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志杰
摘 要:小微信息主體包括小型、微型企業,個體工商戶及農戶。要突破小微信息主體“融資難-發展難陷阱”,關鍵在于加快金融服務體系改革,建立健全服務于小微信息主體的金融基礎設施。其中,首要任務就是要建立專門針對小微信息主體特點的征信服務體系(即小微征信服務體系),以客觀反映小微信息主體的信用風險狀況,解決借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構建小微征信體系的關鍵在于建立可持續性的非銀行信息采集機制。
關 鍵 詞:小微信息主體;征信;非銀行信息
中圖分類號: 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544(2013)06-0025-03
一、 文獻綜述及小微信息主體的界定
國內外對于小企業、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的研究時間不少于20年, 而且研究的側重點、范圍、名稱也都有差異。從國外研究看,對SMEs(Small and Medium-size Enterprises)的研究眾多,萊奧拉·克拉佩爾等人(Leora Klapper,etc,2006)運用企業借貸層面數據對私人擁有的、年輕的、微型和中小企業(SME firms)的融資模式進行了研究,驗證了企業融資結構理論中的啄食順序理論及信息不對稱對公司資本結構的影響, 分析發現SMEs以市場和利潤為導向,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但同時融資的限制阻礙著它們的發展,信用和登記注冊信息的完善有助于SMEs的發展; 托爾斯騰·貝克等人(Thorsten Beck,etc,2008)使用45個國家91家銀行數據對中小企業的融資特征進行了分析,發現相對于大企業而言,銀行一般不愿給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或者是收取較高的利率和費用,在對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融資環境比企業規模、銀行類型更重要。以不同國家為例對SMEs的研究很多,如富蘭克林·艾倫等人(Franklin Allen,etc,2006)對印度的商業環境、融資渠道、各種類型企業(包括SMEs)的治理機制和融資的研究,Seker,Murat(2010)對土耳其的研究,Biggs Tyler(2006)對非洲的研究等。Mohini Malhotra 等人(2007)對SMEs的研究范圍進行了擴展,將MSMEs(Micro,Small,and Medium Enterprises)界定為由業主管理、很難從正規金融市場獲得融資的獨立實體,包括在偏遠農村生產農產品的農戶、工匠、咖啡店、網吧、規模很小的工程或軟件工廠、在國內外市場上向跨國公司銷售零部件的廠商等等, 并對MSMEs的融資狀況進行了實證分析, 提出應建立更具包容性的金融系統,包括制定專門的MSMEs融資政策、建設合理的金融基礎設施, 尤其是投資建立支持性信息基礎設施,如信用局和會計標準。
與國際類似, 國內近些年也主要側重于對中小企業的研究,名稱各異:如小型微利企業、小微企業、微小企業、微型企業、弱勢群體等。其中,對小企業融資及征信的專門論述不勝枚舉, 對農戶問題的研究也較多。例如,楊羽飛(2008)以廣東茂名市為例,分析了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由盛轉衰的原因, 提出建立農戶征信系統的構想;何衛東(2011)通過選取國內較為成功的一些案例, 對我國農戶征信制度的形成與發展進行了回顧, 分析了農戶征信制度建設中面臨的誤區和成因,提出通過探索、規范和統一的“三個階段”建設全國統一的農戶征信平臺的思路和政策建議; 劉峰(2012) 運用制度變遷和信息經濟等理論,對農戶征信的主要特征和農戶信用缺失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在眾多研究中,對個體工商戶的研究相對較少,孫祖根、張有榮(2002)以麗水市為例,對個體工商戶的發展軌跡和金融服務特征進行了分析;黃屹(2007)對個體工商戶的代碼登記管理現狀進行了分析,發現相對于其他不同類型的組織機構,個體工商戶的代碼數據覆蓋率在代碼數據庫中最低;張陸、余錦麗等(2009)分析了微型企業的內涵和個體工商戶的實質,認為個體工商戶應屬于微型企業范疇;晏艷陽、蔣恒波(2010)從個體工商戶的經營狀態更具有“個人”特征出發,使用個體工商戶數據對Logistic回歸等6種信用評分模型進行了檢驗。在以往的研究中,將個體工商戶、農戶、微型企業和小企業四者放在一起進行深入研究的則更少。鄧光漢、劉潤葵(2004)將中西部農村生活未達到小康的廣大農戶、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失業人員稱為市場競爭中的弱勢群體,并對該群體的融資問題進行了研究;劉克崮早在2009年前就提出“草根經濟”、“草根金融”概念,將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戶稱為“草根經濟體”,并對該群體的財務規范程度、抵質押物充足程度和融資擔保方式等進行了分析;范偉權(2009)對國開行探索的“一會三公司”的管理融資平臺,即“汨羅模式”進行了介紹,論證了該模式是對“草根金融”的大膽創新,值得推廣;李小溪(2012)、王震(2012)將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統稱為小微企業,調查研究了小微企業的融資狀況。
縱觀已有的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戶的研究,無論是對其中之一的單獨研究,還是將四者合一的研究,更多的是側重在融資本身,分析了這一群體作為融資者的困境,但尚缺乏從信息主體角度對這一群體的研究。本文認為,從小企業、微型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戶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特點和地位來看,可以將其稱為“小微實體”,而從征信角度則可將這四者統稱為小微征信信息主體,它們在范圍上類似于MSMEs,要廣于SMEs。
小微征信信息主體可簡稱為小微信息主體,就征信業務具體而言,包括作為信息提供者直接向征信機構提供自身信用信息的小企業、微型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戶,或與信息提供者通過特定關系依法將信息歸集到征信機構,間接向征信機構提供自身信用信息的小企業、微型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戶。與一般的自然人、大中型企業相比,小微信息主體具有不同的風險特征:(1)小微信息主體的信用體現的不是個人,也不是法人,一般是以家庭為核心的群體的風險特征;(2) 小微信息主體人群一般無固定職業;(3)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也面臨著解體和重組的風險;(4)通常無資產作為抵押品;(5)通常融資額度不高,授信機構獲得的利潤不多。綜上所述,小微信息主體相對于個人、大中型企業而言,需要作為一個群體,整體對待。
二、小微信息主體的融資及征信
小微信息主體在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多年來小微信息主體發展的融資瓶頸問題始終未能徹底解決。事實上,并不是由于資金短缺造成小微信息主體融資難, 而是面向實體經濟的金融服務存在結構性失衡。在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中,大企業、政府相關企業占有的金融資源優勢比較明顯,小微信息主體獲得的金融服務非常有限。 據銀監會統計,2012年末,用于小微企業的貸款(含小微型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貸款和小微企業主貸款)余額14.8 萬億元,僅占全部貸款余額的22%,較2011年末減少5個百分點;2013年6月末, 全國用于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增至16.3萬億元, 占全部貸款余額的22.4%,占比仍然較低 ① 。
盡管小微信息主體融資難的原因很多, 但主要原因在于銀行與小微信息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在于小微信息主體信用缺失。 而大量的小微信息主體信用缺失的原因則是多年來絕大部分小微信息主體很難從正規信貸機構獲得融資, 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不存在信貸記錄。 事實上, 小微信息主體面臨著“融資難-發展難陷阱”: 無信貸——無信貸記錄——信用信息不足——信用風險評價難——難以獲得信貸——無信貸記錄……
要突破小微信息主體“融資難-發展難陷阱”,關鍵在于加快金融服務體系改革, 建立健全服務于小微信息主體的金融基礎設施。其中,首要任務就是要建立專門針對小微信息主體特點的征信服務體系(即小微征信服務體系), 以客觀反映小微信息主體的信用風險狀況,解決借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信用信息包括銀行信貸信息和非銀行信用信息。 小微征信服務體系的建設則應主要依靠小微非銀行信息及小微所有者的信用信息,而不僅僅是小微的銀行信貸信息。非銀信息、小微信息主體的所有者信息分散,必須探尋一條低成本、高效率的小微征信服務體系建設之路。
三、小微非銀行信息采集范圍及采集方式
(一)采集范圍
小微信息主體的非銀行信息采集類型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商務信用信息、遵紀守法或履行法定義務的信息、身份識別信息。
1. 商務信用信息是社會主體在與其他社會主體開展商業交易活動中產生的信用信息,主要是合同履約信息。合同是保護經濟活動中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而訂立的契約,開展合同履約登記對于促進合同有效執行,維護社會正常經濟秩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社會各界(市場交易主體、政府部門)對合同履約信息都有查詢需求。因此,有必要對企業在商業交易活動中基于合同執行而形成的各類信用信息,如商品/服務交易信用信息、賒銷賒購信息,以及合同主體對合同履約情況的評價信息進行采集,并在一定范圍內以一定形式進行披露。
2. 遵紀守法或履行法定義務信息是行政司法等有公信力的部門對小微信息主體的獎勵處罰等信息,這是過去一直所說的非銀行信息。主要包括司法信息、履行法定義務信息等。通過這些信息,授信方可以了解企業是否遵紀守法,是否正常履行法定義務等。
3. 身份識別信息是用以核實小微信息主體身份的非銀行信息。主要包括工商登記注冊號、組織機構代碼等信息。通過這些信息,授信方可以確認小微信息主體的身份,了解小微信息主體是否有基本從業資格等。
(二)采集方式
需要成立專業的非銀行信息采集實體,拓寬信息采集的渠道,靈活運用多種手段,建立可持續的非銀行信息采集機制,保證非銀行信息采集工作高效、可持續、互惠共贏。具體建議如下:
1. 采用交易或交換方式與數據源合作采集非銀行信息。非銀行信息采集實體在采集非銀行信息過程中,需要計算投入與產出,考慮成本效益。與不同的數據源的主體簽訂采集數據合作協議是很重要的,然而要保證數據的質量,確保數據及時更新,還需要該實體提供服務支持,甚至資金支持。
2. 充分利用已有數據庫的數據資源, 對非銀行信息進行整合。 非銀行信息本身數據存儲的格式千差萬別,有一些原始數據源的信息化程度低,有些甚至還沒有電子化, 而許多數據庫已經將當地的非銀行信息進行了電子化。 非銀行信息采集實體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數據庫的數據資源, 通過與當地已有的數據庫合作,采集非銀行信息,從而減少工作量,節約成本、提高效率。
3. 通過技術手段直接采集互聯網上存在的非銀行信息。可以建立網絡搜索的技術團隊,該團隊主要負責數據搜索、數據整理、數據比對、核實等工作。采用搜索技術在網絡上搜集企業公開的非銀行信息, 包括執法部門在網上公布的企業違法違規或獲得獎勵的信息,企業在網上公布的基本信息等。這些信息有些可以直接反映企業信用狀況, 有些可以間接反映企業的基本情況。
4. 構建網絡平臺采集非銀行信息。 可以建立網絡平臺, 信息主體可以通過該平臺報送自身基本信息,各種繳費信息、財務信息、商業信用信息等。平臺收集到數據后需要經過核實, 進行比對相互驗證。 為此需要建立網絡技術團隊從事網絡平臺的管理。網絡平臺可以考慮實行實名制、會員制等方法,確保企業在網絡平臺上報送信息可以追蹤定位。
參考文獻:
[1]Klapper,Leora;Sarria-Allende,Virginia;Zaidi,Rida. 2006. A Firm-Level Analysis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 Enterprise Financing in Poland[C]. World Bank,Washington,DC. 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handle/10986/8352.
[2]Beck,Thorsten;Demirgü?觭-Kunt,Asli;Martínez Pería,María Soled-ad. 2008. Bank Financing for SMEs around the World : Drivers,Obstacles,Business Models,and Lending Practices[C]. Washington, DC:World Bank. 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handle/10986
/6315.
[3]Allen,Franklin;Chakrabarti,Rajesh;De,Sankar;Qian,Jun;Qian,Meijun. 2006. Financing Firms in India[C]. World Bank,Washing-ton,DC.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handle/10986/8369 .
[4]Seker,Murat;Correa,Paulo Guilherme. 2010. Obstacles to Growth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Turkey[C]. World Bank. https:// 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handle/10986/3809 .
[5]Biggs,Tyler;Shah,Manju Kedia. 2006. Africa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Networks,and Manufacturing Performance[C]. World Bank,Washington,DC.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handle/10986/8752.
[6]Mohini Malhotra,Yann Chen,Alberto Criscuolo,Qimiao Fan,Iva Ilieva Hamel,Yevgeniya Savchenko.2007.Expanding Access to Finance: Good Practices and Policies for Micro,Small,and Medium Enterprises[C]. The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The World Bank. http://publications.worldbank.org .
[7]楊羽飛. 建立農戶征信系統: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以茂名市為例[J]. 南方金融,2008(12):37-39.
[8]何衛東. 農戶征信體系建設路徑探究[J]. 金融理論與實踐,2011(10):118-120.
[9]劉峰. 構建農戶征信體系的經濟學分析[J]. 農村經濟,2012(1):82-85.
[10]孫祖根,張有榮. 特征、癥結、對策:麗水市個體工商戶金融服務情況個案研究[J]. 上海金融,2002(6):35-38.
[11]黃屹. 個體工商戶的代碼登記管理現狀及分析[J]. 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7(11):61-63.
[12]張陸,余錦麗,易單立. 微型企業:我國統計視野中的盲區——兼論我國個體工商戶的實質[J]. 生產力研究,2009(19):172-173,177.
[13]晏艷陽,蔣恒波. 信用評分模型應用比較研究——基于個體工商戶數據的檢驗[J]. 統計與信息論壇,2010(5):30-35.
[14]鄧光漢,劉潤葵. 市場競爭中的弱勢群體融資難問題研究[J]. 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4(6):23-28.
[15]范偉權. “草根金融”創新的“汨羅模式”——汨羅市管理融資平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J]. 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2009(9):17-20.
[16]李小溪. 小微企業因擔保不足而融資困難[J]. 勞動保障世界,2012(24):90-92.
(責任編輯:郄彥平;校對:龍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