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 梁軍 閆鴻雁

摘 要:高粱新品種吉雜356號系吉林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資源研究所以09HV45A為母本,以優質恢復系09YN207R為父本,于2007年組配而成,具有高產、耐螟蟲,熟期適中,適口性好,淀粉含量高等優點,既可以食用,又可以釀造,是高產優質糧酒兩用型高粱新雜交種。吉雜356號制種容易,父母本同期播,制種產量高。2012年大面積示范平均單產為10 706kg/hm2,比對照四雜25號增產14.5%。于2013年1月通過吉林省審定委員會審定。
關鍵詞:吉雜356;兩用型高粱;選育
中圖分類號 S51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6-27-02
1 親本來源及選育經過
吉雜356是吉林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資源研究所以09HV45A為母本,以優質恢復系09YN207R為父本,于2007年組配而成。09HV45A是2000年以406B×ICS-34B為基礎材料,通過人工有性雜交,與遼5B再做復合雜交產生的后代。恢復系09YN207R是2000年以外引優質米恢復系沈0-30R為母本,以外引優質高淀粉恢復系承6R為父本,經人工去雄有性雜交以及南北方多世代連續自交選育而成。
2008-2009年吉雜356號經過兩年雜交種觀察與產比試驗,表現高產、穩產、多抗、適口性好,2010年參加吉林省高粱中熟組篩選試驗,2011-2012年參加吉林省高粱中熟組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2011-2012年在吉林省農科院植保所進行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2012年在國家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進行品質分析,結果表明:吉雜356號為高產、優質、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中熟高粱新品種。
2 品種特征特性
2.1 生物學特征 種子紅殼白粒,籽粒圓形,千粒重27.6g;雜交種幼苗綠色,18片葉,株高179.4cm,根系發達。穗長28.8cm,穗型中緊,筒狀穗,紅殼,著殼率5.1%。糧食籽粒圓形,紅殼,桔紅白粒,千粒重27.6g,角質率36.4%。容重755g/L。中熟種,出苗至成熟119d,需≥10℃積溫2 550~2 700℃。
2.2 抗病蟲特性 2011-2012年,經吉林省農科院植保所兩年人工接種抗病(蟲)害鑒定,表現中抗高粱絲黑穗病(15.6MR、11.3MR);田間自然表現高粱絲黑穗病發病率0%。
2.3 籽粒品質性狀 2012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吉雜356號高粱籽粒蛋白質含量8.34%,淀粉含量73.34%,脂肪含量3.38%,單寧含量0.10%,賴氨酸含量0.27%。
3 產量表現
3.1 吉林高粱篩選試驗 2010年吉雜356參加吉林省中熟組高粱篩選試驗,平均產量8 289.3kg/hm2,比對照四雜25號增產6.84%(見表1)。
3.2 吉林省中熟組高粱區域試驗 2011年吉雜356參加吉林省高粱區域試驗,平均產量9 672.4kg/hm2,比對照四雜25號增產10.6%;2012年參加吉林省高粱區域試驗,平均產量9 279.5kg/hm2,比對照四雜25號增產11.5%;兩年區試平均產量9 476.0kg/hm2,比對照四雜25號增產11.1%(見表1)。
3.3 吉林省中熟組高粱生產試驗 2012年吉雜356參加吉林省高粱生產試驗,平均產量1 0531.5kg/hm2,比對照四雜25增產14.4%(見表1)。
3.4 大面積示范結果 2012年在吉林省雙遼市、長嶺縣和扶余縣等部分鄉鎮進行大面積生產示范,吉雜356號表現田間長勢良好,普遍優于對照,抗倒伏、抗落粒,抗蚜蟲、抗絲黑穗病。專家測產結果為:吉雜356號示范田平均單產為10 706kg/hm2,比對照四雜25號(9 350kg/hm2)增產14.5%。
4 栽培技術要點
一般5月中上旬播種,播種量10~15㎏/hm2,保苗10萬株/hm2;施足底肥,播種時施玉米復合肥200kg/hm2,拔節時追施氮肥,也可打垅時施玉米復合肥200kg/hm2,尿素200~250kg/hm2,生育期間不追肥。
5 制種技術要點
制種時父母本同期播種,父母本比例為1:6,母本留苗13~15萬株/hm2,父本留苗10~12萬株/hm2。
6 適宜種植區域
適宜吉林省中西部、黑龍江三肇地區、內蒙古東三盟地區等主栽四雜25號的區域種植。
7 推廣利用價值與前景
吉雜356號已于2013年1月通過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準予推廣應用。
該雜交種具有株高適中,生育期適中,耐螟蟲,綜合抗性好,產量高,淀粉含量高,賴氨酸含量高,適口性好等特點,經二年區域試驗和一年生產試驗以及生產示范,表現豐產性較好,整齊度好,株型清秀,抗性較好,活干成熟;經適口性品嘗,專家以及用戶一致認為,該品種飯香濃郁,柔軟度適宜,口感好于以往的一些食用型品種,因此預計年推廣3.33萬hm2以上。作為糧酒兩用型高粱,吉雜356既可用作改善人們膳食結構的優質米進入糧食市場,也可作為釀造用糧用于酒類加工市場,因此具有廣闊的種植前景。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