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摘 要: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落后,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想通過增強學生提問的勇氣和提高學生提問的水平兩方面的探討,從而解決教師實踐問題導向式課堂模式時的一些困惑。
關鍵詞:課堂模式;問題導向式;提問的勇氣;提問的水平
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說過:“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于解決了問題的大半。”教師的作用不是講的學生沒有問題可問,而是要善于培養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的能力,這才是素質教育的關鍵。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打破舊的教學理念的束縛,因此教師要嘗試新的教學模式把所有學生(包括傳統意義上的差生)的潛能充分地挖掘出來。問題導向式課堂模式正是在這一改革的潮流中逐漸興起的。然而,大部分教師缺少嘗試的勇氣,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點是教師講得多,學生是被動的接受,這樣死記硬背的知識不是學生探究得來的,所以難理解且容易忘記。這樣的課堂模式經實踐證明是落后的,于是各種新的課堂模式產生了,問題導向式課堂模式就是其中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要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巧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大膽主動地提問,通過很多問題把教學內容有機地組合起來,在師生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教學。
在嘗試這種新模式時,要教師多提問不難,而要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是很難的,這是每個教師都有切身體會的。那么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我認為初期還是以教師提問為主,然后在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提問的勇氣和能力,增加學生的提問,最終以學生的提問為主,教師提問為補充,教師以引導和傾聽為主。當然,初期為了節約時間保證教學進度,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前預習并且規定每人必須準備幾個問題。只要學生有提問的勇氣和能力,那么這種新模式就成功了大半。
經過以上分析可知,問題導向式課堂的關鍵在于教師如何去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下面簡單探討一下:
一、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增強提問的勇氣
1.結合歷史,向學生多介紹一些古今中外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中敢于提問的故事。從歷史的角度說明提問的重要性。
2.舉例說明問題都是很容易提出的,從而說明提問的可能性。比如,研究物體下落快慢時要像伽利略一樣不盲從權威,這樣就可以輕松地提出很多問題,為什么重的物體就下落得快?下落的快慢和阻力有關系嗎?下落的快慢和物體的密度和形狀有關嗎?盲從權威就會故步自封,失去提問的勇氣。
3.對學生的提問要多鼓勵表揚。即使學生的提問可能很簡單、幼稚,但是教師千萬不能批評學生,而是應該從他們的提問中挖掘出亮點,多鼓勵表揚他們,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喜歡上提問。
二、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提高提問的水平
1.教會學生善于閱讀書本內容,對基本概念、定律等提出問題。比如,講到質點的概念時,可以提出很多問題,什么是質點?物體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看作質點?大的物體比如地球能看出質點嗎?
2.理論結合現實生活提問。比如,講到電學時,可以提問:“為什么高壓線上站著的小鳥沒有被電死?為什么避雷針可以使大樓避免遭雷擊?”
3.提高提問的水平。在物理教學中,問題大致有以下五種類型:
第一類是簡單判斷類問題。例如,“能不能”“對不對”“是不是”。這類問題太簡單化,很多學生沒深入思考就隨便回答對或不對,所有這類問題盡量少一點。
第二類是簡單闡述性問題。例如,“定理內容是什么?”“某公式適用范圍是什么?”這類問題的答案書上都找得到,雖然可以訓練學生對書本知識的閱讀能力和記憶力,但是提問水平不高,不能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所有這類提問不要太多但也不能沒有。
第三類是探究述理性問題。例如,“安培力和洛倫茲力的方向為什么都是用左手定則判定?這兩種力本質上有什么聯系?”這類問題學生不一定能從書本上直接找到答案,必須有深層次的思考,所以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探究能力甚至創新性探究能力。
第四類是思維擴散性問題。例如,“在這個問題中你有什么不同的解法?”“這個實驗中我們如何改進才能減小誤差?”這類問題的答案有多種,不是唯一的,所以能提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和創新型思維能力。
第五類是質疑真理性提問,是對書本上的所謂的定理真理提出疑問,提出反駁式的提問。例如,“接觸面越是光滑摩擦力就越小嗎?質量大的物體一定比質量小的下落得快嗎?”歷史上的科學家很多都是對真理敢于提出疑問,直到推翻所謂的真理,從而建立新的科學理論的,例如,伽利略和愛因斯坦。所以要培養學生不迷信書本,敢于對真理提出疑問的勇氣。
綜上所述,課堂上每一類的提問都可以有,但是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多提第三、四、五類問題,從而提高提問的水平。總之,問題導向式課堂模式是一種全新的模式,教師要有勇氣嘗試,要轉變觀念,樹立“教學不是把有問題的學生教成沒問題,而是要把沒問題的學生教成有問題”的新觀念。要相信學生,不怕學生做不到,就怕教師想不到。
參考文獻:
鐘海青.教學模式的選擇與應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熟市尚湖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