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美玲
英語學習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本人在多年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發現,我們的學生由于受接觸英語貧乏,學習環境和資源極為有限的影響,以至英語的學習困難學生越來越多,嚴重地影響了英語學科的整體發展。因此,如何提高學習困難學生的英語成績,尤其是提高農村地方學生的成語成績,就成為每一位英語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要想提高英語學習困難學生的英語成績,不但要有好的教學方法、策略,還必須從學生的心理入手,消除各種心理障礙,緩解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壓力是至關重要的。
一、英語學困難生的心理特點
1. 自卑心理
學困生由于性格,學習有困難,在多次失敗面前逐漸形成了總覺得自己笨,再怎么努力也趕不上別人的自卑心理。在本人調查的50名學困生中,62%的學生有“我這個人比較笨,怎么學也學不好”這樣的想法;60%的學困生上課不敢舉手回答問題,怕出錯,出丑;80%的學困生常常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與那些成績優良的學生作比較,于是產生了不和成績好的同學做伙伴,怕好同學瞧不起他們的心理。這種自卑心理往往成了學習上的消極因素,影響學生的自信心。
2. 惰性與依賴心理
如今的獨生子女有嚴重的依賴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缺少獨立性,這種依賴性就是懶惰的主要原因。對學困生來說,成績比較差,懶惰是重要原因,他們有一種不良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總是消極聽講,人云亦云。
3. 心理創傷多,波動大,有厭學情緒
學困生的心理穩定性往往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和自身心理因素的制約。他們在學習上與一般學生相比,付出同樣的時間往往得不到同樣的效率。在課堂上經常受到教師的批評,在家庭中受到親人的指責。在如此重負的心理上是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的,因而在意識中留下一種厭學的情緒。
二、教育策略
1. 塑造積極人格,幫助英語學習困難學生樹立自信心
塑造積極、健全的人格,是轉變學習困難學生的第一位的任務,其根本就在于幫助學習困難學生建立和恢復自信。自信心是一個人不斷前進的動力之源。成功教育在轉化學困生的改革實踐中,始終堅持“三個相信”的教育理念。但是,自信心的建立是一個漸進性的過程,需要教師的耐心和誠心予以配合,需要在尊重學生人格前提下進行,操作上可運行以下方法:
一是目標激勵法。用切合實際的目標激發其積極因素,按照“目標——成功——新的目標——新的成功”的發展思路,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形成積極人格。
二是歸因訓練法。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學會正確歸因,提高其自我表現歸因能力。關鍵是使學生明確:學習困難并不是由某個因素造成的。因此,對成績差要具體分析,多從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方面找原因,使學生感到其“差”可變,調動學生改變自我,奮發向上的積極性。
三是情感溝通法。教師要有“偏愛學困生”的胸懷,全方位地關心、理解和支持學習困難學生,多與他們進行思想交流,達到情感“共鳴”,使自己的教育得到他們的“認同”。
2. 講究教育教學方法,啟迪學生智慧
學困生自尊心比較脆弱,如果沒有恰當的方式進行教育教學,就可能使這些學生產生強烈的消極情緒。為了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就要求我們在教育過程中既要注意教育方式,又要講究教學方法。在教育工作中,按照成功教育的動力機制原理,以期望、機會、評價為杠桿。堅持正面鼓勵為主的教育原則和方法,保護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時要做到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地啟迪學生智慧。
3. 樹立英語學習榜樣,培養自主學習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抓住個別英語學習有突出困難的學生作為突破口,才有可能起到 “以點帶面”的作用。例如,可以請原來英語學習情況欠佳,后來逐漸轉變的學生介紹經驗,使大家懂得人人都可以轉化,懂得轉化不僅要靠教師、同學的幫助,更需要自身的努力與毅力。平時,教師注意尋找學困生的閃光點,發現點滴進步都予以鼓勵。當學習困難學生看到與自己相仿的同學受到表揚時,心靈就會震動,從而激起自尊、自重、自強的欲望,就會走上不斷爭取成功的奮斗之路。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