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艷
摘 要:詞匯是語言的最基本單位,是語言的基礎,英語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詞匯量的擴展。但是,學生大多反映掌握詞匯很難,因而喪失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鑒于此,教師既要有科學的語言學習理論做指導,又要講究一定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積極詞匯;消極詞匯;構詞法;語境
說起牛津版初中英語這套教材,教師感到最困惑的就是這套教材詞匯量大,不好教授。而學生最大的障礙同樣是詞匯量大,難以掌握。學習英語詞匯,很難說有什么萬能的訣竅,但也不是說沒有規律可循。根據英語詞匯的特點,教師應該使用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有效合理地進行詞匯教學,有以下幾種方法自覺可以試一試。
一、直觀教學法
直觀教學是采用如實物、圖片、玩具、幻燈片等一系列輔助教具以及手勢、動作、表情開展新詞教學的手段。對于一些表示具體事物的名詞,表示具體動作的動詞,表示情感的動詞以及形容詞等一般可采用直觀教學法,特別是對于初學者。采用直觀教學可將詞的音、形、義全過程一次性完成,既生動形象又情趣濃厚。如,教“map”一詞,可向學生出示“地圖”并用手指著地圖說:“This is a map.”,再拿另一張地圖說:“This is a map , too.”反復幾遍,學生便明白“map”即是地圖。
二、音形結合法
詞匯本身有音、形、義三要素,學好語音不但是英語聽、說技能的需要,而且對詞匯的學習和記憶大有幫助。教師應該一開始就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發音習慣,掌握國際音標,為學習詞匯打好堅實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掌握字母或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從而掌握正確的拼寫形式。在教學新詞時,可用音、形結合的方式列出已學過的相似詞,逐漸加強對所學詞的音、形印象。例如,教學“fear”時,可以列出ear,near,pear,dear,hear等單詞,這樣記憶效果就會更好。
三、運用構詞法
初學者對構詞法還沒有什么感受,學過近1000詞之后,教師就應該開始引導學生考慮構詞的規律問題。如,一個形容詞加上ly就成了副詞,一個動詞加上tion就成了名詞。一旦懂了一些基本構詞方法,英語的詞形就不再是“天下大亂”的樣子,而是有一定規律的,不但對學生鞏固和擴大詞匯量,提高閱讀能力有很大幫助,也有助于學生根據詞的不同詞性去選用正確形式。
四、搭配教學法
搭配是指一個詞與某些詞連用,而不能與其他詞連用。“看書”只能說read a book,不能說see a book;“看朋友”可以說to see a friend; to visit a friend,而不說watch a friend;而“看電視”有得用watch TV,不說look at TV等,這些都是詞匯搭配。還有一種就是語法搭配,它是一些語法關系的固定表達方式。我們說Thank you for your help來表達“謝謝你的幫忙”,而“恭喜你成功了”就用congratulate you on your success從這個意義上講,詞匯不要孤立地教,要與它的搭配一起教。
五、語境教學法
語境就是上下文結合,即詞、短語、語句或篇章的前后關系。在英語閱讀中,語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幫助我們決定詞義,進而更好地理解句子和文章。例如,The boy in the bright classroom is very bright.通過上下文我們知道詞句中第一個bright為“明亮的”,第二個bright為“聰明伶俐的”;語境還能體現詞的用法,讓我們更好地掌握詞匯。舉個例子,We had a big breakfast this morning.通過這么一句簡單的話,學生可以發現一條重要規則:三餐之前加形容詞時,可以加不定冠詞。
六、圖示、表解法
教師可根據新教詞的詞義和用法特點,采用圖示法、表解法或簡筆畫的方式進行詞匯教學。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利用感官直接感受新詞的詞義和用法,如在講解take(帶走,拿走)、bring(帶來,拿來)和fetch(去拿來)這三個詞的用法區別時,只要畫一些箭頭圖示來描述,這三個詞的含義就一目了然了。
七、交際教學法
學生在掌握一定的詞匯后,教師就要鼓勵其積極運用,培養其交際意識?!皩W習越到了高級階段,越是應該強調輸出的重要性”。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英語氛圍,給學生創造英語交際的環境,引導學生進行言語實踐。初級形式有詞匯游戲、組詞造句等,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教學目的。隨著學生詞匯“輸出”能力的增強,“輸出”方式可向高一級發展,學生可通過開展演講、模擬情境、看圖說話、編寫故事、寫閱讀心得等活動對已學詞匯進行創造性的運用。
總之,讓學生學好詞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詞匯的積累和掌握更需要不斷地學習、記憶、理解與運用,而詞匯教學不可忽視上述七種方法,它們常常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何廣鏗.英語教學法基礎[M].暨南大學出版社,1995.
(作者單位 江蘇省金湖縣金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