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密芝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是一個多重對話的過程。作為教師與學生這兩個教與學的主體,二者的快樂對話對實現高效閱讀顯得非常重要。
關鍵詞:閱讀教學;教與學;高效閱讀
以前,我在進行閱讀教學時,用“灌輸式”“告訴式”“問答式”這種單向閱讀教學課堂閱讀教學的進程慢,效率低。我在不停地說,學生也在說,可雙方沒有形成一個情感交流的“場”。這樣的課堂,師生勢必都很難受。我陷入了“剃頭刀子一頭熱”的尷尬境地,學生的學習陷入了“望文興嘆”的難受處境。后來,我改變了閱讀策略,用“情感”推開了快樂的對話之門,開始了閱讀的心靈之旅。
葉圣陶說:“語文是情、意、形的集合體。”情就是情感。情感是呈現語文學科特有的感性方式,閱讀教學就是情感間的和諧振動。語文的情感反映在文本當中。“教學的機智就是喚醒和激發。”當教師喚醒激發了學生對文本的情感時,此時的閱讀是快樂而高效的。
一、趣味激活
我每堂課前抽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做做“腦筋保健操”,像“成語接龍”“猜謎語”“對對子”“詩詞大聯誦”“新聞大家說”之類的活動,深受學生喜愛,既積累了語言,又活躍了思維,為進入學習狀態做好了準備,這是師生快樂對話的前提。
二、移情入境
根據文本內容,結合學生需要,采用學生喜愛樂學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如,學習《負荊請罪》時,采用“演一演”的方法,讓學生先分角色朗讀,然后自選伙伴,自編、自導、自演故事情節。這樣的課著實讓學生過了一把“演員癮”,他們南腔北調的解說,詼諧風趣的表演,使教室里笑聲連連。
再如,學習《莫高窟》一文,學生對這篇課文的內容不太感興趣,我采用“賽一賽”的方法,像“星光大道”選拔一樣,過關斬將,層層篩選“最佳小導游”,這樣學生的熱情被點燃,紛紛認真地讀起書來,爭先恐后地來“參賽”了:“嗨,大家好!我叫王月,歡迎各位隨我一起參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莫高窟,它是我國西北一顆璀璨的明珠……”“大家好,今天,我帶大家去游覽排列在斷崖絕壁上的藝術珍品——敦煌莫高窟……”
多樣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的趣味盎然,思維始終處于一種活躍狀態,眼、手、口、腦一起行動起來,情感體驗也濃烈起來。
三、烘云托月
課文大都文質兼美,語感生動,讀起來有種音樂般的節奏美。音樂是人類的第二語言,優美的旋律會令人產生奇思妙想,突發靈感。倘若能和富有動感和美感的音樂“聯姻”,那肯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閱讀效果。借助音樂的魅力,學生不但能得到美的熏陶,而且還能增強情感體驗,提高閱讀效率。
在學《愛我中華》時,此文本身就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誦讀與感悟。我讓學生邊學文邊賞歌,在跳動的音符中,學生不知不覺地就記住歌詞。歌詞熟記在心,對文章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并且學生唱得特起勁,學習熱情空前高漲。
再學《愛之鏈》時,結尾講到“一切會好起來”時,學生點到“因為有愛”,我隨機播放《愛的奉獻》一曲,靜靜地聆聽,然后師生共同詠唱此歌。學生在那詩化的語言和動人的旋律中不但加深了文本的理解,而且還陶冶了情操,凈化了心靈。
音樂響起來,學生動起來,教師樂起來,課堂愉悅起來。乘著音樂的翅膀,課堂上就會多一分生機,少一分刻板;多一分美麗,少一分空泛。
情感是師生有效對話的橋梁,浸潤了情感的閱讀教學無疑是快樂而高效的。
(作者單位 山東省膠州市三里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