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債券市場在一波三折中走完了2012年,期間新債發行量突破了八萬億,信用債更是井噴式發行,債券市場大擴容,存量規模達到了25.6萬億,債券市場規模首次超越股票市場。而2013債市卻因受政策面和基本面的多重沖擊,表現跌宕起伏。
4月初由黑幕引發了清查風暴,參與者通過丙類賬戶代持養券進行利益輸送的黑幕浮出水面,4月底,證監會發布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收益率經歷著先下后上再下的多重反復,然而持續發酵的債市監管風暴卻一點沒有影響債市的持續走好。
新發國債引人關注
央行5月29日晚間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交易累計成交6.79萬億元,較3月份減少20.1%。當月日均交易量3104.1億元,較3月份下降23.3%。
盡管近期銀理財產品收益率逐漸下降,但也使得新發國債引人關注。財政部近日發布公告, 將于6月10日起發行2013年憑證式(二期)國債,最大發行總額500億元,其中,3年期300億元,票面年利率5.00%;5年期200億元,票面年利率5.41%。本期國債利率與今年發售的其他幾期國債持平,預計仍會很搶手。與銀行同期限定期存款利率相比,即使存款利率上浮10%,國債利率仍有優勢;而目前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年化預期收益率多在4%左右,5%以上的高收益銀行理財產品更是少見。因此,利率在5%以上的國債有望再度成為投資理財產品中的“香餑餑”。
信用債全線上漲
經歷了債市核查風暴,交易所債市率先走出困擾,并刷新歷史高點,這意味著,債市在監管風暴中恢復上攻的狀態。截至5月31日,交易所企業債、公司債、分離債三大信用債指數近一個月繼續全線上漲。上證企債指數過去一個月上漲0.94%,同期上證公司債指數和分離債指數分別上漲0.88%和0.56%。
從長期來看,三大信用債指數亦表現出色,近三年分別上漲17.68%、18.37%、13.65%,折合年化收益率均超4.5%。同時,信用債的市撐召力再次顯現,機構也紛紛乘勢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信用債類產品。專注信用債專業化投資的富國基金于5月29日,再推一只主投信用債的特色純債基金——富國信用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
顯然,通過重點投資于信用債,投資者能把握信用債的投資機會。諾安基金建議,重點關注高信用等級、具有高票息優勢的債券品種。據介紹,高信用等級的信用債利差相對來說比商業債要高一些,因而能夠提供較高的價格保護。同時,其信用風險較小,但收益相對較有吸引力。通過重點投資于高信用等級的信用債,將有機會在控制總體風險水平的同時,實現較高的投資回報。
可轉債跑贏A股
伴隨著2012年以來社會總融資、各類機構理財的大發展,可轉債市場及可轉債基金攻守兼備的特征也愈發突出。五一節后交易所可轉債市場一改前兩個月的弱勢盤整特征,表現出了極大的吸引力。如中證轉債指數最高漲幅達到8.75%。同時,22只掛牌的轉債也集體上漲,年初以來的平均漲幅更是高達9.56%。
在轉債個券表現方面,滬深兩市22只掛牌的轉債品種,全部錄得上漲,并有多達6只轉債漲幅超5%、10只轉債漲幅超過3%。從相關品種2013年以來的表現看,交易所可轉債市場不僅全面跑贏A股,表現出不俗的賺錢效應。
事實上,自年初以來,基金、券商等機構發行了以可轉債為主題的集合理財和基金產品。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至今,中海基金、民生加銀、華安基金、天治基金等多個基金公司,都發行了側重于可轉債投資的基金。此外,基金類機構對于企業債與中票的增持保持較穩定的增長,5月增持量分別為114億元和422億元,連續第二個月大手筆增持。截至5月底,平均漲幅達10.04%。
債基更具吸引力
債市回暖的背景催生了債券基金凈值回升。4月份,基金大舉增持了1851.75億元債券,創出今年以來的最大月債券增持量。其次是全國性商業銀行,增持了563.23億元債券。同時,截至5月29日,盡管大盤在最一年一波三折中跌去了1.58%,但是260只可比的債券型基金在此期間,收獲的平均收益率達7.27%。
回升的債基凈值使得它們的業績變得具有吸引力。銀河數據顯示,從年初至5月24日,華商收益增強A/B分別取得11.05%和10.93%的收益率,摘得同類基金的第二名和第三名。最近一年,長信基金旗下5只債券型基金平均回報率達到9.75%,跑贏大盤逾11個百分點。
此外,基金布局信用債的步伐也大步向前,多只信用債基金紛紛開售。5月份共有14只債基發行,信用債基占比一半以上。截止5月末,基金持有信用債三類主流品種規模已經超過1.6萬億元大關。
對于投資者而言,最為關注是下半年債券市場能否持續向好。長信基金分析指出,在經濟弱復蘇、溫和通脹、資金面穩定的背景下,2013下半年債券市場仍具有投資價值,但在債市擴容和經濟弱復蘇的背景下應注重規避風險,重點關注信用債結構性機會。此外,未來債券市場雙向擴容也會給債市帶來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