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偉
我國電算化事業起步較晚,人們的思維觀念還未充分認識到電算化的意義及重要性。統計調查顯示,在美國,會計電算化的普及率90%以上,而我國大中型企業的普及率有60%~80%,中小型企業的普及率不及30%,并且分布極不平衡。所謂會計電算化,實際上就是指以現代電子計算機技術來取代傳統的人工記賬模式,用電腦來替代人腦來分析信息數據,對未來發展狀況進行預測,并提出處理建議,即將電子計算機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會計實務。
會計電算化問題分析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在會計領域中的不斷深入應用,雖然會計電算化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實踐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總結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會計電算化缺乏正確的認知,多存在著一些偏差問題。實踐中可以看到,國內會計電算化事業發展的起步時間相對較晚一些,尤其是思想觀念上對會計電算化的重要性缺乏正確的認知。比如,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其會計電算化應用普及率已經超過了90%,而國內大中型企業實施會計電算化的企業也只有60%左右,尤其是那些中小型企業,其會計電算化普及率更低一些,通常還不到30%。
會計電算化應用水平和層次非常的低。從實踐中可以看到,當前國內會計電算化只是實現了財會電算化,諸如管理會計電算化尚未實現,因此也不能算是完整意義上的會計電算化。據調查顯示,當前國內多數企業所應用的軟件仍以早期部門級會計信息系統為主,很少采用管理型、決策型財會軟件,幾乎沒有采用ERP模式的企業存在。在該種情況下,會計信息系統的應用根本無法對企業管理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實踐中大量財務管理工作仍需采取手工方式進行操作,同時因缺乏高水平財會管理人員而導致財務數字長期處于“死”狀態,難以成為決策做出的參考依據。
相關政策與法規嚴重滯后。當前,在會計電算化的發展過程中受到了一些已頒布法規的阻礙和制約。比如,有些法規在具體細節上對軟件技術開發進行了規定,這些規定不能對會計電算化的發展產生推動作用。另外,在實施會計電算化的過程中,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程度不夠。一方面,會計電算化的普及率越來越高,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另一方面,相對應的政策法規卻相對滯后。比如,目前還存在著審計電算化與會計電算化法規制度不協調統一以及實行會計電算化后沒有明確會計人員的分工等現象,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會計電算化的進一步普及和發展。
會計信息系統不健全,財會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保密性非常的差。財會數據對于企業而言,可以作為絕秘信息保存,它直接關系著該企業的生存發展。通常意義下的會計信息加密,只是對軟件進行加密操作,以起到防盜作用。實踐中可以看到,當前國內多數會計電算化數據安全保密性能都非常的差,尤其缺乏操作日志記錄之功能,沒有對操作人、時間以及內容等進行有效的記錄,即便是出現了問題也難以追究其具體責任。同時,會計電算化軟件自身的容錯能力相對較差一些,對用戶操作所設置的限制非常的多,尤其是用戶在應用該軟件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心理壓力,甚至會產生如履薄冰之感,害怕無意中出現誤操作現象。
會計電算化人才比較缺乏。要做好會計電算化工作,從業人員必須要同時具備會計專業知識和計算機操作技能,因此,除了上述列舉的問題之外,要想推動會計電算化的發展,復合型人才是不可或缺的。當前,這方面的問題較為突出。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人才是關鍵,各行各業都是如此。因此,必須要大力培養和引進合格的會計電算化人才,這是在企業中充分發揮會計電算化作用的關鍵。
提高會計電算化質量和效率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對當前國內會計電算化中存在著的問題分析,筆者認為要想提高會計電算化質量和效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加強思想重視,正確認識會計電算化的重要性
實踐中,應當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正確認識建立會計信息系統的意義和價值,從而促使當前的會計信息可以及時有效地為企業服務。在會計電算化軟件、硬件更新與投入過程中,不僅要加大幫扶力度,而且還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之優勢,促使企業運行效率的快速提升。基于此,我國一定要認識到現代企業會計電算化的實施,一方面改變了傳統的會計核算模式以及數據信息儲存形式,同時還擴大了企業會計數據領域,另一方面也有效地提高了現代會計信息管理質量和效率,通過改進會計內部控制模式,推動會計理論和技術的快速發展。對于會計電算化而言,我們不能只是看到其將電子計算機融入到了會計核算之中,對于減輕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還要看到會計電算化決不只是核算工具、方法上的改進與完善,而且還可能會引起組織與人員分工模式的改變,從而促進工作人員的素質提高,轉變會計人員的工作職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改進和完善現有的會計電算化法規體系
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近年來,會計電算化的快速普及以及財會軟件功能的不斷改進和提升,應當針對當前會計電算化中的一系列新問題進行有效的補充、完善。同時,國家及相關部門應當及時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人們的意識,全面應用和推廣會計電算化規范,不斷完善現代會計電算化管理機制。從實踐來看,會計電算化實踐中的信息系統作為統一的整體,不能只依賴一套軟件系統,一定要有一套能夠與之相配套的管理機制,方可確保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從而充分發揮該系統的作用。對于會計電算化而言,其實施過程中必須建立健全如下幾種管理機制,即會計電算化崗位責任、系統操作管理、計算機軟硬管理以及電算化系統會計資料與檔案管理等方面的機制。同時,還要注意完善會計電算化實施過程中的相關配套法規制度,并針對當前會計電算化實踐中的新問題進行補充、完善,從而使會計電算化更加的規范化、制度化。
強化財會信息安全與保密性
會計電算化模式下的會計信息資料主要由電子計算機根據相關程序生成,所以對會計人員自身的綜合素質要求相對比較嚴格一些,必須建立有效的內控機制,對用戶權限進行分級授權。同時,財會人員應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尤其要保守秘密,防范密碼泄露。為加強信息數據性,可在進入系統時輸入特定的用戶口令、視頻或者指紋,以此來設置權限。加強軟件管理,建立健全會計軟件管理體系,強化軟件限制功能,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和完善會計信息備份機制,尤其要對一些比較重要的財會信息資料要進行多級備份和管理。
逐步轉變會計軟件的開發模式。
在會計電算化工作中,必須要在應用財務會計原理和成本管理方法的基礎上,使用計算機技術和軟件來代替傳統手工會計對會計數據進行處理,而會計電算化也是以此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在
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開發出符合企業管理要求的具有真正管理功能的會計軟件。除此之外,在開發過程中還要按照不同行業的具體特點和實際需要開發設計出通用性較強的會計軟件。比如可根據行業以及客戶的不同需求設計出符合實際使用要求的模塊,提高會計軟件的實用性。
建立和完善與會計電算化有關的制度
在制定會計電算化的相關制度時除了要遵守手工會計管理制度的原則之外,還要制定符合企業自身特點的會計管理制度。同時,還要建立一整套與會計電算化模式相關的規章制度,營造良好的內控環境。有了制度保障之后才能充分發揮會計電算化的作用和優勢。另外,要努力提高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水平,進一步明確檔案保管人員的職責,做好相應的收集、保管工作,為以后的利用提供便利。
加強會計電算化人才隊伍建設,努力培養適應工作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要想推動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是十分關鍵的。要經常性的對電算化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努力提高他們的業務技能和水平。要努力吸引符合企業發展要求的會計電算化人才,還可選拔一批計算機能力較強的業務骨干到高校進修,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操作水平。
總而言之,會計電算化的自動化、高準確性以及實效性,使其在當前企業中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但因會計電算化起步相對較晚,因此應當對其加強思想重視和管理模式創新,以充分發揮會計電算化的自身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