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宜
摘要:
博物館解說具有教育、引導、提供信息、增強體驗效果的功能,是溝通博物館、展品與游客之間的重要橋梁。解說服務作為博物館管理的重要環節,解說效果既是影響游客體驗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檢驗博物館服務的重要指標。 因此,如何讓游客通過解說服務,達到知性,感性與休閑兼具的游憩體驗,評估解說效果,對博物館功能的實現和提升,就顯得格外重要。
關鍵詞:博物館;解說效果評估;游客體驗;知識獲得
隨著文化旅游的迅速發展,現代博物館己不僅僅是知識的殿堂,更是游客寓教于樂的休閑游憩場所。而解說服務,便是博物館實現其功能、信息傳達的橋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管理者向游客傳達博物館設立的宗旨和意義。解說服務也因其重要性而成為博物館經營與游客體驗的指標之一。因此,解說服務無論是對游客還是對管理人員都意義非凡。
一、博物館解說
借用1984年美國博物館界名著《新實紀的博物館(Museums for a New Century)》中對博物館的教育意義的描述,我們可以這樣來形容博物館的解說系統:若典藏品是博物館的心臟,解說則是博物館的靈魂。美國博物館協會(AAM)把解說定義:一個博物館借以執行使命和教育角色的媒介(活動)。這種解說媒體(活動)包括但是不限于:展覽、參觀、網址、班級授課討論、學校計劃、出版物還有擴展服務。
博物館教育功能是通過博物館的解說系統展現出來的,參觀者有時候看不懂展品的內容,博物館解說的功能是讓觀眾、博物館與展品之間產生連接,良好的解說可以誘發觀眾的興趣,解說不僅是博物館與觀眾間的橋梁,也是活化博物館功能的重要因素,一個完整的解說系統通常具有以下六大功能:
(一)提供信息的功能
解說可提供游客有關展示主題的正確、有趣的信息,對于充實游客的體驗有直接的貢獻。
(二)引導的功能
透過解說服務系統引導游客,減少游客初到陌生環境的不安全感,并對所參觀地點的歷史沿革,環境設施,及參觀的游程有完整的認識。
(三)教育的功能
透過解說可讓來自不同背景,不同年齡層的游客與展品間發生互動,產生催化作用,除了讓游客得到正確的信息外,還能引發其求知的興趣,引導游客的后續的學習。
(四)娛樂的功能
良好的解說可幫助游客得到一個愉快的,輕松的,美好的參觀經驗,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五)宣導的功能
解說是改善公共形象和建立大眾支持的一種方式,并可增進游客與博物館之間的相互了解,讓游客了解博物館設置的宗旨和目的。
(六)啟發的功能
解說能夠使游客對所描述的事物產生新的見解與熱誠,并激發其好奇心。
二、取得良好博物館解說效果的途徑探索
(一)完善解說系統“導引”功能
任何一個博物館除了解說標識系統設置上要注意科學和規范,并能與博物館的文化蘊涵相融合,也要注意解說牌示種類不能單薄少、要充分發揮牌示功能。但很多博物館的導覽標示系統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引導旅游者參觀的道路指示牌、各種導覽圖等在指示清晰程度方面還需要加強。通過調查,了解到標識引導游客走回頭路的現象較多。在標識的引導下,游客應當可以明確方位,根據自己所處的位置來合理安排旅游線路、調整旅游活動時間,輕松愉快地完成旅游活動。在以后的建設中要尤其注意“導引”功能的完善,能使游客暢通、便利的完成參觀游程。
(二)科學的安排服務時間,提高服務技術水平
服務時間的安排要盡可能與游客的需求時間、計劃相一致。否則,游客就會感到不方便,博物館方在解說時間長短的認知與游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游客對解說時間的需求低于博物館方對時間的認知的,有必要科學安排解說時間。各種服務項目、服務時間的安排要多樣化。根據觀眾的時間、及反映相應增減內容、變換技巧、隨機應變。根據觀眾的注意力和興趣,有選擇地介紹展品,提高解說人員對解說時間的掌控能力。此外,服務時間還要盡可能考慮到解說人員的心理和生理需要,這樣可以保證解說人員始終以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健康生理狀態為旅游者提供服務。
提高服務技術水平,博物館方有必要加強解說人員解說技能的培訓,強化解說人員普通話的培訓。根據調查得知,很多外地游客反映解說人員講解聽不大懂,解說員要做到做到吐詞清晰、發音準確,提高服務語言表達效果。
(三)豐富解說牌的內容
在解說牌的設置上,存在解說牌示對于展品的說明不多的情況,觀眾從牌示獲得的信息很少。很多游客抱怨說牌示傳達的信息量太小,字數往往不足以說明藏品的內容。文物的文字說明太少,導致游客印象不深,很快便忘記了參觀內容。從博物館方角度看,在很多情況下,由于展覽館內的空間有限,或者因為太多的說明牌會使展室顯得雜亂而干擾人們的視線,在這一點上許多國外博物館的做法很值得借鑒,為展品編號,在解說牌的基礎上加以書頁式解說即可。書頁式解說包含詳盡的解釋、軼聞趣事、示意圖、地圖等極其豐富的內容都可載入小冊子,從而使人能更好地理解藏品的歷史和文化意義。有些國外博物館甚至在館內設置了圖書館,在展廳內擺放了百科詞典方便觀眾有問題隨時查閱。在這方面,河南省南陽市張仲景博物館有比較好的做法。張仲景是我國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圣。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因此張仲景博物館非常注重對參觀者醫藥知識的普及。博物館解說牌不但對很多藥物進行了注釋,還在解說牌下擺放了實物,人們在獲得醫藥知識的同時,對藥物具體形狀也有了感官認識。張仲景博物館還被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對大中小學生免費開放參觀,圖文并茂的陳列加之生動的解說,使學生們在參觀中得到了知識的普及、素質的提高,并且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
(四)解說折頁是提升解說效果、游憩體驗不可或缺的重點
博物館方低估了游客對解說折頁的需求,在重要性認知上低于游客的認知,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尤其是在解說折頁“放置于顯眼處,容易取得”,很多游客反映找不到解說折頁。在入口處發放解說折頁,為游客對博物館有個總體的認識和了解,激發起觀眾的興趣。解說折頁,尤其是有特色的解說折頁是提升解說效果、游憩體驗不可或缺的重點。
三、結語
解說是向觀眾傳達信息的過程,然而,觀眾從中吸收的信息有多少,是否真的如同管理單位所預期一樣,透過解說服務所獲得的效益經常是無形的。解說效果評估可以從觀眾測評與專家評估兩種方式來判斷,其中,觀眾評估可分為行為、知識和情感三個方面。游客研究方向可分為游客的投入、參觀過程以及參觀結果三個層面。其中以研究參觀結果層面的居多。知識獲得:主要測量游客對信息的記憶力和理解力。情感測量:評估游客在參觀后,其態度、興趣受到影響的情形。滿意度是一個重要的指標。行為測量:著重于哪一種方式能有效鼓勵游客的適當行為,希望游客能產生愛護環境的行為和態度,主要是觀察記錄游客的外顯行為,觀察游客停留的時間長短或者采用衡量測量。
【參考文獻】
[1]陳桂洪.基于游客感知的博物館解說效果評估研究[D].華僑大學,2011
[2]李林.博物館展覽觀眾評估研究[D].復旦大學,2009
【作者單位:河南省南陽市張仲景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