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廷均
摘 要:楓香優樹子代生長性狀分析表明,樹高、胸徑、材積和冠幅等主要生長性狀在重復間和子代間的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樹高、胸徑、材積和冠幅的變異系數均在25%以上,其中,材積變異系數>冠幅變異系數>胸徑變異系數>樹高變異系數,生長性狀在優樹子代間存在豐富的遺傳變異。樹高、胸徑、材積和冠幅的遺傳力分別為0.159、0.204、0.184和0.159,生長性狀一定程度的遺傳控制。
關鍵詞:楓香;優樹;生長性狀;遺傳分析
中圖分類號 S794.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6-11-02
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為金縷梅科楓香亞科楓香屬落葉喬木,垂直分布在1 000~1 500 m 以下平原、丘陵、山谷、山麓,是我國重要的鄉土樹種,也是亞熱帶地區和福建省優良速生落葉闊葉樹種。楓香干型圓滿通直、枝葉繁茂、生長迅速、萌芽力強、易于更新、耐干旱瘠薄、適應性強,廣泛用于建筑、醫藥、香料等行業以及食用菌生產原料。同時,楓香為高大落葉喬木,枯落物易腐爛分解,有利于提高地力,秋季葉色五彩繽紛,可為膠合板工業用材和城市景觀綠化提供優良種植材料,對豐富我國闊葉樹造林樹種、改善林地生境、調整林產品結構以及提供優質工業用材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1996年南京林業大學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楓香良種選育和良種繁育研究以來[1],在楓香優樹自由授粉子代苗期性狀表現、幼林生長表現、優良家系和單株選擇、子代性狀的遺傳變異分析等方面進行了初步研究[2-8]。由于楓香遺傳育種研究起步較晚,中成林以上楓香優樹子代生長性狀遺傳變異規律與選擇方面的研究報道甚少。由此,筆者對營建在福建省洋口國有林場11a生楓香優樹自由授粉子代測定林進行全面調查,分析楓香優樹子代的遺傳變異規律,以期為楓香優樹子代的選擇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和試驗設計 試驗材料來源于南京林業大學“楓香新品種選育與快繁技術的研究”項目的首批優樹,1997年采集所選優樹的半同胞自由授粉種子,1998年3月育苗,1999年2月造林,造林地點位于福建省洋口國有林場打鐵坑工區。參試家系54個,以商品混合種作為對照,完全隨機區組設計,5個重復,8株/小區。栽植密度為2 505株/hm2。
2.2 子代生長性狀方差分析 表2列出了楓香優樹子代生長性狀方差分析結果,包括重復間、家系間及機誤的均方以及重復間、家系間的F值。經檢驗,楓香優樹子代生長性狀重復間的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說明立地環境條件對楓香優樹子代的生長表現影響較大。在優樹子代水平上,生長性狀在子代間的差異均達顯著或極顯著水平,說明不同優樹子代的生長表現存在明顯差異。
3 小結
我國的楓香資源十分豐富,不斷開展楓香的種質資源選擇和利用研究,不斷開展楓香優樹子代測定和選擇楓香優良遺傳材料,對提高我國楓香的遺傳改良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筆者對11a生楓香優樹子代性狀進行遺傳分析表明,樹高、胸徑、材積和冠幅等主要生長性狀在楓香優樹子代間存在著豐富的遺傳變異,生長性狀在優樹子代間的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變異系數均在25%以上。11a生時樹高最大值達13.10m,最小值僅為1.30m;胸徑最大值達12.2cm,最小值僅為1.0cm;材積最大值達0.074 85m3,最小值僅為0.000 15m3。樹高、胸徑、材積和冠幅等生長性狀的遺傳力為0.159~0.204,生長性狀受一定程度遺傳控制。所選優樹的子代總體生長表現較好,一半以上優樹子代的生長量大于當地商品種。但經表型選擇的優樹子代生長表現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開展楓香優樹子代生長性狀遺傳分析具有重要意義,將為選擇優異的遺傳材料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施季森,成鐵龍,王洪云,等.中國楓香育種研究現狀[J].林業科技開發,2002,16(3):161-181.
[2]許魯平.楓香優良家系和單株選擇研究[J].福建林業科技,2002,29(2):26-30.
[3]方樂金,施季森.楓香子代性狀的遺傳變異分析[J].林業科學,2003,39(3):148-152.
[4]黎佐洲,張素純,鐘偉華,等.楓香優樹自由授粉子代幼林生長表現[J].廣東林業科技,2005,21(2):38-40.
[5]許杰,文弢,陳波濤,等.貴州楓香不同產地種子苗期生長差異[J].貴州林業科技,2007,35(1):20-25.
[6]陳孝丑.中國楓香優樹自由授粉家系苗期生長性狀變異[J].林業勘察設計,2008,(1):83-85.
[7]張文祥.楓香優樹自由授粉子代測定及早期選擇[J].林業科技開發,2009,23(6):106-108.
[8]方樂金,施季森.不同林齡楓香子代性狀變異與家系選擇[J].林業科技開發,2010,24(1):50-52.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