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曉峰
摘 要:粵優938系由粵泰A與R938配制成的優質、高產、抗病三系雜交秈稻組合。介紹了其親本特征特性、種子生產技術指標及相關配套技術措施,為該品種的推廣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粵優938;親本;技術指標;技術措施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6-30-02
粵優938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和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原子能農業利用研究所用紅蓮型優質不育系粵泰A與R938配制成的優質、高產、抗病秈稻三系雜交稻組合,現已分別通過閩、渝、贛和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受江蘇明天瑞豐科技有限公司委托,和縣連續多年由小面積試制到規模生產,總計制種面積近666.7hm2,平均單產235kg/667hm2,其各項指標均達國家一級標準。現就粵優938制種技術作一初步探討。
1 親本特征特性
1.1 恢復系R938 R938系中秈 93-11經 250G Y60Coγ射線處理選育而成。
1.1.1 形態特征 株高(113±5)cm左右,主莖總葉片數(17±1)片,劍葉短挺,葉色深綠,莖稈粗壯,穗長(22±2)cm,每穗總粒數170粒左右,結實率90%,千粒重(25±2)g。
1.1.2 生育特性 據多年制種觀察,R938在我地5月初播種,播始歷期(105±3)d,全生育期(138±3)d,大田營養生長繁茂性好,抽穗整齊,分蘗力中等,對“920”反應敏感。
1.1.3 抽穗開花習性 R938屬中秈中熟品種,5月初播種,單穗開花歷期約3d,單穴開花歷期約4~5d,全田開花歷期約7~8d,盛花期較集中,開花高峰集中在抽穗后的2~4d,歷期較短,僅3~4d,穗形大,花粉量充足。從始花時來看,晴天始花在10∶00~11∶30,末花13∶30左右,上午抽穗,上午開花;下午抽穗,次日上午開花。
1.1.4 抗病性 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毒。
1.2 不育系粵泰A 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育成,屬紅蓮型不育系,具有米質優、產量高、配合力強、繁殖制種產量高等優點。
1.2.1 形態特征 株高(85±3)cm左右,主莖總葉片數14±1,穗長(20±2)cm,每穗總粒數180粒左右,千粒重23g,每穗穎花數(165.5±25.8)個,包頸度24.5%~30%。
1.2.2 生育特性 粵泰A在本地5月21日播種,播始歷期為(83±2)d,大田營養生長表現分蘗力強,發苗快,繁茂性好,需肥水平低,在9cm×15cm規格單本移栽的情況下,每穴成穗數可達7個以上,盛花期花粉量充足,異交結實率70%。
1.2.3 抽穗開花習性 粵泰A具有抽穗整齊、花期集中的特點。開花歷期約10d,盛花期為抽穗后的3~4d。始花一般于晴天上午8:30~9:00,盛花10:00~11:00,午前花比例高。粵泰A的柱頭外露率高達100%,對“920”較敏感,一般用量為8g/667m2。
2 生產技術指標
2.1 產量指標 225kg/667m2。
2.2 穗粒結構 父本:單行父本,每667m2栽2 500穴左右,有效穗不低于3.5萬穗;母本:每667m2栽2.7萬穴左右,平均每穴成穗6個,有效穗16萬左右,異交結實率55%左右,千粒重23.5g。
2.3 抽穗揚花期 8月8~12日。
2.4 父、母本播種期與播差期安排 父本:一期4月25,二期5月5日播種;母本:以一期父本為準,葉齡為依據,時差作參考,葉差為5.0葉,時差約為26d左右,約在5月21日播母本,葉到稍等時,時到稍等葉。
2.5 栽插規格 父母行比1∶12,廂寬59.4cm,父本單行,株距16.5cm,父與母間隔19.8~29.7cm,母本行株距9.9cm×16.5cm。
3 主要技術措施
3.1 培育壯秧 我地制種本田多為麥菜茬,父本移栽時苗齡過長,容易造成大田父本分蘗成穗率低,有效穗不足,父本花時縮短,花粉量不足等問題,必須采用兩段育秧技術予以解決。其主要措施為:
3.1.1 小苗寄秧 小苗秧齡要短。據試驗,父本4月25日播種,1葉1心于5月7日寄秧到6月5日分蘗10.3個,而2葉1心于5月13日寄秧,秧苗分蘗為7.2個,比1葉1心的減少3.1個分蘗。秧苗小,寄插容易,而且此時稻谷養分尚未耗盡,寄秧后種子繼續供應養分,無須扎根而有個返青期就能繼續生長和分蘗。
3.1.2 實行稀植 據同上試驗,6.6cm×6.6cm寄秧,6月5日秧苗分蘗為8.8個,而9.9cm×16.5cm的為10.3個,比前者多1.5個蘗,因此,為育出多蘗秧,一、二期父本都應9.9cm×16.5cm寸寄栽。
3.1.3 整平秧田 寄秧的秧苗小,寄秧田一定要整細整平,保證秧苗順利生長。母本采用旱育秧,注意播種量不大于40g/m2,并加強秧田管理,移栽苗齡在20d左右,本田提倡早栽早發。
3.2 本田栽插與管理
3.2.1 整地與施肥 前作收獲后,立即撒施有機肥,并進行耕翻、灌水,栽插父本前淺耕耖平。
3.2.2 保證栽插質量 栽足父母本基本苗,按安排的行比、行株距和秧齡要求,適時栽插父母本,要求栽得淺、正、勻。父本分兩期栽插,兩期父本5∶5或4∶4間栽,父本栽后栽母本。
3.2.3 肥料運籌 N∶P∶K平衡使用,總氮量控制在純N 9kg/667m2,施肥總量的90%作基肥和返青肥,基肥在父、母本移栽時各施1次,其余10%看苗補缺。原則上不施穗肥,尤其不能施保花肥,以防父本貪青延期抽穗而影響父母本花期相遇。
3.2.4 水漿管理 淺水栽秧,薄水分蘗,母本平均每穴莖蘗苗數達7~8個,父本平均每穴莖蘗數15個即行放水烤田,其烤田程度視苗情而定。母本栽后20d后,即使莖蘗苗數未達到要求,也要進行烤田。如遇雨天要放干田水,搶晴天烤田。
3.3 配套相關技術,提高結實率
3.3.1 早測早調 花期相遇標準是母本比父本早抽穗1d左右。花期預測要早進行,父本4月下旬播種,母本5月下旬播種,約于7月中旬進入幼穗分化期,因此要在7月中旬初開始剝查父、母本幼穗發育進程,參照主莖葉片數及早判斷父母相遇情況,在3期前后發育一致(基本一致)可不調整,應平衡管理,促使發育進程一致,如發現父本或母本偏早,必須在幼穗發育4期前及時進行調整。花調以促為主,控為輔,水調與肥調相結合,必要時應用多效唑進行調整,確保花遇良好,為制種高產打下基礎。
3.3.2 割葉處理 在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情況下,父本割去劍葉的2/3,母本割去劍葉1/2,有利于揚花授粉,提高異交結實率。
3.3.3 適時適量噴施“920” 因父母本均對“920”較敏感,每667m2田用量在8g左右,時期應控制在母本抽穗20%左右,全部劑量一次用完,無需對父本重噴,特殊田塊應因地制宜個別處理。
3.3.4 適時趕粉 提倡用竹竿趕粉,動父不動母,在天氣正常每天上午母本盛花時開始趕粉,每隔30min趕1次,每天趕粉2~3次,若天氣不正常,應改變趕粉時間,特別是要注意雨停后開花較集中時及時趕粉。
3.4 認真去雜 在嚴格隔離的條件下,于秧田期與大田管理期,根據株型、葉色、長勢,對異型株及時去除。見穗期每日開花前30min進行認真檢查,嚴格去除不育系中同型可育株。雖然這部分雜株難以在形態上加以剔除,但在開花時有較明顯特征與正常不育株相區別:
不育正常株花期落后1d抽穗,花時落后0.5~1h,可育雜株花期提早1d抽穗,花時提早0.5~1h;不育正常株花藥伸出穎殼后用手觸摸不見散粉或只見少量非霧狀散落不育花粉,可育雜株花藥伸出穎殼后用手觸及即可見散射霧狀花粉;不育正常株實心花藥或散粉不徹底花藥當天呈淡黃色,可育雜株散粉后空殼花藥當天略呈白色;不育正常株花絲繼續伸長后花藥內仍可見有殘余不育花粉粒,花藥有下垂感,可育雜株花絲繼續伸長后空殼花藥有飄浮感;不育正常株花后第二天殘留花藥枯黃色,無粘連感,仍呈小棒形,可育雜株花后第二天殘留花藥枯褐色,有粘連感呈不規則形。大田去雜在充分發動農民基礎上,關鍵時間組織專業隊進行集中篩查,確保種子純度達標。
3.5 病蟲害防治 要及時防治病蟲害,特別是穗期病害,以防為主,尤其是稻曲病和谷粒黑粉病。該組合因母本開花習性所致易感稻曲病,故必須對稻曲病實施2次防治:第一次在劍葉抽出一半至展開,第二次至始穗期,2次防治其用藥量均要求加倍。谷粒黑粉病應在抽穗30%~50%時進行防治1次。
3.6 適時收割 收割過早影響千粒重,過遲則易落粒。收割期間要密切注意天氣變化搶晴收割,適時曬干(注意不得在土場上晾曬)。把好收割、脫粒、運輸、晾曬、裝包、入庫等各關口,嚴防人為混雜。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