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情感是人們在活動中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度的體驗。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它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以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這是一種使學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在素質教育大視野下,潛移默化地激發、培養學生的情感,是我們每位教師的天職。那么,怎樣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呢?
一、情感表達要恰到好處
“情”是心靈的撞擊,明顯的表現形式是感情共鳴,就像以石擊水一樣,能形成漣漪,一圈圈擴散。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用滿腔的愛去換取學生的親近和信任,使學生情感這個因素,在教師的情感這個外因的作用下,產生師生情感的雙向反饋,以借助情感這一媒介,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所以說,我們每位教師就需要用心去揣摩學生的心理,充分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科學地切入情感教育點,盡量做到因材施教。
記得一次開班會,班長當場揭發本班張勇拿了別人拾到要上交的橡皮。平時少言寡語、離群索居的張勇馬上面紅耳赤低頭不語。我看到這種情景,沒有馬上處理這件事。課余我找其談話,冷靜的對他說:“張勇,你是不是看到那塊橡皮好看,自己特別喜歡就把它拿了,我覺得這并不一定就是品質不好。我像你這么大時,也和你一樣,特別有一種愛美的思想,有時看到別人買了漂亮的鉛筆刀,我就羨慕得不得了,總是纏著父母也給買一個。所以說,我想你跟我小時候一樣喜歡美的東西。但是,你這樣做就不太妥當了,你有什么想法就跟我說吧,我會幫你的。”張勇聽完后淚流滿面。原來,父母平時對他要求過于嚴格,舊橡皮用不完絕對不給買新的,他看到講座上漂亮的橡皮,心里很是喜歡,又覺得它是撿來的,沒有主人,占為已有無所謂。在這次談心中,張勇認識到自身的缺點,馬上承認了錯誤。從此以后,他對自己的要求開始嚴格起來,并且各方面進步也很快。
這件小事使我深刻認識到,一個有純熟的教學技能、高度的教學機智的教師不應以一個權威者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而應該通過自己的“師愛”傳遞給學生尊重、鼓勵、親切和信任的情感信息,即使學生在學習上出現差錯和困難,也不要妄加指責,而要給予恰到好處的點撥與引導,借以保護和培養他們的自尊和自信。這樣學生不僅能得到知識的啟迪,更重要的是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滿足。
二、情感教育要講究語言藝術
蘇霍姆林斯基曾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因此,富有情感的語言藝術有助師生情感的優化,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實際上,我們語文教師,在利用語言進行情感教育方面更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隨時隨地都可以“景”融“情”說理、疏導。首先,教師的語言要富于理性。即使是批評也要客觀地就事論事,是批評學生的過失,而不是針對學生這個人,應盡量讓學生明白:教師所批評的只是學生表現出來的缺點,而非全部。但是,有些教師在批評學生時,語言就毫無理性可言,總是情不自禁地把話語的鋒芒指向學生本人,有意無意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如“你天生就是一個笨蛋、我算看透你了!”這只能引起學生的反感,甚至產生逆反心理,也難以使學生心服口服。其次,教師的語言應多用肯定、啟發、開導的語言和語氣,最好不用或少用“不準”、“不對”、“不能”、“不要”等否定式語言,這樣不利于保持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要有理、有節、有度。要擺事實、講道理,入情入理,以理服人,要正面引導,多加勉勵;要注意分寸、富有余地,不能諷刺挖苦、隨意責罵。
有一次在對學生進行人物外貌描寫教學時,我及時抓住時機教育學生,一個人的衣飾是一個人身份、性格的反映,一個人的穿戴實際上是給自己做廣告,我們要重視這一點。說到此,全班同學的目光一下射到個別不修邊幅的同學身上。無聲的譴責,使那些平時習慣不拉拉鎖,不扣扣子的同學第二天就穿戴整齊了。
語言是溝通師生感情的捷徑,說得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們說話要力求準確恰當、言之有理;力求有的放矢、言之有效。用學生喜歡聽的語言幫助他們釋疑、解惑,將情感教育滲入學生的心田,使學生的頭腦產生共鳴,從而收到最佳教育效果。
三、情感教育投入要民主化
素質教育的目的決定了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必須關注所有學生,必須意識到作為教育對象的學生,他們是有獨立人格的、有自尊心的個體。教師必須尊重、關心、理解他們,并在鼓勵、期待的基礎上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
比如,對優秀生教育使其懂得“山外有山,人上有人”的道理,使其不驕不躁,乘勝前進。對后進的學生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積極引導挖掘,要絕對杜絕輕視、厭惡情緒。《發現孩子的特長》一書中說得好:“蘇茜能把鋼琴彈得如夢一般,保爾能把破舊收音機整舊如新……但智商測查值并不能反應出他們的能力,反倒往往使這樣的孩子遭了殃。實際上孩子具有許多連專家也測不出來的能力,他們在受到鼓勵后,將有喜人的發展。”這里談的能力,便是素質教育中有關孩子自身素質的問題,而文中所說的鼓勵,便是情感的民主化投入。
當然,教師不是圣人,教學只是教師生活的一部分內容,還有社會、家庭可能會帶給我們各種各樣的心境,或喜形于色、或憤怒悲哀,或急躁煩愁。每當此時,教師就得最大限度地駕馭自己的情感,一旦走上講臺,就要盡可能地克制自身情感而投入教學情境之中,不能把個人情緒變化帶入課堂,不能以個人情緒左右、影響教學氣氛。否則,我們將得不償失,前功盡棄。
情感教育是在日常教學中潛移默化地進行的,教師不能急于求成,要像春雨一般“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使學生從這里得到愛、溫暖和友誼,并遷移到自己的父母、兄弟、朋友身上,逐步升華為對祖國、對人民、對黨的熱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從而培養其高尚的品質。
【作者單位:湖南省澧縣職業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