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遠 劉文俊
文章看點:讓政治教學與社會實事相聯系,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把枯燥的理論知識融入有情境的問題解決中,讓學生感受知識應用于實際的價值。
1.政治作業體現差異性
鑒于學生在智力水平、認知結構、學習動機、心理等方面存在差異,學習能力發展不均衡,所以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作業內容要盡量從各個層次學生的實際出發,必須要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思維狀況等要素,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相應層次的作業,建立多層次的彈性作業結構。
如設計AB兩組作業題或者增加自由選做題。A組題是對教材內容的基本要求,以基礎知識為主,面向全體學生;B組題或自由選做題有較高的要求,是針對教材中的一些重點、難點和時政熱點問題,供優生選做。A組題型主要有填空題、選擇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等,主要目的是鞏固課本基礎知識,掌握一些解題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后者題型和內容多種多樣,內容有觀點的辨析和評析,可以設計現實問題的討論,有對社會熱點重點問題的看法和評價。
2.政治作業強調實踐性
參觀、訪問、考察、社會調查、撰寫小論文、編繪經濟圖表、制作課件等,讓政治知識始終在生產、生活的真實場景中得到運用、驗證。筆者曾讓有條件的學生帶著“如何把商業貸款轉化為公積金的流程”這一問題,讓學生跟隨父母一起到有關部門辦理相關手續,在生活實踐中了解“把商業貸款轉為公積金貸款”的流程:商業銀行還款—行政服務中心房產管理窗口辦理房產抵押注銷登記—住房公積金管理處辦貸款手續—行政服務中心房產管理窗口辦理房產抵押登記—商業銀行辦理每月交款手續。實踐既激發了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又提高了他們的綜合能力。
3.政治作業提倡探究性
探究性作業,是一項具有實踐性、綜合性和創新性的習題。如在進行“規范市場秩序,建立社會信用制度”教學時,我設計了如下情境:情景一:看小品《打工奇遇》片段;情景二:看《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的視頻片段。設計探究作業:①你還知道哪些類似事件?簡要分析這些事件發生的經濟原因。②如何才能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使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進而在探究中發揮主人翁作用。
4.政治作業凸顯自主性
在教學完“外交政策”后,教師提問學生“課后大家想做什么樣的作業?”有的學生說:“想收集材料說明我國外交政策所取得的輝煌業績。”有的學生說:“想查閱資料了解我國外交的調整和變化情況。”于是,我布置了必須完成的基本題:默寫我國外交政策的內容,還讓學生自由選擇課堂討論中的一兩道題作為作業認真完成。設計自選作業,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這體現了教學注重從以知識為本轉向了以生為本,從而讓學生體會學習是一種自主、快樂、最具創意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