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承江
小學科普教育在課內主要體現在科學課上,在課外側重于科技活動。涉及到課內外的科普教育活動是培養小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小學階段,創新精神的核心是創新意識。在科普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便是我們小學科學課教師義不容辭的神圣職責。
一、建設科普教育團隊,關注學生的創新意識
1. 轉變觀念。《科學》是一門必修課,任何教師不能因為自己不是專職教師而放棄《科學》教學的責任,更不能降低科學教育的要求,甚至挪用《科學》課時而剝奪學生享受科學教育的權利。依法治教,學校開足課時,配齊上課教師。
2. 形成團隊。我校組織7個相對年輕的教師,形成科普教育合力,推進科學課教學的同時,也投放了大量時間,以主題探究的形式,整理、鉆研科普教育內容與方法,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多方面促進科學課教學與教研,營造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如上學期,以消防安全為主題,編輯相關的科普常識,在科學課中引導學生開展系列探究活動,形成了消防科普教育特色,深受師生與家長的歡迎,也得到社會各屆的充分肯定。參與觀摩的容桂消防隊的領導說:“消防知識進教材,進課堂,而且形成系列化、校本化的特色,切切實實做到了消防知識內化為學生的消防素養,這是功德無量的好事。”
二、提高設備使用率,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1. 培訓引領。以課程標準為指導,研討教材,明確每冊書要做的基本實驗,培訓教師基本的實驗技能,學會引導學生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在提高設備使用率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2. 評價引導。順德區制定實驗室建設工作評價標準,規范實驗教學行為,定期開展評價活動,有效地推進實驗場室建設與實驗教學、教研工作。在開展實驗場室建設與教育裝備的使用與管理工作中,互相交流,規范學校的實驗教學與管理工作,促使學校在配備設備、設施的同時,按要求做好實驗器材的使用工作。
3. 積極使用。學校領導重視實驗教學工作,爭取高質量完成順德區電教中心的評估,科學課堂教學自然而然地成了關注點。另外,學生實驗技能的提高,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需要充分利用各種實驗場室與實驗器材,有計劃地開展一系列的實驗探究活動。
三、開展科普體驗活動,孕育創新氛圍
1. 科普教育主題班隊活動。學生在科學課中學會探究的方法與技巧,各班主任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設計科普教育內容,以主題班會課的形式,開闊學生的視野,鼓勵學生在動手動腦開展科技活動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意識。尤其是班主任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展示自己科學探究的成果,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以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科技活動,引導學生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與技巧,自覺地開展科學探究活動,營造了良好的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
2. 科幻繪畫與科普實踐競賽活動。我校在一至三年級,每學期開展科幻繪畫比賽,學生能通過繪畫把自己構想的科幻故事形象表達出來。既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情趣,又可以開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切實做到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達到一箭多雕的目的。四到六年級的學生動手能力相對較強,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學校有計劃地開展科普綜合實踐活動比賽,鼓勵學生主動開展科學探究,自覺地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
3. 小實驗設計比賽活動。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積極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利用生活材料探究科學的興趣,學校每學期開展一次小實驗設計比賽活動。讓學生在人人動手的基礎上,各班選拔優秀選手,參加學校組織的科學小實驗設計比賽。
4. 手工制作比賽活動。科學老師要與美術老師多聯系,多合作,讓美術老師在手工課上多結合科普內容,培養學生的動手設計、制作的基本能力。每節美術手工課的優秀作業,老師都收集起來,放在儀器室,并定期舉行科技手工作品展。這樣,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動手與動腦的融合,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深入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夯實了基礎。
5. 觀看科普影片與科普書籍。老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閱讀科普書籍,了解大自然的奧秘,將能很好地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欲望,自覺地利用身邊的材料,探究科普知識。尤其是學生觀看科普影片,將能很好地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老師有計劃地選播一些科普影片,推薦一些科普書籍,讓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