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懂一點古漢語知識
通曉一點古今詞義的變化。比如“兒童急走追黃蝶”,句中的“走”不是今天的“漫步”之義,而是“快跑”。只有懂得了古意的“快跑”,才能夠生動地表現出兒童心情的急切。
明白一點平仄押韻的道理。讀古詩詞我們會有一種順口的感覺,這主要是因為古詩詞講究押韻平仄。在朗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體會古詩詞的押韻特點及平仄要求,必然有助于學生讀好韻腳,感受古詩詞音韻的美好。
二、講一點古風古俗
文章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如《元日》里的“屠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里的“登高”,《游山西村》“蕭鼓追隨春社近”中的“春社”等。如例子中的“屠蘇”包含著喜悅之情,“登高”除了本身的健身之意外,還有“望遠懷人”的蘊意,至于“春杜”簡直就是文眼。
三、說一點古文學史常識
古詩詞凝練,通常只有區區幾十個字,如何于尺幅之內展現闊達境界?用典就成了經常性選擇。比如王昌齡的《出塞》“但使龍城飛將在”,借“龍城飛將”寄寓渴求良將,安邦定國之心愿;《芙蓉樓送辛漸》“一片冰心在玉壺”,借“冰心玉壺”表達自己的高潔情操。
有重點地理解古詩詞里的意象問題。如《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其中就有“折柳”寓意的考點。
四、用吟誦的方法體會古詩詞意蘊
古人誦讀的正規方法是“吟誦”,就是那種搖頭晃腦地“唱低吟”。古人寫詩填詞,講究煉字,也講究煉意,“煉”就濃縮了,要把這些化開了,就得“吟”。
( 山西省太原市北大街金澤苑二號樓三單元305室 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