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力斌
近年來,畫家黃亨國自創“潑墨沖彩”技法,在創作中以不同色彩的滲透交融為主,激情充沛,變幻莫測,受到美術界同行的肯定與好評。
瀏覽畫家筆下的畫作,似景非景,并不是常人視野中看見的一般景色;似夢非夢,是畫家展現出來的意象思維活動感知。
《春潮》,畫面上方仿佛是大海的海浪在翻騰起伏,灰藍色海水卷起一浪高過一浪的水花,此起彼伏;銀灰、銀白色的海水相互沖撞,無數晶瑩的水珠飛撒、飛濺著。下方畫面是春天來臨之際,在萬物蘇醒時刻,沙漠邊緣泛起一片片碧綠碧綠的春潮。此時,究竟是黎明沉睡中的夢幻,還是在蘇醒之前的朦朧,都無關緊要。在萬籟寂靜時分,沉睡久遠的靜止狀態中,已經開始涌動起初春的消息,宛如彈奏起一支使人昂揚振奮的激越序曲;在波浪滔天的翻滾中,又呈現出一種使人熱血奔涌的激情。畫作中無數只可意會、難以言傳、尤其難以準確敘述出來的意境,令人久久地欣賞、神往。
《秋聲》,是畫家視野中感悟的秋天。近景處,土灰、土黃、淺灰色的山崖一隅,樹叢枯萎了,大地一片灰黃、灰黃的色澤,夕陽時分,火紅火紅的余暉映照大地,使灰黃的石巖上泛起紅色的光芒;漸次遠去的山巒巖石、坡地、樹叢,在逐漸灰蒙不清晰的朦朧中,淹沒在一片瓦灰、淺灰、淺粉灰色的夜幕之中。此時,只有奔流不息的山泉水還在嘩嘩地流淌;一會兒流過平鋪的坡地,一會兒流下陡峭的山梁,一會兒匯集在深不可測的水潭。中景處,棕色、棕灰、赭石、褐色山坡、山梁與一大片紅色的山洼,構成一種秋天火紅的壯麗景色。遠景處,云霧浸潤的涌動中,展現出秋天黃葉樹叢大地淡遠的色澤。
畫作表現出來的這些景色,究竟是某種特殊礦產在地面上流露出的蛛絲馬跡物象呢,還是畫家對金秋余暉神往的濃縮寫意夢幻情趣呢?任憑人們去猜想、去思索、去琢磨,這就是藝術深層次迷人的魅力所在。
國內通常從事繪畫創作的作者,書法寫得好的不多,尤其是從事色彩繪畫的作者,更不容易寫出一手書法好字來。我們觀賞黃亨國的書法作品,中鋒側鋒兼用,基本功力扎實,行筆流暢,十分耐看,令人仰慕。在與畫家的交流中,才得知他的書法學習起步于兒時,早于繪畫,幾十年來一直臨池翰墨,筆耕不止,興趣不減當年。
書法是心為書畫,也是抽象思維的暢達表現。畫家黃亨國無意于書法的精妙創作,卻在長期無意識揮毫與愛好書寫過程中,流露出“無異于佳乃佳”的書體風范。中國繪畫歷來倡導意象思維活動感知,畫家筆下的畫作運用“潑墨沖彩”的技巧方法,同樣表現出一種抽象思維與審美意象的交融感知。作者是重慶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他在一種潛意識藝術修養熏陶影響下,形成書畫之間相互交融、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無形美感魅力。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