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立君
摘 要:闡述了徽州區綠化苗木產業發展現狀,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結合發展優勢,提出了促進綠化苗木產業健康發展的對策措施。主要包括:完善苗木產業規劃,加大基礎設施投入,調整產業種植結構等。
關鍵詞:綠化苗木產業;徽州區;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0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6-132-03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綠化苗木產業近幾年也急速升溫。黃山市徽州區地處三四線城市,進入新世紀以來,城鎮化率逐年提高,包括道路、河岸、小區等綠化工程對苗木需求越來越大,再加上周邊城市發展的需求,綠化苗木產業發展前景形勢大好。近幾年來,黃山市政府強力推進苗木產業的發展,徽州區政府順勢而為,綠化苗木產業突飛猛進,面積急劇擴增,管理技術水平也顯著提高,筆者就徽州區目前的綠化苗木產業發展談些粗淺的看法。
1 產業現狀
徽州區,隸屬黃山市,位于皖南山區南部,是全省21個重點山區縣之一,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均降雨量1 750mm,無霜期240d,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全區轄4鎮3鄉,總人口103 580人,其中農業人口74 180人,占總人口的72.21%。全區現有林地30 810.5hm2,占全區土地面積的73.56%,按農業人口計算,人均林業用地0.415hm2,人均有林地0.366hm2,活立木蓄積1 480 185m3,森林覆蓋率高達73.3%,林木綠化率73.6%,是個以糧、林、茶生產為主的多種經營內容并存的市轄區,2012年全區林業產值7.53億元。
“十一五”期間,徽州區就把綠化苗木產業作為林業產業發展的方向,與竹產業、油茶產業并稱為林業三大產業,從世紀初的幾乎空白,至“十一五”末已達333.3hm2,從業人員1 000余人,品種有桂花、紫薇、紅葉石楠、紅花繼木、含笑、香樟等幾百余種,綠化苗木產業初具規模。“十二五”開始后,區委區政府更是高度重視,把綠化苗木產業作為山區富民政策的重要舉措,由政府搭建平臺,企業、社會能人積極參與,近兩年來,擴建面積迅速,截至2012年末,徽州區綠化苗木面積486.7hm2,2013年規劃新建180hm2,預計2013年末綠化苗木面積突破666.7hm2大關。據分析目前呈現以下特點:
1.1 面積擴張快 近幾年來,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推動下,綠化苗木企業、社會能人、一般群眾熱情高潮,積極投身苗木產業發展,包括一些企業資金涌入,面積擴張迅速,3a時間綠化苗木面積翻了一番,產業形勢一片看好。
1.2 基地化經營 由于是政府主導的產業發展,有統一的規劃指導,徽州區主要是基地化規模化的模式。擴建新的苗木地塊,面積集中,區位條件好,散戶栽種比例小,基地面積占80%,非常利于采運,降低了經營成本。
1.3 組織化較高 苗木基地集中的4個鎮均成立了苗木合作社,每年定時召開交流會,相互間交流信息、技術、管理,大家聯合起來應對產業發展,經營管理水平顯著提高。
1.4 多極化發展 綠化大樹,半成品苗、綠化小苗均有專業戶生產經營,供應不同的市場需求。近幾來,由于周邊城鎮化的需求,已有部分苗木經紀人采挖名貴綠化大樹,并銷售給江浙滬的客戶走上致富道路。新發展的苗圃基本是半成品苗,林下套種小苗,有些大戶也生產一定規模的色塊等小苗,目前是各種規格多極發展。
1.5 兼顧景觀帶 苗木產業與景觀帶建設緊密結合,主要布局在205國道、旅游公路、高速公路兩側,既增加了經營戶的經濟收入,又改善了通道兩側的生態景觀,徽州區有許多著名的旅游景點,苗木的興建對旅游經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1.6 苗木品種多 徽州區處在亞熱帶季風區,溫度、水、熱等氣候條件適宜,物種豐富,色彩斑斕,一年四季都有可觀賞的花木。徽州區立足本土常見綠化樹種,如,桂花、紫薇、黃山木蘭等。積極引進優質的外來樹種和品種,比如,目前普遍栽種的紅葉石楠,各類種植戶發展的樹種共有幾百余種。
2 存在問題
2.1 經營水平低下 徽州區苗木產業發展時間短,除少數龍頭企業有一定的經營管理水平,其他的種植戶缺乏經驗,特別是開始幾年損失較大,死苗率高;采購的苗木質量差,樹種品種市場潛力小。有些只重視栽種,忽視管理;有些雖然管理,但水、肥、病蟲害防治、開溝等管理不善;有的修剪技術差,導致苗木觀賞效果不好,幾乎成廢品苗,市場前景堪憂。
2.2 品種同質化重 種植戶培育樹種和規格相同,比如,大家都栽植桂花、紫薇、紅葉石楠等。并且培育目的趨同,都是綠化大苗。這就造成上市時產品供過于求,競爭激烈,價格偏低。而一些其它的綠化苗,比如,特色樹苗緊缺,市場前景好,反而栽種的人卻少。
2.3 優質規格苗少 這幾年雖然面積大增,苗圃存量不少,但優質的數量不多,并且大部都是新建的苗圃,正處于培育期,因此,徽州區綠化所需苗木大部分到周邊的金華、蕭山等地調運。
2.4 種植結構不合理 種植結構不合理,大中多,小苗少。受利益導向,苗農搶挖綠化大樹供應本市及周邊城鎮化需求。另外,培育綠化大苗投工等管理成本少,苗農愿意購買半成品苗來培育大中規格苗木。小苗,如色塊苗,綠蘺等較少。
2.5 基礎設施薄弱 生產道路,水利設施等投入不足,苗圃中道路系統不健全,有的地方甚至沒有。培育好的成品樹沒法運輸或者成本偏大,降低了收益。水利灌溉系統不完善,如遇干旱天氣,只能抽灌或者看天收。
2.6 散戶盲目跟風 近幾年,一些散戶盲目跟風,不做市場調查和風險評估,再加上管理技術跟不上,生產的苗木品質低劣,風險投資大,比如,這兩年看到紅葉石楠暢銷,散戶都種植紅葉石楠,到上市時必然滯銷,投資收益可以預見不會好。
2.7 市場化程度低 至今徽州區甚至全市沒有專門的花木交易市場。市場交流信息不暢,購買者不知哪有所需的苗木,種植戶出售也是個問題。隨著徽州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加上城鎮化的因素,對花木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大,興建花木市場已是時間問題。
3 發展優勢
3.1 城鎮化率逐步提高 黃山市新的城市規劃(2008-2030年)已經出爐,還有縣鄉村建設。目前,黃山市城鎮化率為46.8%,按規劃到2030年將達到72%,城鎮化遠未結束,本市苗木內需仍然比較大,加上可供應周邊城鎮建設綠化需要,苗木行業會持久旺盛。
3.2 區位交通便捷 我市是全國179個區域交通樞紐中心之一,徽州區正好處在黃山市的核心位置,交通設施的完善促進了人員物質快速流通,這為苗木行業走外向型經濟創造了條件,可培育精品特色的苗木供應周邊綠化觀賞的需求。
3.3 旅游人口龐大 黃山市是著名的旅游城市。2012年接待游客達3 600萬人次,其中大多是市外游客,并且游客逐年增加,旅游者一般經濟條件較好,購買力強,這部分流動人口是一些小微苗木的具大潛在市場。
3.4 生活水平提高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從對物質的追求轉向對精神追求,以環境綠化美化等觀賞價值方面的追求與日俱增,比如,庭院綠化、陽臺綠化、室內植物等,既可美觀周圍,又可改善空氣質量,這方面市場潛力仍可大力挖掘。
3.5 適生樹種豐富 徽州區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水熱豐沛,本土內植物資源豐富,加之引進外來的苗木,適宜綠化的樹種較多,比如:觀葉的植物,香樟、樸樹、無患子等,觀花的如:桂花、紫薇、白玉蘭等。可供苗農培育的樹種品種選擇寬,只要定位好市場,專業高效生產,可取得相當好的經濟收益。
3.6 相關政策支持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定位,安徽省提出的3個強省戰略中也有生態建設,而生態建設的主體在于林業建設,在于造林綠化。省級層面美好鄉村建設、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的陸續出臺和實施,在綠化荒山的同時兼顧選擇綠化樹種造林,在資金及技術方面給予傾斜,這無疑助推苗木產業的加快發展。
4 對策措施
4.1 完善苗木產業規劃 徽州區已制定了苗木產業發展規劃,但是還有不周全的地方,需要在實施過程中不斷進行調整。要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廣泛征求業內外人士的意見,對苗木產業規劃進行修改和完善,進一步理清思路,以市場導向,控制適當規模,整合林業、水利、交通等相關部門資源,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產業的發展。
4.2 加大基礎設施投入 水利部門、交通部門分別做好苗木基地水利設施和道路網絡整體規劃,并在項目資金方面給予傾斜。以苗農為主體,通過改造新建等手段,完善產業基礎設施,在關鍵時段做好協調服務工作,浙江金華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水利道路全由政府來做,而產業發展興盛后,政府也有了財源,值得借鑒。
4.3 調整產業種植結構 徽州區野生樹木豐富,綠化大樹可滿足本地的綠化需求,并且還遠銷到江浙滬等周邊省市,綠化大苗只能提供部分成品苗,綠化小苗基本是空白,導致大苗和小苗基本到浙江省金華和蕭山去調運,這方面的市場份額較大,因此,可積極引導有實力的苗木公司做這塊文章。
4.4 堅持“精、特、新”三理念 精就是指產業內要進行專業分工,精細化生產,制定行業技術標準,按照統一標準,運用工業企業的理念,進行標準化專業化精品化生產,力爭多出精品苗,比如,按照統一的苗齡、分支點、冠幅、高度等指標生產一定規格的桂花,這樣的產品往往市場競爭力強。特是指要立足本土樹種,打造特色品牌,現在周邊都在發展苗木產業,同質化現象嚴重,如果一個地方沒有自己的特色產品,在市場競爭就比較被動。徽州區作為古徽州的一部分,傳統上就有自己獨特的東西,比如:徽州盆景,這可以開發挖掘,徽州區旅游景點也多,當游客看到制作的盆景有特色,能吸引游客購買,同時也可促進旅游業的繁榮。新就是指生產的苗木要新穎,要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包括樹種、品種等方面,比如,國外發達國家、國內沿海經濟較好的省市,綠化的檔次也越來越高,已從單純的綠化轉變到彩化,增加城市的色彩,因此,彩葉樹種是未來的主要培育方向。浙江知名企業森禾公司開發的紅葉石楠柱就受到消費者的喜愛,所以在培育苗木時,要有超前意識,做好市場預測,緊盯發達地區的新樹種新品種,引導苗農進行批量生產,獲取高額回報。
4.5 樹立典型示范引導 徽州區雖然基地化苗圃占比高,但多為政府推動下新建的,真正具有一定規模面積和經營管理水平高的龍頭企業不多,一些企業新建苗圃缺乏管理經驗,產業前景不樂觀,因此,選擇一部分資金技術等基礎相對較好且愿意從事苗木行業的大戶來重點培育,并由政府牽線搭橋,讓企業大戶與高校相互交流,優勢互補,通過龍頭企業的示范作用,從而提高徽州區綠化苗木總體的經營管理水平。
4.6 加大財政金融支持 綠化苗木產業是一種中期的投資項目,一般至少要5a以上才能取得回報,前期都是投資,需要的資金數額大,對大戶來說,資金往往是制約企業大戶發展的瓶頸。另外,一些基礎設施一般由政府來做,政府在制定金融政策時可適當向綠化苗木大戶傾斜,比如,利率,稅收等,有利于徽州區苗木企業在競爭中占有優勢。
4.7 發揮協會組織作用 目前,徽州區的綠化苗木產業有了一定的組織化程度,綠化苗木合作社和協會也建了一些,苗木大鎮都有,不過功能上不健全,在信息、資金、技術、管理等共享上不多,聯合起來闖市場的能力有限。隨著綠化面積的增加,幫助苗木戶組建合作社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必然選擇。應由林業部門牽頭,以地域或者苗木具有共性為基礎的苗農組建苗木合作社,比如,一個村從事苗木經營的人多就以村為單位組建合作,不集中的就以樹種相同的苗農組建合作社。
4.8 全力建立苗木市場 徽州區這幾年苗木面積急劇擴增,苗木交易日益頻繁,但至今未有苗木專業交易市場,甚至在黃山市內也沒有,而徽州區地處黃山市的中心,特別是盆地中心地帶,交通設施完善,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應積極爭取黃山市市級花木市場座落在徽州區,更有利于徽州區的苗農獲取信息、交易苗木、增收致富。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