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遠 http://guangyuanma.blog.sohu
對滬深兩市2493家上市公司2012年經營狀況進行分析后,發現其和宏觀經濟高度吻合。
首先,就利潤總額而言,2012年利潤總額幾乎和上年持平,扣除通脹因素,上市公司利潤甚至是負增長。而2012年中國GDP增長率為近10年最低。
其次,從利潤來源看,銀行業可謂一枝獨秀。在凈利潤最高的20家上市公司中,銀行占13家。16家上市銀行賺取了2493家上市公司利潤的一半以上,這說明:一,中國銀行業靠行政壟斷賺錢的能力全球最強;二,實體經濟不賺錢,2477家其他上市公司幾乎都在為銀行打工。
第三,受宏觀經濟周期影響較大的行業,包括農林牧副漁、鋼鐵、有色金屬、航運等,這和宏觀經濟的困境也吻合。
第四,在嚴厲調控下,房地產業績依然靚麗。135家上市房企2012年凈利潤約729億元,較上年增長17%。中國經濟及中國各級政府告別房地產依賴依然無期。
第五,中小企業經營狀況不佳。去年創業板虧損公司首超30家;1051家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公司實現凈利潤1236.5億元,同比下滑7.97%。作為基本細胞,中小企業不穩,宏觀經濟不可能真正走出疲弱。
上市公司業績下滑,意味著中國經濟高增長階段結束;而銀行業的巨額暴利,已成為影響中國宏觀經濟的最大隱患,推動利率市場化,打破銀行業壟斷刻不容緩。至于鋼鐵、航運的全行業虧損,意味著解決產能過剩,實現制造業的升級已成為產業轉型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