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復誦讀,形成語感
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如教《桂林山水》一課,學生在觀察圖的同時,反復誦讀課文,正確處理朗讀停頓,注意高昂、舒緩、宛轉(zhuǎn)、急速等不同的語氣變化,使學生不知不覺地被那優(yōu)美的語言帶進一個如詩如畫的境界,真切地感受到桂林水的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獨特風姿。
二、想象聯(lián)想,培養(yǎng)語感
我們必須憑借語言文字的描寫,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如教《尋隱者不遇》時,可以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將詩句化為動畫,引導學生觀察松樹的形態(tài),生長在什么地方;描述那名兒童的外貌特征,說話時的動作、表情,猜猜他的語氣是怎樣的;看看遠處的大山、茂密的森林、翻滾的云海,體會人在山中難以尋找的情景。
三、推敲詞語,培養(yǎng)語感
推敲詞語能培養(yǎng)語感的精確性。如教《題西林壁》時讀“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句,學生通常讀得太快,教師相機引導:“這樣的快鏡頭,你能邊讀邊體會看,廬山連綿起伏;近看,廬山巍峨高大;從高處看,遠處看,廬山山峰林立;從低處看,廬山高峻挺撥的壯觀。你認為應(yīng)該怎樣讀?”學生品味細讀,會悟出這樣讀:“遠近∕高低∕各不同!”才能表現(xiàn)自己的體會。
四、走進生活,培養(yǎng)語感
語言是在一定的生活場景中出現(xiàn)的。如教《貓》一文,我緊緊抓住一個“蹭”字,讓學生把“蹭”與“撞”“碰”等詞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比較,并通過表演,讓學生體會到用“蹭”更能體現(xiàn)貓“溫柔可親”的特點;抓住“踩印幾朵小梅花”這個短語,讓學生思考:“小梅花指的是什么?作者為什么把腳印說成是小梅花?”從而體驗到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山東省昌邑市第一實驗小學 王桂芹 丁維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