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小樺
品牌闡釋:北京二中的“空氣養人”
北京二中以“空氣養人”為辦學理念,矢志創造一種優秀的教育生活?!翱諝怵B人”的核心精神是充分體現生命價值的、充分釋放生命潛質的、傳遞二中生命密碼的、教學相長的文化,包括課程文化、物質文化、管理文化、教師文化和學生文化等五大方面?!翱諝怵B人”作為價值期待,旨在實現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可持續發展”。
在宜人的空氣滋養之下,學生能夠志向高遠、人格完美、各有所長、勇于創新、善于實踐,“為實現理想走進來,為服務社會走出去”。教師通過優秀的教育生活,有終身學習的持久動力、有寬闊的視野和海納百川的胸懷,能夠成名成家,實現輝煌的人生夢想。
北京二中建校289年,經歷風雨,跨越滄桑,從“敬業樂群”的古訓到“全面發展,追求卓越”的愿景,從師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再到“空氣養人”辦學理念的確立,學校始終堅持將傳承歷史與開拓創新融入改革與發展的每一個時期,創造優秀的教育生活,引領一代又一代師生成就事業,書寫人生。
“空氣養人”的來龍去脈
教育不是刻板的訓導,而是一種教育生活的哺育。
任何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是從歷史走來的,是經過歷屆師生的學習實踐而形成的,是根深蒂固、綿延不絕的文化傳承,是一種精神寄托和價值選擇。
什么樣的學校生活才是師生所向往、所期冀的呢?什么樣的學校生活適合師生成長、發展,能夠為師生帶來幸福呢?2002年以來,隨著二中的建設與發展,隨著師生在學校生活中的多元追求和自由表達,特別是當社會生活與學校生活相互滲透、相互作用,關于“大環境”與“小環境”的討論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開始審視二中的“小環境”,試圖尋找一種“說法”,作為學校辦學理念的一個概括。
時值2006年,學校全面改擴建工程完成,以建筑風格和整體布局以及教育教學設施的設計為切入點,校園煥然一新,鳥語花香,曲徑通幽,師生悠然自得,神清氣爽。此時,我們豁然開朗,原來的尋找清晰起來,并有了一個豐富的聯想——“空氣”!
空氣是生命之源,當空氣清新的時候,人的呼吸通暢了,人的皮膚滋潤了,人的身體健康了,人的心情舒暢了。雖然空氣看不見、摸不著,但每時每地都在影響人的生活。學校是一個個生命成長的地方,同樣需要“空氣”,養人的“空氣”。
我想,教育既是有形的,也是無形的,但最刻骨銘心乃至終身難忘的教育生活是無形的。當我們的學生走出校園之后,留在他們記憶中最深刻甚至影響終生的,不是哪一門具體的學科或知識,而是在幾年校園生活中所逐漸形成的一種價值認同、道德選擇、人文素養和生活態度。所以,真正好的教育應該是潛移默化的,是日常積累的,這正如同我們身邊的空氣,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無形、無味、無痕,時時刻刻在滋養著每一個生命。
由空氣對人的滋養給我們帶來的教育啟示就是:我們應當能夠創造這樣一種教育生活和學校文化,讓生活其中的人時時刻刻地受到它的滋養,讓教育有更多的內化,留下更多內心的痕跡,即創造優秀的教育生活,以宜人之空氣養育合格之人才。
“空氣養人”的個性闡釋
我們認為,一個學校的辦學理念是這個學校師生經歷成功的喜悅、失敗的教訓和艱苦的磨練而得來的,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這一至理名言在這里依然適用。
二中的空氣與他校有什么不同嗎?看看學校的歷史,在上個世紀30年代“三一八”慘案中犧牲的學生周正銘,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光榮入伍參加抗美援朝的大批學生,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各條戰線的科技骨干,享譽全國的作家、藝術家;還有我們的教師,三尺講臺之上,神采飛揚,循循善誘,立言立行,那規整的幾何圖形、那漂亮的板書、那標準的動作,幾十年過去,仍令年逾花甲的學生念念不忘。治學的嚴謹、教風的扎實、學風的樸實、成績的優良,對老師的恭敬,對工友的尊重,對公益的熱心,對祖國的熱愛,對同學的真誠,一切的一切,就構成了一派洋溢在二中校園中、散發著正能量的空氣。回眸過往,二中具有自己的格調——彰顯個性,特立獨行。
可以說,“空氣養人”是二中無形文化財富所凝結的符號,同時又是一個具有無限想象空間的學校文化發展理念。伴隨時代的進步,我們正在為養人的“空氣”注入新的基因和新的內涵。
“空氣養人”的核心精神
“空氣養人”的核心精神就是建構最適合師生發展的學校文化。
文化是我們的生活樣法,有什么樣的生活便有什么樣的文化;向往什么樣的生活,就在追求什么樣的文化。理想的教育生活具有以下確定性:
第一,它是充分體現生命價值的文化,也就是尊重主體的文化。 “空氣養人”首先是建設最能夠適合教師與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文化,體現在尊重教師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我們始終強調這樣的理念——提高教師的生命質量,提高學生的在校生活質量。
第二,它是充分釋放生命潛質的文化,也就是富有創造的文化。構建尊重創造成果、激勵創造欲望、發掘創造潛能的環境,營造相應的氛圍。2008年新學期開學典禮上,我宣布:為高一年級新生李漢歌建立“李漢歌蜘蛛研究實驗室”。從校長手中接過金色的牌匾,李漢歌自豪,他的同學有些羨慕,這個舉動的示范效應在后來的學生科技活動的普及與推廣方面顯示出來。三個學年過去了,李漢歌先后獲得了北京市“市長獎”提名和“第60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動物科學四等獎”。2011年,李漢歌高中畢業,光憑高考成績,他也可能無法進入自己向往的專業,但是由于他的這段不平凡的經歷,他獲得了保送西南大學的資格。
第三,它是與二中歷史血脈相連的文化,也就是尊重歷史的文化。二中有近300年的歷史,有著無比豐厚的文化遺產,當下的名聲和榮耀與歷史的豐厚饋贈血脈相連。我們必須百倍珍視前輩給我們的饋贈,要在師生中間形成敬畏歷史、尊重先賢的風氣。在二中,我們建立起古籍室,將早年間留下的寶貴古籍珍藏展示。肅立其間,我們仿佛聽到前輩的低聲細語。我們還為自己的教師和學生各建了一個博物館。從2005年12 月至今,教師博物館共征集到藏品667 件(套),其中有新中國成立初期教師的教案;有上個世紀70年代老師制作的植物標本和實驗教具;有改革開放以后教師的科研論文和家訪記錄;有老師撰寫并正式出版的詩集和學術著作,還有共870多節28000 多分鐘的課堂實錄資料片;拍攝編輯的604條(部)校園電視新聞和專題片;拍攝的近34萬張記錄精彩的學校生活的照片以及保留在檔案室的記載師生教學活動的檔案9890多卷(套)。在學生博物館,有上個世紀30年代的畢業紀念冊,有解放初期的?;?、有各屆校友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后的業績:獲獎證書、研究成果、文學著作,截至今年,學生博物館的藏品千余件(套)。每一年校慶之際,總有老教師和老校友將自己的珍藏捐給學校,捐給博物館。因為,作為一個普通教師,作為一名畢業生,當他的一篇總結、一份教案,以及一幀照片、一張證書被收藏,幸福感和歸屬感會油然而生,因為,這是一個人青春的寄托、信念的永恒。
現在,走進教學樓,師生們可以通過觸摸顯示屏溫故知新:民國以來的畢業證書、委任狀,包括劉紹堂、韓少華等歷屆校友的著作以及眾多科技精英的業績介紹。青年教師們感興趣,學生們也都充滿了新奇和尊敬。
“那些塵封的文件,會講述學校沿革的來龍去脈,教學特色的源遠流長,名人名家的治學風范。藉此,我們得以銘記二中的歷史,記錄二中的當下,維系二中的人脈,傳遞二中的生命密碼?!?/p>
第四,它是體現育人規律的文化,也就是教學相長的文化。正如我們提出的,學校要處處體現和落實“養眼、養心、養德、養智、養體、養行”的育人功能,并體現“知行合一”。這種“養人”的過程是雙向的、教學相長的。
“空氣養人”的目標達成
“空氣養人”是一個價值期待,我們把它規定為“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達成。
“三個發展”的主體是學校、教師、學生。這是一個辯證的互動互促的關系。沒有學生的發展,學校與教師的存在就會失去意義;沒有教師的發展,學生發展和學校發展也會落空;也正是在教師與學生都得到發展的基礎上,學校發展才成為可能。
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可持續發展,是“空氣養人”的三個維度。它們是相互關聯、內在一致、相互成就的有機體。其中,全面發展指的是寬度,具有做人、做事的寬厚基礎;個性發展指的是深度,呈現教有特色、學有特色、辦學有特色;可持續發展指的是長度,學校教育要為人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對于學生來說,通過學校教育生活,他們能夠自學自勵、志向高遠、人格健全、基礎扎實、特長明顯、勇于創新、善于實踐,每個人的潛在能量都能積蓄起來,成為持續發展的源泉、動力和后勁,在他們走上社會以后,能夠通過自我教育,實現可持續性的自我更新、自我超越和自我發展。就教師而言,通過優秀的教育生活,在自己的事業中不斷體驗生命的真諦,成為自己職業的設計者、實施者,其自身發展在長度上,有終身學習的持久動力;在廣度上,有寬闊的視野和胸懷;在深度上,有科學與人文的底蘊,真正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為職業生命不斷注入新鮮活力。這也必將使學校走向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當然,所有的這一切,需要我們從課程文化、物質文化、管理文化、教師文化和學生文化等多個角度去實踐它、實現它、完善它。
編輯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