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壽喜
作文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現實,表達思想感情,培養寫作能力的綜合訓練。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作文教學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從學生發展的角度看,作文是他們思想認識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具體表現。
一、材料的積累,是作文能力提高的基礎
1. 從生活中積累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段話充分說明了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離開了生活,寫作就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現在的學生生活圈子太小。要想讓學生寫好生活作文,必須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所以我們在學生作文指導中要樹立大語文觀,帶領學生觀察和體驗生活,注重學生的生活積累。生活是活生生的,充滿生機;生活是有情趣的,等待他們去發現與嘗試。古詩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因此指導學生積累生活中的點滴感受,是為作文提供內容的活水源泉。有了這股活水,不愁沒有好素材,有了好素材就有了好作文。
2. 從閱讀中積累
每一個人,憑直接經驗,對社會的了解總是有限,要積累素材,也不可能樣樣親歷,這就必須學會多積累間接材料。而獲取間接材料的最有效途徑便是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獲取寫作范例的重要途徑。《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教學的延伸和發展,廣泛的課內外閱讀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從而促進各科學習,廣泛的課內外閱讀尤其對寫作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學生在寫作時通過自已的觀察所積累的知識是有限的,只有通過廣泛的閱讀才能積累知識、拓寬思路、豐富想象,從而在寫作中可以談古論今、旁征博引。
二、情感的真摯,是作文感動人的關鍵
體驗作為一種審美的、藝術的把握世界的心理能力,主要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主體對自身心理的內省、自知;一是主體對他人心理的同感、推知。這就要求作文者不論是寫人敘事,還是抒情議論,首先必須將自己“擺進去”,不僅要仿佛“看到”、“聽到”、“觸到”、“嗅到”或“嘗到”所描之物,將自己的情感與由觀察所得的感覺和知覺相互交融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品味出自己描寫對象中包含著的真、善、美或假、惡、丑,從而寫出具有真正審美價值的作品。
引導學生去體驗情感。在分析朱自清的敘事散文《背影》時,我這樣啟發學生:全篇并沒有表示強烈感情的字眼,全都是平平實實的敘述,比如寫父親步履艱難地爬過鐵道為自己買橘子的背影,全都是極平常的日常絮語,由于融進了作者對自身心理的內省,融進了作者深切的感受和對生活細致入微的體察,因而蘊涵著父子間的摯愛深情,給讀者心靈以極大的撞擊。
三、思想的深刻,是作文征服人的先決
1. 由此面及彼面,由表層而深層的順向求異。大千世界,氣象崢嶸,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認識某種事物也將不斷得到深化。尤其是對于思維敏銳的青少年來說,他們的思想尤其充滿開放性,不受思維的限制,具有較強的創造力。指導學生寫《短暫與永恒》,讓他們理解 “短暫”與“永恒”是一組對立統—的關系,兩詞意義相對,表現為對立性。而短暫中有永恒,永恒又是由無數短暫組合而成的,這表現為統—性。“短暫”可實指,指時間、過程、生命;永恒可虛指,指事物的抽象意義,如價值等。
2. 由正面而反面的逆向求異。逆向求異,就是從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問題的思維方法。在《多走一步》中,有學生這樣寫:我們未來要走的每一步都是未知數,誰都無法預測。因此,我們每多走一步,都需要多一份謹慎。前不久,“超女”王貝打算讓自己在娛樂圈中更為出眾,她不滿于現狀,決定多走一步——走向整形醫院。不幸的是,她多走的這一步斷送了她的生命。王貝就是缺乏一份謹慎,多走了這一步,卻掉進了生命的深淵。這樣寫,比那些贊頌多走一步就能成功的的題材要新穎獨特得多。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