薛峰
在足球、籃球、排球等體育運動比賽中,當一方以大比分領先另一方,比賽結果大局已定時,場上剩下的時間被稱為“垃圾時間”。這時,領先的一方不會擔心落后的一方趕超上來,而落后的一方也已經無力扭轉敗局。
每當進入垃圾時間,因為比賽結果已經沒有懸念,通常,雙方的主教練都會換下場上的主力隊員,給他們休息時間,然后讓新人和替補隊員上場,體驗比賽,尋找感覺。其實,這也是在考驗替補隊員的時候,因為在垃圾時間里,球場上已沒有什么大牌球員,缺少了亮點和激烈程度,觀眾也就失去了激情,沒有喝彩和掌聲。這時候,很多上場的新人或替補隊員,要么應付比賽,隨便踢踢,草草了事,要么覺得沒有觀眾的關注,踢得也無精打采,不進狀態。但是,也有個別球員表現得很突出,盡管是在垃圾時間,他們仍然格外賣力,積極拼搏,竭盡所能展示自身的能力。他們用自己的認真,讓垃圾時間風生水起,令教練和觀眾眼前一亮。就這樣,在垃圾時間里,他們如一顆新星被世人發現。
NBA新星美籍華裔球員林書豪就是在垃圾時間被發現的。在最初進尼克斯隊的時候,沒有人看好他,他也一直作為替補隊員出現在觀眾席上。當然,偶爾也會出場一下,那通常都是在第四節球隊大勢已去結局已定的情況下上場的。但在2012年2月4日,尼克斯與新澤西網隊的比賽中,林書豪第四節垃圾時間出場,這一局里,他竟然得到了25分,5個籃板以及7次助攻,幫助自己的隊伍以99∶92一舉戰勝對手。林書豪的絕地崛起讓教練和觀眾都為之眼前一亮,大家驚呼:從沒有看過這么精彩的比賽,讓一個瀕臨死亡的隊伍起死回生!從此,林書豪迎來了自己全新的職業生涯,他開始被重視,他也開始能作為主力隊員首發出場了。
實際上,除了林書豪,還有很多明星都是從垃圾時間里走出來的。比如足球場上的球王貝利、馬拉多納和當今如日中天的卡卡、梅西和C羅,籃球場上的科比、姚明、易建聯,等等,他們都曾是垃圾時間的常客,但他們都能在垃圾時間里保持昂揚的斗志、奮發的精神,從而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好好表現自己,最終成為一代巨星。
由此看來,垃圾時間有時并不垃圾,關鍵在你如何看待。
有些人把它視為垃圾,有些人把它視為機遇。那些視為垃圾的人將永遠被淹沒在垃圾之中,那些視為機遇的人由此將迎來成功。
學習,沒有垃圾時間,只有永無止境的鉆研再鉆研;考場,沒有垃圾時間,只有精益求精的完善再完善;成長,沒有垃圾時間,只有不斷嘗試的積累再積累;人生,沒有垃圾時間,只要你以進取的精神為舟,以謙虛的態度為槳,就一定能抵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