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傳奇 董瑞霞 王桂升
那天晚飯過后,院門被輕輕敲響,前去開門的母親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請進屋里來。老人挎個竹籃,步履蹣跚地踱進門檻,滿腔感激地喊了我一聲“姜老師”。燈光里,我看清老人飽經風霜的面容之后,確認那是小建的奶奶。
老人握著我的手說:“很久以前就想來拜訪姜老師,可小建吵嚷著不讓。”我的心驀地一緊,老人看出了我的顧慮,掀起竹籃上覆蓋的花布,露出滿滿一籃小巧玲瓏的山雞蛋,笑著說:“我在山上養了幾只雞,下了蛋就給這倆孩子補補營養,可小建非要攢下給老師送來……”老人的話音未落,我的眼睛就濕潤了。
小建是我班里的一個孩子,初接這個班時他的語文成績竟只是個位數,如此薄弱的語文基礎,怎能順利應對三年級即將訓練的作文和閱讀呢?作為語文老師兼班主任,我對小建的學習狀況憂心忡忡,正在交接班級工作的前任班主任莞爾一笑,道:“小建的智力不是很糟糕,關鍵是家庭情況比較特殊。”
小建父母離異,他還有個孿生的弟弟,由于父親常年在外地工作,所以兄弟倆打小就和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成長的軌跡中缺乏父母悉心呵護的潤澤,小建的性格里多了些不羈,整日跟著勞作的奶奶曬在太陽底下、田間地壟、大街小巷,貪玩的他無所不至。常常在暮色黃昏時分,街上飄來小建奶奶找尋他歸家的呼喚聲。家庭教育的疏松,使小建的懶散直到上學也不見收斂,因此小建一進入小學就成了“學困生”。
第一次被這42雙清澈單純的眼睛簇擁著,心與心交流的同時我快速地搜尋到了小建,一個清秀瘦弱、眼神黯淡的男孩子。早晨的朗朗讀書聲中,我駐足窗外靜靜聆聽,透過玻璃我看到他正在東張西望;課堂上孩子們目光炯炯地在課本上搜尋著問題的答案,只有他無精打采地翻錯了頁。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對小建長期積淀養成的不良學習習慣,我陷入沉思。
課下我找到小建,靦腆的他顯得倉皇不安,一雙大眼睛緊張圓睜,和我短暫的對視就流露出羞赧的表情,頭沉沉地低下去,像是想鉆進地縫里去。我為這樣的一幕而微微心痛,這是殘缺家庭的孩子缺乏父母關愛而極度不自信的表現。
我拾起一篇已經布置預習的課文讓小建讀給我聽,我鼓勵他:“沒事,看準了你可以小聲讀,老師聽得見。”他的小嘴抽搐了幾下,那一刻,我能感覺小建的緊張驟然加劇,面頰瞬間泛起一片緋紅。我微笑著試圖舒緩他的緊張,“沒事,可以醞釀一會兒,來,讓老師和你一起先認識一下生字!”就這樣手把手地教,時值午休時間,靜悄悄的辦公室里我能聽見小建漸漸歸于平靜的心跳。他終于讀出聲來,盡管讀得效果很不理想,可我分明從那掩飾不住的顫抖聲中聽到了他試圖盡力的嘗試,或許這是小建第一次在老師面前朗讀課文,為了老師的欣賞和聆聽,他想用心到位地閱讀,但拿書的動作卻顯得刻意、機械。孩子的心情,我懂。
小建需要補的知識太多了,我讓他回家帶來二年級的課本,從此我的辦公桌旁多了一張凳子,閑暇時便帶小建溫習先前沒有扎實掌握的知識。漸漸地,我和小建的心理距離越來越近。小建的學習興趣越發濃厚,課堂上他專心致志地聽講,興致盎然處他也會舉手發言。我知道我的提問必須要讓他“跳一跳夠得著”,這對他自信心的重塑很有意義。偶爾夜里備課疲憊時看一眼窗外的滿天繁星,腦中忽然閃現小建那雙渴求鼓勵的眼睛,我便會為小建量身設計某個問題,從易到難,一路走來,在老師的贊許和同學的掌聲中,我由衷地欣慰于小建在課堂上的變化。
三年級的第一場考試,小建的語文成績離合格還差一步。班會上我沒有公布小建的成績,只是表揚了他的進步,并很堅定地說他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班里的同學紛紛投以欽佩的目光,小建的臉上又泛起一片緋紅,只是這次有了陽光的色彩。
私下我找到小建,試探著問起他家里的情況,我和顏悅色地說:“小建在家肯定是個乖孩子?不用奶奶為他的學習擔心。”聽見我的夸獎,小建耷拉下了腦袋,猛地搖了一下頭,想否認又似乎難以啟齒。果然是個誠實的孩子。就在考試結束后的那個周末我去小建家家訪,小建出去玩耍還沒回家,我把小建的進步告訴了他的奶奶,老人很高興,可提起對小建的教育,老人的臉上立刻愁云密布,說:“姜老師,孩子拜托給您了,他回到家就說你對他可好了。這兄弟倆可憐,終年見不到爹娘兩回,我也管教不了他們。”說著兩行淚悄然落下,老人不是在敷衍塞責,的確是孤援無助,盡管曾經面對過那么多家長,可眼前的這一幕仍讓我為之動容。
我牽過小建的手,那一刻23歲的我有種“初為人父”的情感在涌動,希冀孩子能夠及早懂事的心情尤其迫切。一番交心的溝通,小建含著眼淚保證一定要聽奶奶的話,好好學習,不讓奶奶擔心。“來!老師要和你拉拉鉤!”師生倆便噙著淚花定下了新的學習目標。末了,我承諾只要小建能夠通過努力達到預期目標,我會給小建一個意外的驚喜。
那堂語文課,我和孩子們學習《花瓣飄香》這篇課文,臨近下課孩子們都被文中小姑娘孝敬父母的品質感染了,孩子們聲情并茂,各抒已見。可整堂課上,小建的頭始終埋得很低,這個年齡段,哪個孩子不是在父母的懷里撒嬌?而小建……我知道他幼小的心靈無時無刻不在想念父母。我應該試著打開他的心結,于是我叫起了小建:“你看,文中小姑娘的爸爸終年駐守祖國的南大門,但小姑娘是怎樣做的?”小建抬起頭,濕潤的眼睫毛讓人心疼。他說:“小姑娘很懂事,照顧生病的媽媽!”我問:“那我們該怎樣做?”小建回答:“……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孝敬……奶奶……爸爸媽媽!”在我的帶領下,班里響起了一陣雷鳴般的掌聲,小建憂郁的臉上終于浮現了一絲笑容。
捧著小建年終考試的試卷,我欣喜若狂,小建的成績終于邁入了良好的行列。春節在即,我絞盡腦汗不知該怎樣兌現和小建許下的諾言。那日逛街路過一家童裝店,忽然想起那次一向喜歡活動的小建整整一天待在座位上,我覺得事情蠻蹊蹺,后來才知道小建的褲子被凳子上的釘子撕開了一道裂縫,小建難為情。呵,孩子有自尊心了,可第二日小建還是穿著那條褲子來了。于是,我在童裝店為小建選了一套運動裝,我想小建穿上老師買的新衣服過春節,一定會很高興……
一籃山雞蛋裝的滿是沉甸甸的感恩和感動。情牽孩子一生的幸福,用愛滋潤孩子生命中乏愛的荒原,為每個孩子——尤其是單親家庭的孩子開創另一種人生,這是教師的重要使命。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登瀛小學)
(責任編輯:吳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