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美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際交流的不斷增多,我們身邊的進口食品已經非常多。在專賣店、大型超市里的進口食品專區、網站上的店鋪里,都能看到各種各樣的進口食品。進口食品跟國產食品一樣,選購時也得看標簽。但是,有些人以為進口食品包裝上只有外國文字,我不懂外文,怎么看標簽呢?其實,我國規定進口食品進入中國市場必須標注中文標簽。當然,進口食品標簽與國內食品標簽標注形式和內容還是有些不同。那么,在選擇進口食品的時候怎樣才能看懂它們標簽上的內容呢?
必須與非必須標注項
必須標注中文標簽 國家《進出口食品標簽管理辦法》規定:進口食品必須要有中文標簽,并要求中文標簽的字不能小于外文(商標除外),而且必須標注完整的食品信息(商標、制造者和地址、國外經銷者的名稱和地址、網址除外)。常見的中文標簽有2種情況(如下圖):
很多人認為第一種包裝更“洋氣”,其實這兩種都符合國家預包裝食品通則。反而是那些只有洋文,沒有一個漢字的包裝食品,不符合國家進口標準,沒有經過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審核,有可能是走私或者是國貨冒充,甚至存在著安全隱患,最好不要購買。
可不標注生產者 很多細心的消費者可能會發現,有些進口食品上會標注生產者的名稱,有的則只有代理商、進口商或者是經銷商的名稱,于是存在疑惑。之所以存在這樣的情況,是因為《GB7718-2011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中規定,“進口預包裝食品應標示原產國國名或地區區名(如香港、澳門、臺灣),以及在中國依法登記注冊的代理商、進口商或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可不標示生產者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因此進口食品中有的標注生產者,有的則沒有標注。
營養標簽同樣要看清
1.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這可能是大多數人都會看的一個內容,由于進口食品經歷長途的運輸,時間長,進入國內市場后又因為價格高等因素導致某些食品很長時間都銷售不出去,因此要注意看好生產日期,不要購買過期的食物。進口食品的生產日期有的是在原來包裝上,也有的會印到添加的中文標簽上。
2.營養成分表 我國第一個食品營養標簽國家標準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標簽上必須標示出能量以及三大產能營養素和鈉的含量,進口食品同樣是這個要求。營養成分表可以告訴你吃這種食品,獲取的能量以及各營養素是多少,占到一天所需量的百分比(NRV值)。比如鈉的多少對高血壓患者非常重要,營養成分表明確顯示了該食物的含鈉量,便于控制鈉的攝入。
3.配料表 配料表主要標示的是食物的原料,表中的排序是按照由多到少的順序排列的。比如一款像是奶的飲料配料表中排第一位的是水而非牛奶,那么這款只能成為乳飲料,如果想買的是奶,那么這種就不適合。因此,配料表可幫助你認識你吃的是什么。
4.過敏原提示 容易過敏的人要注意看配料表臨近處標注的過敏原或者有關過敏的小提示。如果有讓您過敏的東西,最好就別買了。
5.注意標簽陷阱 比如無蔗糖食物,容易讓人誤認為是無糖食物,這對需要控制糖攝入的糖尿病患者來說很不利,糖尿病患者需要的是無糖食品,而非無蔗糖食品。如果是用麥芽糖代替了蔗糖,那么血糖上升速度會更快,更不利健康。
進口食品并非質量更好
進口食品一般都要比國產貴很多,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質量更好的緣故。其實,進口食品除去食物本身的價值外,還要加運費、關稅等費用,價格自然要高。外國的月亮并非更圓,所以不要盲目認為進口食品的質量更高,要理性地選擇購買。購買的時候要睜大眼睛看準標簽,選好食物。最近央視“焦點訪談”就曝光了進口奶粉的質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