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林
摘 要:村級財務管理是一項黨和人民都十分關注的工作,對于維護農村的穩定和保護農民的利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簡述了當前村級財務管理所存在的管理制度執行不力、監督機制不健全、非生產性開支較多、收入來源較少等幾個方面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規范管理村級財務的辦法和措施。
關鍵詞: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 F325.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6-04-02
農村村級財務管理,是指對直接歸農民集體占有、支配、管理的各項資產所發生的收入、使用、分配等財務活動進行的核算、計劃、監督與控制。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為了更好的實現村民的自治,落實黨的惠農政策,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需要提高村級財務管理水平,使之規范化和制度化。這不僅有利于集體經濟的發展,還有助于維護農村的穩定,對建立和諧的干群關系,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筆者從當前我國的農村現狀出發,結合舒城縣相關部門在工作中所采取的有效措施,簡述了規范管理村級財務的辦法和措施。
1 當前村級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管理制度執行不力 近年來,政府制訂了一系列詳細的規章制度來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包括現金的管理、審批制度、預算和決算制度、集體“三資”的管理等。但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這些規章制度在某些地區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部分村委會的干部對這些規章制度了解甚少,更談不上執行了。管理制度執行不力會導致單據不規范、賬務記載不規范,報賬及賬務更新不及時等問題,給村級財務的管理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1.2 監督人員素質不高 部分村級監督人員素質不高,不能很好的起到應有的作用。加之由于村民沒有索要購物發票的習慣,所以造成收支情況較為混亂,白條和便條入賬多,財務管理不規范透明度不夠。有些村的工程建設項目處于無預算、無承包合同的狀況,完工時不能及時的結賬也沒有進行賬務公開,容易造成集體財產的流失。村務公開沒有得到落實,就無法很好的保障群眾的知情權,挫傷了群眾參與民主政治生活的熱情。也有一些鄉鎮農經站會計對村里的財務狀況不是很了解,難以進行有效的監督[1]。
1.3 非生產性開支較多 有些地方“吃喝風”依然存在,每到逢年過節,就會產生大量的招待費用,將招待費用轉嫁為商務招待費用,發票和手續齊全,真假難辨,給村級財務帶來壓力,給管理帶來困難。同時,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為了體現政績,部分村未能做到量力而行,而是舉債進行高標準的公益設施建設,挖東墻補西墻,寅吃卯糧的情況時有發生,給下一任村干部遺留下大量的財務問題,影響正常的集體事業的發展。
1.4 收入來源較少,村級債務多 農村進行稅費改革之后,村委會的經濟收入受到較大的制約,現階段的收入來源主要包括集體資源/資產發包收入和轉讓土地使用權所獲得的收入。在保證基本農田不變以及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還要進行村級基礎建設。除此之外,由于各種歷史原因而形成的村級債務,這樣村級財務運轉就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并給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難處。
1.5 會計專業水平不高,配套設施跟不上 做好財務管理工作,要求具辦人員擁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具備相應的從業資格。但是就現階段來看,鄉鎮、村的有些會計一般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工作培訓,對辦公軟件和財會軟件不會使用或僅掌握皮毛。除此之外,雖然一般鎮(鄉)政府、村委會都配置了電腦,但如何使用和掌握都不精通,大多在網上聊天打游戲。加上設備老化,財務軟件不熟悉,相關配套設施沒有及時更新換代,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2 規范村級財務管理的辦法與措施
2.1 健全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并加大執行力度 除了貫徹落實和執行國家農業部、財政部頒布的相關制度之外,各鄉鎮村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村級財務管理制度的操作細則,首先保證有章可循。之后要加深對財務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加大對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力度。
2.2 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并提高監督人員素質 對村級財務的管理工作,應堅持群眾監督和組織監督并舉。每個村可以由村民代表會議推選出幾個有威望、有責任感、有一定會計知識的人擔任監督員,對村組織的收支和財務的管理進行全程的監督。經常對監督員和村會計進行專業培訓,通過各種方式對村干部和村民進行宣傳。鄉鎮應建立專門的工作小組,定期或不定期的對村級財務的管理情況進行檢查或抽查,并及時公布檢查結果,切實做好監督工作。村里也要做好村務財務公開,在醒目的地方設置財務公開欄和設立群眾意見箱,及時公開村組織的收支狀況,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意見箱設立要便于接受群眾的監督,增加村級財務工作的透明度[2]。
2.3 加強資金管理,嚴控非生產性支出 對村級的備用金實行限額管理,固定上限。實行嚴格的審批制度,使用代理資金必須履行“村民委員會申請,村民主理財通過,鄉鎮領導簽批”的程序。明確審批權限,規定一個限額,預算之外額度以上的支出需要經過村民代表大會的通過方可支出。要嚴格控制非生產性的支出,特別是車旅費和招待費。最好在年初制定限額,超出部分由經辦人自負,避免鋪張浪費,加強黨風廉政建設[3]。盡量避免舉債搞政績工程建設的現象出現,把錢用在刀刃上。
2.4 拓寬村組織收入來源,做好清資消債工作 除了精簡一切不必要的開支以外,村組織還應盤活存量資產,使其能夠保值增值。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鼓勵和支持村組織興辦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和各種農業協會,通過搞好各種服務來增加收入,將開源和節流相結合,增加村集體和農民的收入,為村組織的正常有效運轉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面對村級債務,應該本著“誰舉債,誰負責;誰受益,誰負擔;分類處理,先急后緩;全程公開,群眾監督”的原則,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方法進行債務的清償。原則上,不得再增加新的債務,在不得不舉債的時候,必須要由村兩委討論進行決定,向村民公開相關信息之后,由監督組進行確認,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之后經鎮農經部門調查審核之后報鎮政府審批。嚴把程序關,嚴防新債務。
2.5 提高財會人員專業素質、更新配套設施 對正在從事村級財務會計工作的人員,政府要通過舉辦講座、參加專業技術培訓、適時進行會計輪崗、參加繼續教育等方式進行專業方面的培訓,使之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財會專業技術。另外,可以吸納一批年富力強的人員補充進會計隊伍,實行持證上崗、競爭上崗。同時,政府要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及時更新財務的電腦設備、相關財務軟件。此外,還要積極從高校財務專業引進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偉光. 淺談農村村級財務的規范管理[J]. 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09(1):41-44.
[2]杜寧. 規范管理村級財務的辦法與措施[J]. 農村經濟,2008(2):125-126.
[3]胡欲東. 加強村級財務規范管理初探[J]. 安徽農學通報,2010(16):39,52.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