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素青
摘 要:介紹了近幾年來涉縣森林防火工作取得的成效及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同時分析存在的問題,為今后更好地做好護林防火提供指導和參考。
關鍵詞:森林;防火;安全;涉縣
中圖分類號 S726.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6-116-02
林業是具有綜合效益的產業,集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于一體,是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和諧安寧,生態改善優化的重要保證[1]。發展林業,造林是基礎,管護是關鍵。森林火災是林業發展的最大威脅,嚴重威脅著森林資源的安全,搞好護林防火是可持續發展林業的關鍵,是確保森林資源安全,保護綠化成果的重中之重[2-3]。
涉縣地處太行山東麓,晉冀豫三省交界處,全縣總人口40萬人,全縣轄17個鄉鎮,308個行政村,總面積15.1萬hm2,有林地面積達7.5萬hm2,森林覆蓋率達50%,加之近幾年涉縣大力實施了人工造林、飛播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等綠化工程,采取封山禁牧、護林防火等措施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了較好的森林植被,被譽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但是,林緣林內草木茂盛,形成了可燃物過載,呈現出了森林火情高發趨勢。2003年,涉縣被確定為全省一級火險縣之一。為鞏固造林成果,涉縣采取了多項措施,切實有效地開展了森林防火工作,并取得了明顯成效。
1 防火工作采取主要的措施
1.1 加強組織領導,責任到位
1.1.1 嚴格實行行政首長領導責任制和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的三級責任制 將森林防火列入各鄉鎮政府工作的中心工作。對因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而發生火災的,嚴肅追究單位主要領導、主管領導的責任;對因此造成重大損失的,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真正把領導責任落實到位,形成了“領導抓,抓領導”的工作機制。
1.1.2 充分發揮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能作用,實施齊抓共管 在原責任分工的基礎上,由縣政府分別與各成員單位簽訂責任狀,把職責進一步規范具體。財政局不僅將防火經費納入預算,而且每年隨財政收入增長幅度而增長;廣電局防火期在黃金時段每日播出森林防火公益廣告、標語;交通局負責提供交通運輸工具;氣象局每天提供天氣火險預報;電信局發布手機森林防火警示信息;文體局組織開展森林防火培訓和宣傳,配合防火辦公室的人開展防火檢查;人武部負責落實縣、鄉、村三級以民兵為主要力量的應急撲救隊伍等;林業局負責進行協調、檢查、督導,及時向縣政府反饋情況,各成員單位深入所包鄉鎮檢查、指導工作,幫助基層解決困難,并在黃金時段公開在電視媒體上做出護林防火承諾,向指揮部及時反饋情況和提出建議。通過以上多部門共同努力,達到齊抓共管的效果。
1.1.3 抽調政府人員成立督查組 縣護林防火指揮部根據縣委、政府要求抽調縣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護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林業局辦公室等成員組成3個督導組3條線,派出督導組分赴各鄉鎮采取“聽、說、查、看”等形式,重點對布防地區,增加巡邏車和巡邏隊、增派護林員、增派撲火隊、增設檢查站等,向檢查站發放告知書、劃分責任區、將告知書發放到位、明確具體人員的分工和任務,確保各項措施有效落實;檢查其是否對消防車輛、器材裝備等進行了檢查和維修,是否制定并完善了火災發生時的滅火救援預案,確保一有火災,能迅速反應,迅速撲救;監督其是否加強了消防值班巡查,是否嚴格管理了野外火源,杜絕了各種危險用火行為,是否增設了防火隔離帶,是否組織力量深入轄區廣泛開展了防火安全知識宣傳,通過督導檢查,做好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無漏區。
1.2 強化宣傳,認識到位
1.2.1 宣傳方式 在宣傳方式上,采取現代化宣傳方式和傳統方式相結合,做到見縫插針,鋪天蓋地,防火期內西安電視臺、廣播臺每天在黃金時段播放護林防火警示標語,縣防火辦印發《森林防火條例》手冊1萬份,制作防火宣傳盒帶500盒,利用電視、媒體、報刊等舉辦森林防火知識競賽,各村每天廣播防火公約3遍。
1.2.2 宣傳方法 在宣傳方法上,創新思維,充分發揮小學生的宣傳作用。通過開展諸如“森林小衛士”等活動去影響和教育家長;開展“面對面”的千名干部入戶宣傳活動,協助村干部深入到農戶簽訂護林防火告知書30萬份,進行防火知識講解及防火情況調查,不折不扣地把防火意識輸送到每個農戶家中,每個農民心中和把森林火警電話“969119”列入宣傳重點,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1.3 加強防火基礎設施建設 建立以縣財政投入為主、鄉投入為輔的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森林火災預防和撲救經費納入縣級財政預算,并隨著經濟的發展,預算經費逐年提高。資金投入的主要用途是:(1)用于“四網”(通訊網、了望網、預測預報監測網、林區隔離網)、“兩化”(撲火機具化、隊伍專業化)建設。配備了先進的撲火設備、通訊設施和交通工具,建造林區內隔離帶、荒坡與林區間的隔離帶、耕地與荒坡間的隔離帶,切斷“導火索”;(2)用于開辟林區專用的森防便道,確保在發生火情后,人員和裝備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3)用于在重點林場利用山形地勢,建塘壩、水柜等蓄水設施,以政府投入一部分,社會各界支持一部分的辦法籌措,主要用于對森防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獎勵,對在撲火中受傷的人員進行救助治療。
1.4 嚴格火源管理
1.4.1實行“五增”、“五查” 就是在重點林區,重點部位增加了護林員、檢查站、巡邏隊、撲火力量、經費投入,重點查看山頭、地頭、墳頭、路口、特殊人群,特別是在清明節等高火險期開展“百千萬”活動,即“百輛車巡回檢查,千人把守路口,萬人嚴看死守”實行重點防范,嚴禁一切野外用火。
1.4.2 嚴禁一切非法野外用火 把野外用火、封山禁牧列入鄉規民約進行規范,對在防火期內非法野外用火,造成荒火或火警的對當事人、村委、包括干部、護林員均要規定相應處罰數額,不僅使野外用火和野外放牧有據可查、依據能罰,而且也能增加基層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實現全民防范。
1.4.3 開設防火隔離帶 有組織、有計劃對地邊、路邊、林緣可燃物進行徹底的清除,開設防火隔離帶。并選擇有利時機,組織撲火隊伍和當地群眾將重點火險地段的可燃物集中焚燒,讓群眾無火可點,無理由野外用火,實現有無條件“堵”向有條件“疏”的轉變。
1.4.4 嚴格做好“特殊時期”的防火工作 除生產用火外,祭祀用火是“清明節”、“農歷十月一”等特殊時期引發火災的主要隱患。除教育群眾采用移風易俗,變燒紙、放鞭炮為壓紙、戴白花、栽紀念樹等文明祭祀方式外,還結合殯葬改革建公墓或骨灰堂,以根除野外用火陋習,杜絕火災隱患。
2 存在問題
2.1 “四個不具備” 涉縣地形復雜、溝壑縱橫、地塊分散。這些因素客觀上增加了地面巡護、觀測的難度,加上了望臺數量有限,觀測范圍仍有死角,不具備實現早發現的條件;以鄉村民約為主的地方性約束法規不健全,查處范圍、查處條款不明確,鄉、村無管理依據;不具備全民抓防火,實現綜合治理的條件;專業撲火隊伍力量薄弱,應急機制仍不完善,動員范圍有限,不具備撲救較大森林火災的能力。
2.2 “四個不到位” 部分基層領導干部工作力度不到位。涉縣作為全省一級森林火險縣,基層領導干部防火意識淡薄,主觀能動性比較差,造成工作力度不到位;部分干部群眾防范不到位。由于涉縣多年未發生森林火災,部分干部群眾不同程度存在麻痹思想,明顯存在防范不到位;宣傳教育力度、深度、廣度不到位,起不到宣傳、教育、警示作用;防火經費不到位。由于防火經費不到位,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分布在偏遠貧困村,鄉村自身無力加大防火投資,修建隔離帶、林區道路等,因而影響防火工作開展。
參考文獻
[1]劉遠愧,張世平,李興發,等. 景寧縣森林防火工作現狀及對策[J]. 現代農業科技,2010(7):248-250.
[2]穆黔凱. 余慶縣森林防火工作成功經驗淺析[J]. 中國西部科技,2011(8):70-71.
[3]陳哲明,周倉基. 有關森林防火工作的幾點建議[J]. 森林防火,2004(4):4-5.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