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群
一、請人“現場說法”
曾有一段時期,學生飯堂潑粥扔饃的浪費行為比較嚴重,學校雖制訂了處罰措施,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此,我們實踐小組請來了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離休老干部做傳統報告。老干部以親身經歷,講述了舊中國勞動人民少衣無食的凄慘悲苦,革命前輩為百姓解放血灑疆場的英勇行為,以及他個人離休后仍保持儉樸生活的實例。樸實無華的一堂話,使一些平時不注重節儉的學生深感慚愧。會后,許多同學寫體會、憶傳統、表決心。
人生價值的標準是人生觀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學中多數學生肯定“人生的價值首先應看他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這個標準,金錢、地位和名譽絕不是人生價值大小的標志。但也有個別同學說,一個十分平常,沒有顯著地位和財富的人,世人很難看到他的價值。我以后做個不起眼的人,根本談不上有何價值。針對小人物沒有大價值的觀點,我們請來了全國優秀教育心理專家周龍生先生和學生談心。通過交談,大家體會到,教師的價值就在于塑造了成百上千的學生心靈,在于培養了大批的四化建設人材。可以說,學生們的創造就是教師價值的延伸。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的價值不是小,而是大得難以估量。
二、進行調查研究
在對學生進行“兩史一情”教育時,我們還用“走出去”的方式,讓學生親臨現場考察、采訪,增加直觀印象,加深理性認識。在學到農民運動時,我們組織學生參觀了紅宮紅場、彭湃故居。參觀訪問使學生更加懂得了社會主義中國的來之不易,堅定了學生的社會主義信念。沒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成為一句空話。為加深對穩定意義的理解,我們組織部分學生到附近工廠、農村去調查、座談。采訪中,工人、農民以實例介紹了“十年亂”給生產造成的嚴重損失,給人們精神造成的巨大撞傷。這些年,社會環境安定,人們心情舒暢,群眾勞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發揮,生產效益大幅度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很快。通過調查,學生體會到,人民不希望動亂,我們的國家再也經不起內亂。只有在穩定的社會環境里進行經濟建設,我們的國家才能繁榮富強,才能挫敗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的滲透和顛覆。
三、走向社會服務
有的放矢,注重實效。開展第二課堂的各項活動都目的明確。一個時期內,應該活動什么內容,達到什么目的,教師預先應有考慮;每一次活動,是為解決教材中的某個疑難問題,還是學生中的某種思想問題,都要有針對性。要力戒形式主義。講求活動實效。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增長知識,提高覺悟和能力,得到真才實學。決不能擺樣子、湊熱鬧,為沽名釣譽而勞民傷財。
靈活機動,方法得當。對教學、教育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采取何種方式解決,沒絕對定式,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如對扔饃潑粥問題,我們曾打算讓學生自己通過小組討論解決,后改為讓老干部來校做報告效果更好;對“小人物沒大價值”的觀點,我們原考慮讓周老師作報告駁斥,后改為周老師與學生進行朋友式的談心方式,有問有答,便于溝通,效果更明顯。學生外出調查時,我們在強調原則、計劃的同時,還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權。只須把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才能更好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
精于思考,勤于總結。面對各個小組活動的不同內容和特點,作為指導教師,應花氣力研究搞好活動的決竅、提高活動質量的渠道,這也是一種精心備課。教師是組織活動的總指揮,只有運籌帷幄,方能決勝于千里。由于活動小組較多,內容豐富,教師必須時刻把握活動的時機和方向,研究活動出現的新經驗、新問題,開拓活動的新內容、新路子。平時,實踐活動每搞一次,我們就召集各個小組代表開一次經驗交流會,師生共同探討,找經驗、查不足。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