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健康人格是早教核心
6歲之前是孩子發展最為迅速的階段,這個階段為一生奠定了基礎。那么,在這個最為重要的階段,應該讓孩子學習什么呢?孫云曉指出,學前教育的核心應該是道德智能的培養,是健康人格和良好習慣的培養,而不是傳授知識。
韓國前教育部長、首爾大學教育專家文龍鱗曾經給年輕父母們的忠告是:學做人是成才的第一課,道德智能是決定人生成敗的關鍵。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教會他們如何做人。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現,什么樣的人是幸福的?是那些學歷高,學習成績好的人嗎?不一定。往往那些善解人意,有責任感,誠信,有創造力的人,他們的幸福指數很高。而后者其實就是因為具備了一種健康的人格。而這種健康的人格,一定是跟他的童年教育密切相關的。
那么,什么樣的孩子才有健康的人格,或者健康人格的標準是什么?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指標:第一是有愛心,這是最重要的一條;第二是熱愛學習,主動學習;第三是有責任感;第四是有自我克制的能力,或者自我管理的能力;第五是能夠尊重他人。
寓教于樂,邊玩邊學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他們的最大快樂。我們要抓住這個時期的特點,通過各種游戲來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讓孩子在游戲中學會觀察,發展注意力、觀察力、動手能力。很多父母認為,只有教授孩子文化知識才是智力開發,游戲屬于體力活動,無益于智力,其實不然。”劉盈說,游戲對于開發孩子智力有五大益處:游戲中歡樂、活潑的氣氛,是孩子主動性、創造精神和思考能力養成的重要環境條件;游戲有助于孩子快速反應判斷能力的形成;有助于想象和思維能力的發展;能夠培養孩子對體力和智力活動的興趣,激發求知欲望;益于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自信心和努力達到目的的意志力,這是孩子成材極重要的心理品質。
寓教于樂不僅是早期智力教育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也能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劉盈建議,為了收到更佳的效果,父母可以把游戲與啟迪孩子思維結合起來,在游戲過程中向孩子提出各種問題,讓孩子思考。另外,父母還要細心觀察孩子在游戲中的表現,從中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從而培養其在某一方面的特長。
“體商”培養,家長要學會大膽放手
0~6歲是孩子進行體育鍛煉、培養“體商”的敏感期,尤其是0~3歲,是孩子運動發育非常快的時期。孩子在這個期間,相繼學會抬頭、翻身、坐起、爬、行走、跑步等。作為家長,首先應該了解孩子各生長階段的特點,為寶寶每個階段的運動鍛煉提供適當的引導和幫助。會走路了,就讓孩子多走;會跑步了,就放手讓孩子到戶外多跑。只要孩子的體能跟得上,且情緒愉悅,家長就應鼓勵孩子多運動,多出汗。
讓孩子早期多接觸體育鍛煉的好處不僅僅是促進四肢靈活、協調,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從中鍛煉力量、速度、耐力、毅力和協調性,幫助孩子塑造勇敢、堅強的品質以及快樂、自信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