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近期來,A股市場很熱鬧,先是南方食品推出了送股東黑芝麻乳的另類“分紅”方案,再是量子高科贈送股民龜苓膏抗風險……面對接踵而來的“實物”分紅現象不僅讓“舌尖上的分紅”新概念橫穿出世,也讓上市公司開始與小散們有了前所未有的“親密接觸”,為此無疑讓投資者無限遐想:“招保萬金”四家房地產大佬豈不是要分房子?中金黃金、山東黃金、貴研鉑業會不會送金條?光線傳媒不僅可以送電影套票,是否也能送當家花旦的寫真集?
另類營銷能走多遠
一般來說,上市公司分紅應采用的是現金、紅股兩種方式,而對于實物分紅這一手法,開創了中國資本市場“實物分紅”的先河,也立即引來眾人的圍觀和熱議。有網友對此表示送實物不用除權,比分紅還劃算,一分稅都不用交,純屬于福利。也有網友對派發實物表示質疑。他們開始翻看持股公司的主營業務,設想自己可能得到的實物分紅,不少股民表示:“只要各行業板塊的股票買得齊全,以后吃喝玩樂乃至衣食住行就都可以靠股市了!”雖然是調侃,但卻把千萬股民無情的推在了被動地位。
以量子高科贈送龜苓膏產品為例,公司承諾以2013年4月12日下午收市為準,每位股東將有機會獲贈一份禮盒裝(12杯裝)生和堂龜苓膏產品。據《金融理財》在生和堂官網上查詢,所贈產品的市場價格為49.20元。而量子高科4月12日的收盤價為7.36元。換言之,只要花736元購買1手量子高科股票,即可獲得49.2元的龜苓膏,如果折現的話,相當于最高回報率可達6.7%。這樣看來:實物分紅這種不符合常規的分紅方式,而且上市公司發放實物的資金來源(等價實物及發放實物所需資金)也不是法律意義上的稅后利潤,即通過非現金形式的實物分紅噱頭,率先向全部或部分股東實施定向營銷,無疑是現有環境下的一種成功的營銷模式。
對此,不少投資者已對這種另類營銷的行為表示擔心,討論聲不絕于耳。大多數股民認為上市公司發放自家產品這一行為的背后,是存貨堆積、產能過剩、經營困難的表現。盡管有關公司對此都公開表示此舉并非“分紅”,更非處理庫存。但市場及投資者對于這些解釋的認可度卻并不高。過去中國股民分紅的權益就常常得不到兌現,這次的疑似“清倉”行為,又將毫無知情權的廣大股民置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讓不少股民失望。
實物分紅露頑疾
面對上市公司接二連三推出實物饋贈股東的方案,不少股民表示:如果沒有收過上市公司送的實物分紅,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炒股,似乎使A股變得娛味十足,其實進一步體現的是中小投資者分紅權益相對于優勢股東的無奈弱勢,因為分不分、分什么、分多少,幾乎完全掌握在優勢股東或管理層手里,中小投資者除了被動接受,別無選擇。
其實換個角度來看,給股東發放公司實物產品,倒不失為一個增進雙方了解的方法。但據許多股民坦言,在南方食品未推出此芝麻乳饋贈方案之前,并不知道公司有此產品,某種程度上,這印證了股民與上市公司信息不對稱的現實,似乎體現了溝通不暢的事實。
除了溝通不暢,真正讓股民頗為頭疼的是兩市拒不分紅。一些公司明明業績良好利潤多多,但對待投資者卻吝嗇之至,甚至上市以來從不分紅。據相關機構統計,在目前滬深股市2400多家上市公司中,連年現金分紅并實現股息率超過同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的公司不及一成;在宣布實施和計劃實施另類分紅的上市公司中,有約一半以上沒有實現連年現金分紅,分紅率沒有顯著高于同行業和全部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以至于有股民瘋狂提出“實物分紅”訴求,名酒、黃金、汽車、奶粉等實物成為受歡迎和期待的分紅種類。
投資就是為了能取得收益,股民購買上市公司股票,除了看好公司前景希望股票升值之外,伴隨公司成長的過程中享受分紅也是他們的權利。如今頻頻出現的實物分紅到底是否考慮到股民的的真實意愿呢?按常理,企業給投資者分紅,究竟是發真金白銀,還是發實物,應當由投資者自己選擇。但是,無論是否送出實物產品,都要牢記實物分紅不能替代現金分紅,返利于股民才是資本市場良性發展的根本,中國上市公司需拿出真金白銀回饋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