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慧玲
多媒體教學在解決外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耗時較多、收效較低的問題上成效顯著。任務型教學以應用為動力,以應用為目的,以應用為手段的教學途徑。通俗地說,就是“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了就用”。它要求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較大的實踐空間,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筆者在實際教學當中發(fā)現(xiàn),在多媒體課堂教學當中合理利用任務型教學手段,可以避免一些誤區(qū),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提高教學質量。
一、多媒體在課文教學中的優(yōu)勢
1. 有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
非智力因素對智力活動有著促進和調節(jié)作用,是學習的“動力系統(tǒng)”,是學習積極因素的重要源泉。利用多媒體手段,根據教學需要,展示精美的畫面,播放悅耳的音樂或錄像,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調動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習動機,增強記憶。
2. 有利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
課堂中設置情景旨在激活學生的相關背景知識,增加課堂刺激的新穎性,引導學生預測本課的主題,激發(fā)其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英語教學大綱》要求教師“結合生詞創(chuàng)設情景,結合情景講故事”。單純的生詞學習是枯燥乏味的,而創(chuàng)設接近學生生活的情景,并利用多媒體手段活化情景,拉近情景與學生距離,提供更多有助于學生擴大認知范疇的信息,幫助學生盡快理解和記憶生詞。
3. 有利于學生理解詞語和課文的深層含義
在課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在文章中尋找線索,進行預測和對預測進行驗證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快速切換真實情景所引出的詞與詞組,以及快速閱讀后,從課文中找出恰當的詞語填空。此時,多媒體的運用能夠讓學生借助情景和語境理解詞語的含義,并較容易地使學生聯(lián)想與這些詞語有關的背景和知識,有助于學生理解所學詞語的內涵。
4. 有利于展示課文
學生對于長文章可以逐句理解得很好,卻較難把握文章中心,往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有的是對課文零碎的理解,難以形成一個整體概念。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對課文進行復述。由于課文較長,學生不看課本又講不出要點,看著課本往往照原文念。這時我們可以借助多種媒體手段,展示啟發(fā)性文字或播放關鍵聲音引導學生復述;利用動畫、簡筆畫或卡通畫展示重點內容啟發(fā)復述;簡明扼要地展示啟發(fā)性問題引導復述;按課文脈絡展示圖表,讓學生根據圖表復述。
二、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途徑
1. 一味追求多媒體課件的展示
課堂上開頭幾分鐘的值日生報告或師生的口頭交流,是學生訓練聽說能力的很好方式,它是計算機不可替代的。而有的教師一味追求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展示,把由教師講述的一部分內容變?yōu)槎嗝襟w演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問答變?yōu)橥ㄟ^網絡的信息交互,學生和教師的口頭交流變成了人機對話。計算機媒體只是輔助教師教學的一個工具,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活動。為了避免在多媒體課堂出現(xiàn)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教師課前應該設計幾個與課文相關的任務,學生分幾個小組完成,上課時由學生展示完成任務的結果,教師再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識配以圖片、影像介紹給學生。
2. 用計算機顯示屏代替黑板
有些英語教師把計算機顯示屏當作黑板,課前將整個操練材料、問題和答案、甚至整個教案都輸入計算機,課上一一顯示。一方面,易造成學生視覺感知僵化,難以把握整篇文章的脈絡、主題思想、作者的寫作意圖;另一方面,難以適時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進行英語語言操練。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介紹應該在多媒體課堂中讓學生準備一些與課文有關的知識,比如重要的語言點,典型句型的理解與分析,對課文的內容的把握,由學生自己先整理成資料,然后相互交流,最后由老師評價,利用多媒體課件使學生加深印象。
3. 用計算機多媒體課件代替學生思維的操練
有聲動畫代替不了學生思維,代替不了學生在情景中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操練,也很難適應“積極參與、口腦并用、質疑討論、和諧高效、主動發(fā)展”的要求。筆者認為,我們在制作和使用英語多媒體課件時,應當以促使學生動腦動口、積極參與課堂上英語語言操練為著眼點,可以合理運用任務型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做到用中學,做中學。比如可以設計一些flash課件,一個問題允許有不同的選擇方法,學生可以由不同的選擇進入不同的場景,每個場景都有一定的知識,并配以音樂。幾個學生為一組,討論后講出自己的觀點,再由老師評論總結,把知識規(guī)范系統(tǒng)化。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