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月娥等
摘 要:研究結果表明,水稻“三控”施肥法比習慣施肥增產47.2kg/667m2,增幅8.87%;增加產值132.16元/667m2,增幅8.88%,成穗率提高7.6%,結實率提高4.48%,節省氮肥用量10%;比高產栽培法節約肥料成本6.27元/667m2,節約5.07%。水稻“三控”施肥技術能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提高結實率,節本增產增收,有效減輕紋枯病發生,是既高產又節本增產增收的一項創新施肥技術,可大力推廣使用。
關鍵詞:水稻;“三控”施肥;節本;增產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6-34-02
水稻“三控”施肥技術是廣東省農科院研發推廣的施肥新技術,是以控肥、控苗、控病蟲簡稱“三控”為特色的高效、節本、安全施肥及配套集成的技術,具有增產省肥、適應性廣、保護稻田生態、減少污染等明顯優勢,是近年來廣東省農業生產主推技術及糧食高產創建配套技術和農業部“雙增一百”技術,其增產增收效果明顯,推廣應用面積不斷擴大。為進一步探索水稻“三控”施肥技術節肥增產增收的效果,興寧市于2012年晚造開展了水稻“三控”施肥技術試驗,為生產上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現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2.2 水稻經濟性狀與產量結果 由表4可知,處理1水稻產量579.4kg/667m2,比處理2產量547.6kg/667m2、處理3產量532.2kg/667m2分別高31.8kg/667m2、47.2kg/667m2。方差分析表明,處理1與處理2之間不顯著,與處理3呈極顯著水平;處理2與處理3之間不顯著。處理1增產原因主要是水稻經濟性狀較好,有效穗、穗實粒、結實率都較高,僅千粒重比處理2略低,說明水稻“三控”施肥法通過控制總施氮量,減少基蘗肥比例,推遲分蘗肥施用時期,重施穗粒肥即氮肥后移,從而達到控制分蘗速度、減少無效分蘗、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提高結實率的目的。處理2在施足基肥、重施分蘗肥、施好穗肥的基礎上,水稻能早生快發,增加有效穗,提高結實率,從而達到增產的目的。
2.3 經濟效益分析 由表5可知,處理1產值最高,為1 622.32元/667m2,比處理2、3分別增加89.04元/667m2、132.16元/667m2,增幅分別為5.81%、8.88%;除去成本后,處理1純收入為1 498.79元/667m2,比處理2、3分別增加95.31元/667m2、114.23元/667m2;從施肥成本看,處理1成本123.53元/667m2比處理2成本129.8元/667m2節約6.27元/667m2,節約5.07%。說明處理1通過實施“三控”施肥達到了節本增產增收,獲得了較好經濟效益。處理2雖然能增產增收,但增產增收幅度小,而且施肥成本略大。
3 小結
水稻“三控”施肥法比習慣施肥增產47.2kg/667m2,增幅8.87%;增加產值132.16元/667m2,增幅8.88%;成穗率提高7.6%,結實率提高4.48%;節省氮肥用量10%;比處理2高產栽培法節約肥料成本6.27元/667m2,節約5.07%。結果表明,水稻“三控”施肥法通過控制總施氮量,減少基蘗肥比例,推遲分蘗肥施用時期,重施穗粒肥即氮肥后移,從而達到控制分蘗速度、減少無效分蘗、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提高結實率、實現節本增產增收的目的,并能有效地減輕紋枯病的發生。因此,水稻“三控”施肥技術是既高產又節本增產增收的一項創新施肥技術,可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鐘旭華,黃農榮,鄭海波,等. 水稻“三控”施肥技術規程[J]. 廣東農業科學,2007(5):13-15,43.
[2]廣東省耕地肥料總站. 2011年廣東省主要農作物春季科學施肥指導意見[Z]. 粵農辦〔2011〕87號,2011.
[3]區靖祥. 田間試驗設計[M]. 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