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紅
良好行為習慣教育貫穿于人全面發展的整個過程,小學階段是學生良好習慣形成和培養的關鍵時期。因此,我校將辦學理念確定為“教育自培養習慣開始”。依據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學校重點在五個方面(健康生活習慣、道德習慣、學習習慣、社會交往習慣、思維習慣)進行培養。幾年來,學校積極探索養成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
目標激勵法。在習慣養成教育中,我們要求學生給自己制定習慣養成目標,目標包括要養成的好習慣、采取的措施以及需要的幫助,一個好習慣養成后,再制定下一個目標。學生在每月固定一次的“好習慣伴我成長”主題班會上,談自己的習慣養成目標,介紹自己的養成故事,師生一起評選出前一階段“班級好習慣之星”。在一次次的交流暢談中,孩子們學到了他人的長處,感受到了積極的力量,經過一段時間后內化為自身的良好習慣。
榜樣示范法。一個人良好習慣的養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生活中的榜樣。在低年級,我們對在某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采取掛牌激勵的辦法,及時將聽課、開展活動、例行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好的做法,進行宣傳與展示。學校還根據學生在養成教育上的成果編寫出新的一日常規“三字歌”和“好習慣,早養成”歌謠。
強化訓練法。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說過這樣的話:“兒童不是用規則教育可教育好的,規則總是被他們忘掉……可以使他們養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記憶,很容易地、很自然地發生作用了?!庇纱丝梢?,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習慣必須經過長期的、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我校教師在培養學生寫字習慣、讀書習慣、作業習慣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我們注重孩子21天小周期的訓練,關注90天大周期養成的堅持和一學期的成效。我校教師還依據自己的實際工作寫出了許多頗有成效的好案例。
督促檢查法。學校每天由一名領導和一名教師帶領值周生對全校學生進行一日常規的檢查,認真做好記錄,每日反饋一次,(值周小組)每周總結一次,(全體學生)每周評比一次,對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起到了督促作用。在養成教育實踐中,學校不斷完善值周檢查制度、班級評比制度,為每周評選出的禮儀示范班、紀律示范班和衛生示范班頒發三色彩旗。總結表彰儀式上,我們讓優秀班級全體學生集體亮相拍照,進行表彰,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自豪感。這一做法旨在發揮激勵機制,引領全校文明習慣的養成。
家校合作法。在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時,我們一直提倡家校合作,尤其提倡教師主動與家長聯系。教師只有及時與家長溝通,相互做好配合,才能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一加強宣傳與溝通。學校不僅向每位學生家長發放《記錄與共享——養成教育案例》,還每月編輯印刷《東小校報》,讓家長及時了解學校教育教學動態。二舉辦家教講座。為了更進一步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我校經常舉辦形式多樣的家教講座和培訓,向家長介紹家教經驗和方法,為家長答疑解難。三拓寬與家長溝通的渠道。通過短信平臺、家長會、開放課、親子活動等拉近學校與家長之間的關系。
環境熏染法。班級環境與校園環境的布置與學校養成教育理念相得益彰。學校教學樓以養成教育為主線,一層以道德教育和健康教育為主題,二層以學習習慣、交往習慣為主題,使學校的每一個“物質元素”,都與教育主題相一致,讓學生在環境的熏染中習得好習慣。
活動育人法。我們將每一次活動都當做對學生養成習慣的歷練,如社會實踐活動。我們讓孩子在社會大課堂中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禮儀習慣、交往習慣,突出活動的實效性。
在習慣養成中,教師的引導作用至關重要,如何在新形勢下使工作得以創新,除了學習提高外,我們強調及時反思。我們每月召開班主任例會,探討在好習慣培養中的做法及成效,每學期匯總教師關于養成教育的小案例,進行交流匯報,使得大家在養成教育的方法上拓寬思路,增加實效。我們相信,有教師的孜孜以求,有家長的全力配合,有學生的努力,多方聯手,循序漸進,扎扎實實抓好養成教育,必將促進學生好習慣的養成,讓學生受用終生。
編輯 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