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毅
【摘 要】當前的電視新聞中農民的話語權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這與農民聚居分散,利用媒介的能力較差以及媒體更傾向城市有關,保護和加強農民的話語權,要從改變觀念入手,為農民的話語表達提供平臺。
【關鍵詞】電視新聞 農民 話語權
在如今的電視新聞中,不論是各城市電視臺、省級電視臺,還是中央電視臺,收視率比較高的是那些吸引眼球的社會新聞,相對于突發災難、社會治安等新聞題材來說,農業新聞一直處于弱勢地位,這個弱勢地位一方面表現在所占據的版面篇幅或時段比例很小,另一方面表現在新聞中的農民的話語權長期被忽視,沒有得到足夠平等的表達。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的群體是中國最大的群體,但是這個群體的聲音在我們的新聞傳播中比較微弱,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更令人擔憂的是,我們已經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更加便捷的互聯網技術極大地改變著整個電視新聞的傳播方式,新聞的話語權更多的向著那些能夠及時掌握運用先進技術、能夠擁有一定的消費能力的群體傾斜,農民這個觀念、技術、經濟實力都相對落后的群體,在掌握新聞傳播中的話語權的能力則會更加的弱小和無力,因此,如何適應現代傳播媒體的發展變化,提升農民話語的比重和份量,這對于我們在新形勢下研究電視新聞的傳播規律是一個新課題。
今年年初,我國部分省份出現了菜價連續上漲的現象,很多地方主要品種菜價連續上漲十周以上。針對這一經濟現象,國內多家媒體進行了集中的關注報道。應該說,這樣的一個新聞選題實際上是一頭連著市民、一頭連著農民的。菜價漲了,農民得到了實惠而市民受到了損失;菜價跌了,農民受到了損失而市民得到了實惠。和過去很多次的農產品價格上漲的新聞報道一樣,市民和農民在其中的話語權具有著明顯的不同。首先,把這一現象當作一個重大的新聞來看待,本質上就是不認同菜價應該上漲,在當前很多生活必需品輪番上漲的背景下,農產品的價格就應該處于一個低價的水平,農民的付出就應該是這個社會發展的犧牲品。這樣的認識存在于很對城市人的思維中。從對這件事情的關注度中,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以市民話語為主導的新聞傳播。幾乎所有的媒體都是大篇幅的關注了在菜價上漲過程中市民的感受,菜價上漲對一個城市家庭每月支出的影響,對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影響,對國家CPI的影響。這些分析讓我們很及時的了解到城市居民在菜價上漲這樣一個新聞事件中的話語聲音。而反觀農民的聲音,在新聞報道中明顯的份量不足。農民處于生產鏈條的最低端,所有的生產要素的價格變化對他都有影響,比如農資價格的上漲、災害天氣的影響、市場信息不靈通帶來的損害,這些不利因素所帶來的危害最后都會讓農民來承擔。價格上漲很有可能只是市場經濟里自發調節買賣雙方利益平衡的一種經濟現象,但對農民這些深處實際利益的報道和表達,很多媒體做得都是遠遠不夠的。不僅是菜價上漲的報道,幾乎每一輪的農產品價格上漲的過程中,市民的聲音都是占主導的,而農民的聲音則顯得很弱小。
在電視新聞傳播中,農民的話語權相對弱小,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相對于城市居民而言,農民這個群體比較分散
這個分散一方面指他們居住的地域比較分散,另一方面指他們的輿論表達比較分散。一個集中的群體,在他們遇見公共社會事件時,在他們的共同利益遭到侵犯時,他們會及時準確的形成一些共識和對策,這些共識很容易通過媒體表達出來,形成輿論強勢,形成社會關注,進而推動事情的解決。而一個分散的群體,則很難形成一個輿論的集中表達,信息的反饋和意見的表達上則會在過程中損失很多,最終形成被媒體忽視或淡化的現象。這樣的現象表現為:在城市里,市民的利益受到輕微的傷害就有可能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而在農村,只有當農民的利益被侵害到已經無法生存、或受損面積已經達到不能不管的局面時,農民群體的訴求才會被媒體所關注和傳播,這是明顯的聲音不對等。
2、城市居民和農民對意見表達手段的掌握能力有明顯的差別
城市居民受過良好的教育,掌握著先進的技術,并且擁有著和媒體溝通的渠道。這些便利條件都決定著當遇到新聞事件時,或自身的利益受到損害時,城市居民可以主動的采取措施來完成他們的意見表達,并推動事情的解決。而農民群體則相反,文化程度的不高,使他們基本不會利用新聞媒體去幫助他們表達心聲,再加上他們對現代通訊、網絡等技術的陌生,更使他們在手段上的運用力不從心。各種條件的落后,使得農民這個群體在新聞傳播的意見表達上處于弱勢地位。
3、從媒體角度來說,更關注城市
城市居民處于媒體的身邊,時時刻刻對媒體從業人員發生著不同程度的影響,而農民群體相對較遠,聯系較少,他們的變化也很難及時傳遞到媒體從業人員那里。采制一條新聞,對于媒體記者來說,農村偏遠,時間和精力的耗費要遠遠大于城市內,成本代價較高。同時,城市居民群體經濟實力較強,消費能力遠遠高于農民群體,現代媒體很多背負著沉重的市場收入壓力,這些特征也決定著媒體對城市群體的關注要遠遠高于農村群體。
但是,農民群體畢竟是中國最龐大的一個群體,尤其是在通訊傳播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農民的聲音不被及時的傳播、農民的利益不被充分的保護,我們的國家就會出現許多重大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貧富差距將不斷擴大,社會穩定將面臨嚴峻考驗。所以,保護農民在新聞傳播中的話語權在今天就至關重要。
如何保護和加強農民在新聞傳播中的話語權,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強。
首先,還是觀念意識的改變。要充分認識到農民這個群體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這個群體里發生的事情,發生的變化是和我們整個國家的發展緊密關聯的,是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事實也是如此,今天農產品價格的波動、糧食產量的多少、農民收入的增長速度等,無一不關系到國家的整個經濟發展狀況、無一不關系到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很多田間地頭的事情都直接連接著國際市場,連接著多個行業的方方面面。這樣緊密的關聯度決定著三農的題材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不再是僅靠收視率來作為評價標準的。
其次,關于農民的報道要進一步改變。今天的中國農業已經成為世界大市場的一部分了,農產品的價格波動、產量多少直接關聯著國內國際市場,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影響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在這樣的變化中,我們的新聞宣傳更需要一個經濟的眼光和國際的視角,我們的報道更需要具有貼近性和服務性,要深入了解這個群體他們都在想什么,了解這個群體他們都面臨著哪些困難和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的報道需要關注他們的需求,幫助他們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意見和聲音。來自基層的普通農民的聲音往往會成為農業新聞最真實也最具有影響力的亮點。
最后,我們的媒體應該在分眾化方面進一步向農民這個中國最大的群體傾斜。應該看到,城市居民所占有的媒體資源遠遠大于農民,我們絕大多數的電視節目、報紙網絡都是針對城市群體的,而針對占人口多數的農村群體的節目、報紙、網站卻很少,這需要政府部門進行調控,運用政府的手段去調節資源的投放,去挖掘、調動農民這個群體里的新聞宣傳的市場,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才會逐漸把這個市場做大做強,農民的話語權才會真正得到保護和加強。
(作者單位: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