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羅布
摘 要:在我縣所有中小學根據上級教育行政部門領導的安排指示精神,在本縣教育局的帶領下搞了各級類項目培訓,讓廣大學校相關利益人了解兒童需求與權利,尊重兒童、關心兒童,能從兒童視角出發來共同關注兒童發展,關注學校發展,改變辦學方向、辦學理念和辦學模式,在學習和建設學校中起到取長補短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推行理念;更新觀念;挖掘潛能
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科教興國的決策日趨深入,人們對知識的理解也大有提升,但對較為偏僻的鄉村小學來說,基層教育的改革還需要一段較為漫長的路要走,但是我們對客觀現實的缺陷永無怨言,我們對未來的教育充滿希望,充滿熱情,特別作為一所愛心學校,我們更應該利用和把握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珍惜我們擁有的一切,為達孜鄉教育付出我們的辛勤,我們熱衷于享受它的快樂。至此,我們對愛生學校的理念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其具體感知如下:
一、全納與平等
全納和愛生學校教育的總目標是讓所有兒童入校就讀,鼓勵兒童參與學習并表達自我,尊重差異性和多樣性,平等對待,消除歧視。全納和愛生學校教育被定義為回應所有學習者多元化的需求、減少學校教育中的歧視的一種進程,它關注入學、效果、多元化(包括性別)、健康和家長、社區的共同參與。全納和愛生學校教育關心在正規學校和非正規學校中的教育設施是否能夠滿足普遍的學習需要。它推動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組成結構、教育政策和策略的改變和修正。全納和愛生學校教育希望實現將現今的教育系統轉變成能夠提供適合所有學習者的有質量的教育的愿景。
我校有幸被納入西部一支愛心學校成員,對學校的整體發展和城鄉教育偏差帶來了絕好的機遇,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如上所言,愛生學校的第一維度全納性方面來講,它有效地解決當前諸多陳舊的思想,解放落后觀念,教育形式日趨改善。從家長的角度我們不難看出,自從我校被納入愛心學校以來,我校全體師生共同參與從多方面進行講解關于愛生學校的全納性教育理念,改善原來的陋習,尊重每一位孩子,也得到了家長的一致好評。特別是作為一所最基層的一線教育機構,我們有義務宣傳和落實有關教育方針政策。
二、有效的教與學
從愛生學校的辦學理念上講,有效的教與學,是指能夠為學生提供全納性的、友好的課堂和學習環境。我們摒棄原有的教學觀念,拋開陳舊的思想行為,對每一個孩子提供平等參與的學習環境。也就是說,我們教書不僅是為了給孩子傳授知識,而且應該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思想與創新空間,從小讓孩子學會動腦、動手。正如我們現在極力推行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改革之時,首先教師要改變思想觀念,理清自己的工作性質,把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改變為共同參與和共同完成的引導者。
我校針對當前的形勢與課改要求,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開展師生共同的教學、娛樂活動,實行賽課、評課、說課等形式相互交流與學習。通過以上活動,豐富了師生的全面素質,提高了教學效益,并逐漸形成一種風氣。特別對學校的入學與學生鞏固率得到了質的飛躍。
三、安全健康與保護
愛生學校必須是安全的。按照愛生學校的理念,一所學校,如果不能給學生提供生理、心理和情感上的安全感,那它就不是一個支持性的學習環境,當然也就無法被稱為愛生學校。
愛生學校在學校的建設原則中提出過一些指標,如,學校場所和建筑物完好而沒有危險,干凈舒適;有足夠的可飲用水;完好的黑板,足夠的、安放合理和大小合適的家具等等,一些教師由此產生誤解,認為只要按照這些指標去做,學校就能成為愛生學校,而其實這只是一些必要條件,愛生學校并沒有固定模式。
“‘以兒童為中心,就要用兒童的視角去看身邊的一切。”在項目培訓中,校長和教師無數次地聽到專家們重復這一觀點。安全不安全,兒童的感覺才是最主要的,教育者不能單純從成人視角來看待環境,也不能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知道如何讓兒童們感到安全,而是要從脆弱的兒童角度來了解兒童眼中的學校安全標準。
在專家與培訓講師的指導下,我校在學生中開展了“繪制學校不安全地圖”活動。學生們五、六人一組,在一張大白紙上繪制學校和教室的空間圖,然后用不同顏色分別標出“最安全的地方”與“危險的地方”,并寫出地點名稱和可能存在的危險。
學校在樓道上畫出了上行下行分界線,避免下課時的擁擠,學校還在路口、危險處貼上了安全警示語。學校操場邊容易絆倒學生的樹樁、石塊被清除了……在一次次校園環境清理活動中,我校服務設施增多了,臟亂差現象少了,安全隱患消除了,學校環境得到很大改善。
具備了安全舒適的校園環境,學生的健康成長還離不開友善的人際環境。而創設這一環境的前提是,學校建立起師生共同制訂和認可的行為規范,保證彼此間相互尊重。
我們的老師上課非常認真。上課時她們是老師,下課后,她們又是我們的朋友,對我們非常關心。心情不好時,可以去跟她們聊天,談談學習和生活方面的事。很多學生在作文中用稚嫩的筆觸記下了對教師的熱愛。教師告別忌語,學校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
四、參與與和諧
我校作為一所西部愛生學校,對現代教育理念與傳統教育方式進行深入研析,特別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孩子如何更好地接受教育方面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
孩子作為正在發展階段的人,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對每個孩子的全面發展和個人潛能的發展充分展現,使每個學生都能自信而成功地學習和成長。
“參與與和諧”的意義在于:首先,“參與與和諧”通過對校長學校管理的規范和引導使全體學生有效地參與到學校管理中來,使學生關于自身發展的需求和意愿能夠在學校管理中得到充分表達。
其次,“參與與和諧”通過對校長學校管理的規范和引導使教師、家長也參與到學校管理中來,從不同角度和方面關注學生的權利、需求和發展,使學校、家長和社區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上形成合力,為學生提供一個穩定的、一致的、持續的教育環境。
再次,民主管理是現代學校管理的主要特點和發展方向之一,而民主管理的核心和基礎是廣泛的參與,在廣泛參與的基礎上提升學校管理的質量,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達到學校的和諧發展。
最后,“參與與和諧”能夠通過學校管理層面的切實的變革激發學生、教師、家長以及相關人士的自主參與意識,提高他們的自主參與能力,使他們主動參與到學校發展的過程中來,形成和諧的育人氛圍,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總之,我校極力推行愛生學校的理念,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充分挖掘孩子的潛能基礎上,為終身教育提供更好更廣泛的環境。為了孩子的一切,我們應盡一切所能執行和運用“四個維度”,為實現科學發展、全面發展提供優質的教育平臺。
(作者單位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南木林縣達孜鄉雪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