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英
摘 要:語文學習主要靠閱讀積累,作文更離不開積累。要擴大閱讀積累量,豐富、擴展生活面,增加語言、生活積累。利用文內詞語,發展語言。利用想象,拓展語言。學會觀察的方法,學生積極獲取素材,對寫作方法進行指導。
關鍵詞: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升華語言
小學的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師最為頭疼的事,教師常常為學生如何完成每個單元的作文絞盡腦汁,學生寫作文也是束手無策……教師總以為學生沒有好的生活素材。經過數年的語文教學,我才慢慢發現,原來學生并不是沒有好的生活素材,而是不懂得積累生活素材,沒有養成積累的習慣,不懂得如何把在手的生活素材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發現問題后,我在語文教學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歸納出了教學三部曲:
一、積累語言
人們常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尤其對于小學生更是“難為無米之炊”,因此,要解決作文的問題,就要先解決“無米”的問題。
1.從課內積累開始
每逢在接新班剛開始的語文課上,我會引導學生感受怎樣的詞語是優美的詞語,怎樣的句子是優美的句子。等學生有分辨能力后,在學習第一課時,我就讓學生自己勾畫出每一篇課文的優美詞語,進行積累。第二課時,經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掌握一些優美的句子和片段。課后讓學生進行記憶,長此以往,學生不但積累了課內的好詞、好句,還掌握了積累好詞、好句的方法。
2.積累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在學生掌握了積累的基本方法后,我就把目光從課內轉移到課外。在每屆學生的首次家長會上,就向家長提出督促學生閱讀的要求:從開學第一天起,每晚給學生讀小故事,或讓學生自己讀故事,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學生知識的增長,教師和家長不斷提高讀書的要求,不僅會聽、會讀,還能積累一定數量的好詞好句,等到中高年級,還會批注自己的感受。
二、運用語言
1.利用文內詞語,發展語言
在每一篇課文中,都會有優美詞語出現,當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內容,理解這些優美的詞語后,在低年級,我就會讓學生試著用一個詞說一句簡單的話。到了中年級,就用課文出現的幾個詞語,指導說幾句話或一段話。如,學完《賣木雕的少年》這篇文章后,“栩栩如生、琳瑯滿目、愛不釋手、游人如織……”很多詞語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了學生進一步鞏固這些優美詞語,能夠運用語言,我讓學生選其中的三個詞語說一段話。高年段,我讓學生用好多詞語或句子,記敘完整的一件事或課文內容。
2.利用想象,拓展語言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優美的文章,作者在描寫的過程中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讓人浮想聯翩,這正是拓展學生語言的絕好機會,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豈能讓它浪費?如,《荷花》一課中,蜻蜓飛過來告訴“我”飛行的快樂……學生學到這部分內容時,我因勢利導:除了小魚和蜻蜓,還有誰會過來告訴“我”什么呢?此時的學生興趣盎然,充分展開了自己的想象。不一會兒,就有好多學生舉起了小手,答案精彩紛呈:“黃牛走過來告訴我耕地的喜悅”,“青蛙跳過來告訴我夜晚鳴叫的舒暢”……在無限想象的空間中,學生的語言得到了訓練和拓展。
三、升華語言
學生敢想了,敢說了,我就把工作落實到更重要、更難的一步——敢寫。如何才能讓學生把手中積累的東西正確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1.指導寫作方法
寫作方法有很多,如,僅作文的開頭方式就有很多種:開門見山,提出疑問,名句、名言導入……眾多的方法,我們要根據不同的習作內容,用我們手中掌握的知識進行指導運用。如,指導學生寫作文《一分鐘可以干什么》時,先讓學生明白這篇習作的主旨,通過寫一分鐘可以做很多事情,警示大家要珍惜時間。然后問大家“最近我們在《和時間賽跑》一文中學到的珍惜時間的名言你們還記得嗎?學生齊聲回答:“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然后我就告訴學生,這篇習作我們除了用“開門見山”和“提出疑問”的方式開頭外,還可以用這些名句來開頭。大家聽了,奮筆疾書。
2.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習作時,學生不知道寫什么,并不是生活中沒有習作素材,而是缺少發現。對學生而言,豐富生活體驗,觀察是主要途徑。觀察也是作文的基本功,要使學生獲取素材,就必須重視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并養成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習慣。
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指導按順序觀察,讓學生對事物有整體的認識;進行分類觀察,指導抓住事物特征訓練;比較對比觀察,懂得事物之間不同特點的訓練。指導學生觀察事物之前,要交代清楚觀察的對象、范圍和目的。如,我在指導學生寫作《家鄉的美景》一文之前,對學生進行觀察前的指導,讓他們明白本次觀察是家鄉的景點。先從遠處到近處來觀察,對景區有一個總體印象;然后按觀察點的不同,有重點地去觀察景點的特點。由于學生帶著目的去觀察,因此在習作時,能按游覽的順序,由總到分,有重點地去寫自己觀察到的景物和感受。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句話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了深刻的體會,我相信在今后的習作過程中,學生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新城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