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濱

一直以來,高端一族的信托理財可謂紅紅火火,各地產品“秒殺”現象更是屢見不鮮。今年3月銀監會一紙限制令,讓本以十分火熱的信托理財著實降溫不少。據Wind資訊統計,近期發行的銀行與信托合作產品的數量出現較大幅度下降,產品收益率也環比小幅下降。某信托公司負責人鄧經理表示,按照以往的經驗,二季度是信托產品發行和業務拓展的高峰期,但受銀監會監管新規的影響,新發信托產品的規模和預期收益率有“雙降”趨勢。同時,近期業內的一些負面事件也使信托公司加強對風險的排查力度,產品發行節奏有所放慢。
被動出擊有實招
針對銀行理財產品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監管新規,目前不少信托公司主動調整業務,未來將積極備戰主動型信托。多位信托公司人士表示, 5~6月信托公司的銀信合作業務可能進入低谷期,而渠道的整頓將給政信、銀信、FOF等業務的開展帶來一定負面影響,預計信托公司的業務調整將在二季度末完成。隨著券商資管、保險公司和基金子(財苑)公司逐步擴展投資范圍,將不可避免地給信托業帶來競爭,信托行業未來發展空間可能受到較大限制,信托行業爆發式發展的時代已過去。
信托公司未來將積極備戰主動型信托,減少對渠道的依賴,依托自身優勢打開新的業務空間。盡管監管法規出現調整,信托公司仍將堅守債權融資的主業。在現有業務中,信托公司仍可從三個方面取得突破。一是中小企業貸款;由于銀行不愿大規模介入此類業務,信托公司可以結合已有的項目資源優勢,設計靈活的貸款模式,開展此類業務,延續產品的高收益率。二是資產管理業務;包括類資金池模式和主動的項目管理。三是資產證券化;可更好地實現資產風險隔離,并取得上市交易的標準債權,發揮在證券市場融資方面的主動作用。
瘦死駱駝比馬大
信托理財產品以抵押擔保為重要風險控制措施,抵押擔保物的足值和流動性是風險控制的兩個關鍵點,簡單來講就是擔保物的價值越高越好、擔保物越容易變現越好。從流動性分析,股票抵押和股權抵押流動性要強于固定資產。從價值評估分析,金融機構的股權要優于企業股權,小面積土地多地塊抵押要優于大面積單一地塊抵押,土地加地面在建工程抵押要優于凈地抵押。
“風險與利益共存”這一普遍原理同樣適用于信托理財領域。市場環境、監管政策、操作環節等多種因素均可影響信托理財產品的風險。但現有的8萬億資產規模,讓信托當仁不讓成為位居銀行之后的金融老二。信托類理財產品因其收益率較高(高于定期存款和國債)、安全性較高(高于基金和股票)的特點,仍受高端投資者青睞。
信息透明利投資
目前,信托法規對信托公司的義務和責任做出了嚴格的規定,監管部門也要求信托公司向投資者申明風險并及時披露信托產品的重要信息,不少信托公司已定期向受益人披露信托財產的凈值、財務信息等,廣大投資者應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并最大程度地保障自己的投資權益。
信托公司的信譽度、信托項目的擔保實力、信托產品的盈利前景、信托合同條款的合理合法性等都是投資者需要認真考察的細節。了解自己的權利、承擔相應義務與責任,并對自己可能要承擔的風險有一個全面的把握。信托理財產品絕大多數不可提前贖回或支取資金,購買后只能持有到期,如果投資者遇到急事需要用錢而急于提前支取,可以協議轉讓信托受益權,但需要付出一定的手續費,因此應盡量以短期內不會動用的閑散資金投資購買信托理財產品。
精挑細選保收益
時下,信托理財更需要精挑細選才能賺取高收益。作為投資人一方面要客觀認識信托對國家經濟的重要性,一方面要嚴格掌近代選購技巧,在對風險和收益有一個基本判斷的前提下再作出是否投資于某一信托理財產品,火眼睛睛四選,仍能挑出信托理財的光亮。
一是要選擇期限合適的產品。投資者必須明確自己資金的使用周期,有些信托理財產品標明可提前終止,這個終止權利是信托公司的權利,不是投資者的權利;有些產品標明是1+1年期,就是這個產品可能是1年期也可能是2年期,有些產品標明是1年期可提前半年結束,這樣的產品其實極有可能是半年期。投資者在選擇產品時一方面要解讀好期限的內容,另一方面一定不要選擇有可能產生錯覺的期限產品。
二是選擇自己熟悉認可的領域。信托理財產品并非傳統理財,一定是對應相關的企業或業務領域,投資人應該選擇自己熟悉或認可的領域,只有熟悉才能作出準確判斷和客觀理解。例如:如果不看好房地產就不要參與地產信托理財產品;如果不懂紅酒或普洱茶就不要參與此類信托理財產品。因為一旦因沖動購買自己不熟悉不認可的投資領域,反而會在產品沒到期的階段中提心吊膽,這樣的理財反而得不償失。
三是選擇構架設計合理的產品。信托理財產品的構架設計非常重要,一款好的信托理財產品一定有合理的風險控制措施,但由于評判產品構架需要相對專業的知識積累,很多身邊的投資者都不能把信托產品說的清楚,所以還是建議找比較專業的理財經理和財富管理公司幫助把關。
四是在風險控制范圍內針對性選擇信托項目。如對于地產信托項目,只有土地或只有股權抵押一項的產品不參與;沒有開工的凈地項目不參與;期限超過2年企業還款能力弱的項目謹慎參與。而對于礦產項目,從風險的角度講,鐵礦項目優于煤礦項目,露天礦優于探井礦,多礦聯保優于單礦自保項目,盡管項目有高收益誘惑也要甄別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