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晃
廣州市藍天中學始創于1992年,是廣州市教委與廣東省教育促進會聯合創辦的一所新型的完全中學。2006年學校由“一校兩制”轉為公辦學校,由完全中學轉為初級中學。20年的風雨歷程,學校形成了“一切為了師生的健康發展”的辦學理念與“育人重在育心,育才重在育德”的德育理念,堅持“健康發展、個性發展、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提煉出“激揚奮發、和諧包容、大雁團隊、奉獻藍天”的藍天精神。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在新時期教育思想的指引下,藍天中學大力推進校園建設,實現了學校的飛躍式發展。
一、激揚奮發,翱翔藍天
走進藍天中學校門,文化廣場水池石山上的“奮發”二字豁然入目。“奮發”即激揚奮發,有所作為。以“激揚奮發”作為藍天精神,對藍天學子而言,就是勤奮好學,積極向上,勇攀高峰;對藍天教師而言,就是激揚進取,志存高遠,有所作為。20年來,藍天人始終保持著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攻堅克難,不斷探索,使教師素質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能力不斷增強,使學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
1.乘校慶東風,藍天精神再歷練
2012年是藍天中學建校20周年,學校不失時機緊緊圍繞校慶活動,總結辦學經驗,繼承優良傳統,對師生進行“熱愛藍天,翱翔藍天,和諧藍天,奉獻藍天”的系列教育:表彰對學校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教師與優秀團隊,表彰一批優秀學生為“藍天標兵”,樹立學習榜樣,弘揚藍天精神;重新充實校史室內容,組織師生校友參觀,傳承藍天光榮傳統;編印藍天20周年慶畫冊,發動師生創作了新校歌《美麗藍天任翱翔》,全校師生唱響新校歌,讓藍天精神融進師生的言行;建設展示“奮發進取”藍天精神的文化廣場,以熏陶、激勵藍天學子;組織一臺師生積極參與,展現師生精神風貌的迎校慶節目。通過系列活動的再教育,以學校優良傳統和藍天人的精神熏陶、影響藍天學子,使藍天學子努力做到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當個好公民。
2.取他山之石 教師內功再升華
教師的成長是學生成長的關鍵,培養教師是學校發展的固本工程。為此,學校十分重視師德教育,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引領教師發展。學校的師德教育貼近教育教學實際,先從教師上課規范、會議會風等方面抓起,增強教師的責任意識,樹正氣,表彰先進,糾正不良現象。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并組織學習交流會,增強教師的歷史責任感。學校制訂了教師職業道德相關考核措施,逐步健全和完善師德考核、評價和監督的機制,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聘任和評價的首要內容,要求全體教職工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服務育人、塑造藍天教師的良好形象。
學校大力推進校本研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先后多次邀請專家、學者給教師上專題輔導課,指導教育、教學工作,使教師開拓視野,更新教育觀念,提升理論修養,掌握科研、教研方法。學校采取“走出去”參觀、考察、培訓、交流等方式,組織教育教學骨干教師到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臺灣、香港地區培訓、考察,到山東、江蘇等外省名校參觀學習,借鑒經驗,創設出適合本校學生特點的導學案進入課堂教學,不斷完善有藍天特色的校本教材。多途徑、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師培訓,有效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了教師的內功,為藍天事業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豁達包容,和諧藍天
包容是一種胸襟,是一種自信,是一種人生態度。藍天人有如天空般廣闊的包容精神,學校領導更以海納百川的胸懷進行學校管理,團結和帶領師生們不斷前進,創建和諧的藍天中學校園。
1.打鐵先得自身硬
學校領導作風民主,學校重大決策堅持民主集中制。如中層崗位競崗、教師競聘、教師二次分配方案等,先通過行政會議、黨員會議、教代會、教職工大會等多種途徑廣泛聽取意見,集思廣益,在此基礎上作出決策;學校重大事情保持良好的上下溝通,政通人和,學校逐步走上內涵式發展之路。學校轉制后向全國各地招聘了27位新教師,因此藍天的教師來自五湖四海,在學校大家庭里開心舒暢,同事之間互相包容,換位思考,和睦相處,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藍天學生有40%以上是外來務工子女,所以學生同樣來自五湖四海,學校對每個學生同等對待,教師對每個學生同樣關愛。教師們在教育教學、班級管理等方面也包容接納不同個性的學生,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給他們成長的空間。正是這種包容開放的情懷促進了藍天各項工作穩步推進,持續和諧發展。目前,從學校領導到一線教師,一個團結互助、和諧進取、甘于奉獻的藍天團隊正逐步形成。
2.生態校園享和諧
和諧藍天,體現在藍天人共創綠色學校,打造生態校園,體現在人與自然的和諧。2006年學校轉制后,區政府和區教育局先后投入了1 500多萬改造學校,校園舊貌換新顏。現在,藍天校園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環境幽雅,整潔怡人,有濃厚的藍天文化氛圍,令人賞心悅目。
近年來,學校積極開展創建“綠色學校”活動,2006年學校被評為廣州市“綠色學校”,2009年被評為廣東省“綠色學校”。學校在“低碳校園、生態校園”的理念引導下,開展了“堅持低碳減排、共建和諧校園”的系列主題活動。2012年,學校響應廣州市政府要求,積極開展垃圾分類進校園活動,全校師生齊參與垃圾分類宣傳活動,設置四種不同類別的垃圾箱,師生逐步形成垃圾分類的生活習慣,并把好習慣帶回家里,帶動家人做好垃圾分類。學生會還組織學生進行低碳減排的社會調查活動,走出校門開展對學校周邊的空氣污染的調查,并形成調查報告,得到了海珠區政府環保部門的高度關注。學校積極舉辦海珠區的“我的環保節日”演講比賽,并在走廊和飯堂貼上《低碳減排36計》的宣傳畫及提醒師生節約用水的宣傳畫等,以活動為載體在過程中滲透低碳環保的教育,由此讓師生養成低碳生活的習慣,增強了廣大師生的環保意識。
三、“大雁團隊”,奉獻藍天
“大雁團隊”,前進有明確目標,飛行有整齊隊形,他們克服困難,勇往前行。藍天中學領導班子開拓進取,求真務實,團結合作,引領學校發展,成為全體師生的“領頭雁”。
在藍天精神引領下,藍天中學深化師德教育,加強校本研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師文化素養,培養學科帶頭人,打造品牌團隊。數學科教師在廣州市教研室教師林少杰的指導下開展“非線性主干循環活動型單元教學模式”探索,大幅度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成績。語文科教師主抓閱讀課進課程、進課堂,使學生的語文素質不斷提高。物理科教師不斷探索,總結出適合教學實踐的“堂上同步訓練”的校本教材,提升了教學效果。思品課以科研課題引領與導學案相結合,引領學生知行合一,取得成效。英語課、化學課探索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開展中小學銜接探討并取得一定成果。體育科教師發揮團隊合作精神,提高課堂有效性,多年來中考成績突出。經過教師們不斷探索,逐步形成“學案導學,教學合一,自主學習”的藍天教學模式。數學、物理、體育學科團隊已成為學校的品牌,在區域內起到示范作用。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藍天中學的教師已形成一支紀律嚴明、專業過硬、品質優良的“大雁團隊”。
藍天中學的“大雁團隊”愛崗敬業,樂于奉獻,把青春奉獻給藍天,奉獻給教育事業,奉獻給孩子。正是“大雁團隊”無私的奉獻精神,使今天的藍天中學進入良性持續發展階段,學校特色彰顯,美譽度不斷提升,逐步成為海珠中部地區居民認可的“身邊的好學校”。
“大雁”有為,搏擊長空圖千里;背負藍天,任爾盡展鴻鵠志!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藍天中學)
(責任編輯:馬瀟瀟 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