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歡
青春是什么?每個人有不同的理解。在田間地頭、在山村小學、在鄉鎮醫院,活躍著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心懷理想,扎根基層,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給當地帶來知識和力量,帶來希望和憧憬,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最激情洋溢的青春之歌——理想、堅持與奉獻。
青春感言
讓人生在奉獻基層中閃光
2008年初夏,23歲的陸玉秀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良慶區良慶鎮衛生院,開啟了她服務基層的支醫征程。在兩年的志愿服務期內,陸玉秀努力學習,辛勤工作,逐漸成長為領導同事稱贊的業務骨干、父老鄉親信任的貼心醫生。2010年底服務期滿,她選擇留了下來。不久,基層衛生院實行全員競聘上崗,在領導和同事們的大力支持下,她從6名競聘者中脫穎而出,順利當選為醫院副院長,成為良慶衛生系統工作時間最短、最年輕的衛生院副院長。副院長一當又是三年,回想起幾年來的支醫之路,陸玉秀百般滋味涌上心頭。
良慶鎮居住著壯、漢等多民族群眾,常住人口57000多人,流動人口100000人。這里沒有先進診療設備,沒有優質醫療資源,與城市醫院差距很大,陸玉秀的工作生活補貼甚至比不上縣城醫院的護工。面對這一切,她也動搖過,可是轉念一想,自己參加“三支一扶”的目的是什么?絕不是享受!而是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給農村群眾撐一把健康“保護傘”。鄉鎮衛生院雖然沒有好設備,卻有充裕的實踐鍛煉機會。在陸玉秀進入衛生院后,醫院就把她作為專業技術骨干后備人才來培養,制定了“一對一”的帶教計劃,并安排了一位年過七旬的退休醫生做她的帶教老師。在帶教老師的指點和幫助下,陸玉秀很快掌握了多種常見疾病的診治方法,一年后順利地通過了執業醫師考試,獲得內科醫師資格,完成了從醫學生到臨床醫生的角色轉變。
基層的大熔爐給了陸玉秀學習成長的機會,也給了她救死扶傷、實現人生價值的平臺。一次,一位母親帶著6個月大的嬰兒來求醫,自述孩子頻繁感冒,經常喂服抗生素藥物,導致嬰兒腹瀉。陸玉秀果斷建議停用抗生素,改換抗病毒藥物。一番善意的解釋,終于得到家長的理解,患兒最終止瀉病愈。借著這個機會,陸玉秀向院長建議,在全院醫生中強化公共服務意識教育,使他們牢記職業操守,多為農民長遠健康著想,少用慎用抗生素;同時,深入村屯開展醫學常識教育,普及農民的用藥常識,逐步消除抗生素能治百病的認識誤區。在陸玉秀和同事們的努力和堅持下,現在鎮上群眾的安全用藥意識有了明顯提高。
2012年9月,陸玉秀作為“三支一扶”志愿者的優秀代表,光榮入選全國“三支一扶”優秀畢業生宣講團。她在日記中這樣寫道:青春不僅是強健的體魄、蓬勃的精力、如花的笑靨,它更應是耕耘的犁耙、攀登的梯子、鍛造的熔爐。青春的心靈,需要探索的智慧去滋養,需要奮斗的汗水去澆灌。青春的世界,砂礫要變成珍珠,枯樹要結出鮮果,荒野要孕育希望……讓人生在奉獻基層中閃光,更大、更高的人生舞臺在等著我!
實施亮點
“四結合”讓青年服務基層之路越走越通暢
奉獻基層的灼熱青春需要有發光發熱的舞臺。要使“三支一扶”政策真正落到實處,為基層輸送一大批高素質人才,促進農村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除了需要大批像陸玉秀一樣的有志青年積極投身基層建設,更需要政府有關部門主動作為,提供各種機制保障,為“三支一扶”大學生服務基層護航。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蔣明紅介紹,近年來,廣西切實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當前就業工作首位”的重要決策,以“四結合”為抓手,積極探索、不斷完善、穩步推進“三支一扶”工作,讓青年服務基層之路越走越通暢。
堅持把理想教育和服務基層結合起來,端正大學生的擇業觀。每年舉辦“三支一扶”崗前培訓班,利用一周時間,對招募的數百名“三支一扶”大學生進行集中培訓。培訓班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主科,不僅請來了專家學者憶往事、講傳統、談人生,教育大學生樹立“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思想,而且邀請“三支一扶”優秀大學生代表上講臺,講述成長經歷,分享成功喜悅,通過現身說法,使“服務基層、報效國家”的理想信念顯得鮮活和生動。通過理想教育,“人生遠行、基層啟航”成為“三支一扶”大學生擇業的共識。
堅持把引導就業和輸送人才結合起來,拓寬大學生的成才路。廣西不僅把“三支一扶”計劃作為一項就業項目,而且堅持“專業化高素質”的指導思想,改善基層人才隊伍結構,為農村基層輸送優秀人才,在政策上明確各級人社部門要把“三支一扶”計劃高校畢業生的培養教育納入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培養規劃,建立人才庫,加強管理和后續服務。特別是緊緊圍繞北部灣開放開發、千億元產業發展和醫療衛生制度改革、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等重大項目和重大民生工程,制訂計劃,定向招募,做到重大項目需要什么人才就輸送什么人才。幾年來,廣西將農業技術、法律、醫療衛生、城鎮規劃建設等專業“三支一扶”大學生輸送到工業園區、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和鄉鎮衛生院,解決了基層農村緊缺急需人才的問題。
堅持把崗位鍛煉和全面培養結合起來,提升大學生的競爭力。廣西始終把綜合素質培養和專業能力建設作為培養“三支一扶”大學生的重要抓手,交任務,壓擔子,鼓勵大學生立足本職,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示自己的能力素質,涌現出一批深受基層歡迎的招商能手、項目主持、骨干醫生、優秀信息員。服務期滿后,用人單位專門拿出崗位定向招考這批優秀骨干,挽留他們在基層。為了全面培養優秀“三支一扶”大學生的能力素質,廣西每年選拔一批優秀“三支一扶”大學生到自治區區直機關進行3至6個月的跟班實習,通過傳思想、教方法、帶作風,讓他們開闊視野、增長才干、豐富人生經歷。許多“三支一扶”大學生深有感觸地表示,到自治區區直機關跟班實習不僅是一種榮譽,而且是一種難得的人生經歷,終生受益。
堅持把日常關心和生活保障結合起來,當好大學生的“娘家人”。廣西不僅在日常管理上下工夫,而且在做好服務保障上花氣力。廣西“三支一扶”辦公室向“三支一扶”大學生公開手機、建立QQ群,通過通信工具和網絡,暢通了信息,溝通了心靈,拉近了距離,隨時了解“三支一扶”大學生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掌握真實情況,有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困難。廣西“三支一扶”辦公室每年春節都會組成多個慰問組,下基層,進農村,走訪和慰問“三支一扶”大學生。
政策支持
各項待遇將更加優惠
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于祖毅介紹,2013年廣西將招募500名優秀畢業生到基層從事“三支一扶”服務,招募指標比2012年大幅增加43%。與往年相比,今年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工作招募單位除原來規定的有專業人才緊缺的鄉鎮事業單位外,擴大到各地的工業園(產業園)區,服務崗位拓展到農業技術推廣、農村文化建設、貧困村整村推進、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等領域。這是根據廣西經濟發展的新形勢需要而擴大的,是“三支一扶”計劃的重大突破,將為各類基層事業單位吸引、招聘緊缺專業技術人才提供一條更加有效的途徑。同時,招募崗位明確向未來兩年有空編的事業單位、有緊缺專業人才需求的用人單位、解決服務期滿人員就業較好的縣市區以及鄉鎮基層事業單位重點傾斜。
為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施展才華,建功立業,廣西針對“三支一扶”大學生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一是在崗享受生活待遇大幅提高。自治區財政統一發放的生活補貼從原來的15600元/年,提高到21600元/年(1800元/月),并發放500元的交通補貼和參加相應的社會保險(五險)。同時,服務單位承諾給予不低于400元/月的崗位補貼,并解決住宿。二是支醫類畢業生第一年安排在縣級以上醫院跟班培訓鍛煉,縣醫院指定專人負責傳幫帶,第二年安排到基層衛生院從事具體臨床實踐。為鼓勵高校畢業生在項目結束后留在當地就業,縣及縣以上相關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拿出一定比例的崗位,公開招聘參加包括“三支一扶”計劃等各專門項目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高校畢業生,目前桂林、北海、賀州等市已經推開。三是“三支一扶”大學生憑《服務證》服務期滿后3年內報考碩士研究生的,初試總分加10分,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報考公務員可享受中組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公務員局《關于開展從大學生“村官”等服務基層項目人員中考試錄用公務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發〔2010〕52號)和廣西公務員招考的相關優惠政策。四是提供優質就業服務。對服務期滿后愿意留在農村基層特別是原服務事業單位及重點產業企業繼續工作的“三支一扶”畢業生,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以及服務單位要積極做好就業推薦工作,通過簡化考試程序、推薦就業、提供優質人事代理等方式,積極協調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作為實現“中國夢”的生力軍,廣大青年更應胸懷理想,滿懷激情,敢于擔當,敢于創造,奮勇投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偉大實踐中去。基層熔爐煉才干,青春筑夢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