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峰 楊闖
摘要:
產品是會說話的,它以其自身的語言向人們昭示著自己個性,或古典優雅,或先進時尚,都以它的語言在訴說著。這種會說話的產品就是產品語意學主要研究的對象,使產品具有某種敘述性的功能,向使用者傳達某種理念,搭建設計師與用戶之間的一個很好的溝通的橋梁。在產品語意學多元化的今天,敘述性設計的角色也在彰顯著自己的個性,慢慢的向使用者講述產品的故事。
關鍵詞:產品語意學;敘述性設計;溝通
一、產品語意學的相關內容
來源:產品語意學是在產品符號學理論基礎上把語言符號意義的研究運用到產品設計上,研究的是產品造型與意義的關系。語意(Semantic)的原意是語言的意義,語意學(Semantics)是研究語言意義的學問,所以“產品語意學”這一概念的提出,則是借用語言學的一個名詞,指研究產品語言意義的學問。
二、產品語言的敘述性
產品語言的敘述性是產品語意學設計的主要特征之一。所謂敘述性,是指產品符號元素如材料、顏色等,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同時還追求某些表達功能,使產品具有某種隱喻性的意義。即允許某些功能之外意義的模糊和多重的詮釋。
20世紀50年代,現代主義過于強調功能性和純粹性使這一時期的產品呈現出一種統一的以功能性為主而過于幾何形式的沉悶,以包豪斯為代表的現代主義的消極作用開始出現。為了打破這種國際風格的界限,后現代主義隨之而誕生。后現代主義追求產品造型的裝飾性和故事性,使產品帶有某種隱喻性,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的設計師在對作品的處理上大膽的發揮想象的空間,設計出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佳作。隨之出現各種流派如激進設計(radical design)、反設計(anti-design),可以說這些流派的出現也預示著設計敘述派的開始。產品敘述性設計研究的主要是敘述的內容和敘述的具體方法,即敘述什么和怎樣敘述兩個問題。
三、產品敘述性設計的內容
敘述性設計的內容主要是設計師要表達給消費者的理念。從上面的內容可以看出,產品敘述性設計主要宗旨是賦予產品功能之外的某種意義,或者說,是精神上的意義。隨著社會對人這個主體的關注度的上升,產品也被賦予了某種特殊的涵義。所謂的產品也并不只是產品本身,一個冷冰冰的個體,而是可以和使用者對話,可以引起使用者共鳴的有效物件。正如諾曼所言,產品應該被予以感情。產品的感情化是敘述性設計的主要內容之一,使產品成為一個有語言的個體。即是語言,在與使用者交流過程中就難免要涉及到信任的問題。信任,在產品設計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不論在敘述性設計或是其他設計方面。信任,包括人對人的信任與人對機器的信任,這里的機器就是我們所謂的產品。敘述性設計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設計出人與機器之間的完美交互的產品,來達到設計師與用戶之間的完美交互,以此來傳達設計理念。信任主要體現在使用者與機器的交流過程中,機器所傳達出的各種信息是否滿足了使用者的要求,在產品被誤操作的情況下是否有合理的信息反饋以及是否允許這種誤操作的發生,產品在退化過程中是否會留下某些痕跡(即產品的情感化痕跡)等等,這些都是敘述性設計中信任所包含的內容。
信任是產品敘述性設計內容的一個方面,談到信任不得不牽扯到信任的承載體“人”,這就引出了敘述性設計的另外的一個重要內容——“人本設計”思想。產品語意學提出了新的設計思想,它認為,人希望機器適應我們人的行為而非人適應機器各種功能行為。產品語意學不是用來使產品性能最佳化,而是使產品適應人的視覺理解和操作過程,即強調溝通這一過程所發揮的實際效用。這是敘述性設計所要傳達給使用者的一個理念,也是當今社會所關注的主題——以人為本的設計。
四、敘述性設計的表達技巧
編碼是從設計師(編碼者)的角度出發對產品做的一系列的活動,從產品理念的形成到產品細節設計完成的過程。解碼就是使用者在對產品的使用過程中,對于設計者(編碼者)所要傳達的理念及產品的適用度的一個解讀,是檢驗產品好壞的要標準。在敘述性設計中強調設計者(編碼者)與使用者(解碼者)的關系,即強調受眾對產品的參與和理解?,F代社會處于電子信息時代,電子技術的出現,使產品越來越向微型化、整體化與多功能化方向發展。同時,這種多功能的出現也加重了使用者對產品解讀的負擔,以至于產品對受眾來說,是加上了同樣的外殼介質盒,受眾在接觸到產品的同時也在訓練接受產品的使用功能。產品因此而成為主體而非使用者,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顯然是失敗的。
敘述性設計就是要打破這種筆墨倒置的現象,強調產品在設計之初,即在設計者(編碼者)的階段,設計師要充分考慮使用者(解碼者)的生活經歷,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解讀產品的設計。諾曼在其《情感化設計》中強調機器與人,即所謂的與使用者的互動即是敘述性表現手法的一種。設計者要考慮受眾而不僅僅是以自己的個人經驗和喜好來使產品強加于使用者。在這里敘述性設計處在溝通的角色,產品設計的好壞就依賴于這一溝通角色所發揮的效用了。
(一)圖像的編碼途徑
圖像的編碼途徑是相對來說較簡單與直觀的方式,通過模仿或圖擬存在的事實,借用已具有意義的事物來直觀地表達設計的意義。正如埃及壁畫的形式,帶有某種故事性的敘述意味,通過記錄事實來讓人們了解畫中的內容與意義。這就是最簡單的二維符號的表達。
(二)指示的編碼途徑
指示性的編碼途徑是利用了符號形式與所要表達的意義之間存在的“必然性或關聯性”,來表達設計符號的意義。隨著設計對人的關注,產品界面設計也被提上一個高度,無論是產品軟件界面還是產品硬件界面。現如今,手機事業蓬勃發展,手機用戶的交互界面設計就是指示性編碼的很好的例證。如,電腦音量的界面設計,增大音量,電腦界面上會顯示出一圈圈水韻的擴大;音量降低的時候,水韻慢慢的減小。通過水韻的擴大與縮小來指示音量的大小,從一種事物關聯到另一事物。但指示性的意義可能是暫時的,附屬的,因為只有一開始的識別和使用,才會特別注重功能識別,一段時間后,已無需說明書性質的理性意義,而變成下意識的動作。
(三)象征性的編碼途徑
象征性的編碼途徑往往具有某種文化的上的隱喻性,是以人為的傳統、規則約定形成,是無形上的相似性。正如2010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結構與顏色設計,中國紅在中國以慶祝佳節或適逢喜事、好運的象征,在中國人的思想里也已經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模式,看到它就會以中國人特有的模式來判斷正在發生的事情。同樣,中國館的紅,一方面是慶祝,另外一方面也是向世人昭示著中國的紅文化,是一種帶有文化意蘊的象征符號,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同指示性符號相比,符號的情感意義在每次接觸符號時都會不同程度的主動感受到,不管是第一次見到還是在熟悉的情況下再接觸,可見舒適的視覺和心理感受是長期存在于生活的。
五、結語
敘述性設計在產品語意學多元化發展的時代占有重要的地位。敘述性設計與情感化設計的結合更是當今設計的主流。因厭惡了現代主義設計的幾何形式與為功能至上,帶有情感化的敘述性設計更能打動消費者的心理,從而使產品成為好產品。當然,現代主義設計也出現過很多經典產品,只是時代發展變化,設計也不復從前。
【參考文獻】
[1][美]Kevin N.Otto, Kristin L.Wood .產品設計[M].齊春萍,宮曉東,張帆.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2]Donald A.Norman.情感化設計[M].付秋芳,程進三.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3]蘇偉倫.輕松處理顧客抱怨[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
[4]張凌浩. 產品的語意[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5]李樂山.工業設計思想基礎[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6]陳炬.產品形態語意[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南京工業大學工業與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