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
27歲的林女士,從去年底就開始經常覺得心臟不舒服、人也很煩躁。到醫院一做心電圖發現是心臟早搏。她吃了好幾種治療早搏的藥物,可效果都不理想,兜兜轉轉了幾個醫院,最后查出原來她患有甲亢,正是甲亢引起了心臟早搏。心內科專業醫生介紹,年輕人若出現早搏,要首先排除是否有甲狀腺疾病。一般來說,甲狀腺疾病得到治療后,心臟早搏也隨之緩解甚至消失。
心臟早搏并非都是心臟病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方咸宏介紹,心臟早搏是主動性的異位搏動,是較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早搏雖是心臟的不規則的跳動,但早搏并非都由疾病造成。情緒緊張、激動、焦慮,過多地吸煙,大量地飲酒、喝濃茶,甚至便秘皆可引起早搏。但多數人無不適的癥狀,或僅僅感到心“蕩”一下,或心臟扭動一下等感覺。一旦這些誘因被拿走后,早搏也隨之緩解或消失。如果24小時內早搏次數低于200次則認為是偶發性早搏,不需要干預。
5%早搏由甲狀腺疾病引起
頻繁的早搏,大多使人感到心悸、胸悶、疲乏等不適。如果早搏次數過多,則提示可能由疾病引起。早搏多數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易發生早搏的心臟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肺源性心臟病、心肌炎等。此外,其他疾病也可能引起早搏,甲狀腺機能亢進、貧血、低血鉀等。方咸宏介紹,在門診就診的初發早搏患者中有5%都是由甲狀腺疾病引起。如果是年輕的心臟早搏患者就診應該首先排除是否有甲狀腺疾病,不過這點在基層醫院容易被忽視,由于沒有找到原發疾病,患者的早搏治療效果也不好。
方咸宏提示,甲狀腺疾病引起的早搏與心臟疾病引起的早搏從心電圖上比較難區分,但如果患者做甲狀腺相關檢查,則能看到明顯的指標異常。此外患者除心臟的不適感外,還有易發脾氣、吃東西多、睡眠少等癥狀。一般來說,甲狀腺疾病得到治療后,心臟早搏也隨之緩解甚至消失。
頻發早搏可藥物、射頻干預
對于頻繁的早搏,除了要對引起早搏的原發疾病進行治療外(一般來說,改善原發病后,早搏也會相應緩解),對于早搏本身也可以進行干預。如果不加干預的話,頻發性早搏,尤其在心臟病基礎上可能演變為嚴重心律紊亂,或可能導致心臟變大,甚至心力衰竭。
方咸宏介紹,正常人24小時總心跳大概10萬次,如果早搏次數超過1萬以上,藥物治療無明顯減少,病人不能耐受或不愿長期服藥,可以考慮微創射頻消融術治療,手術時間僅1-2小時,需住院2-3天觀察,90%以上病人可獲根治。早搏是因為心臟內某一部分的興奮性過高而引起,射頻消融術就是找到這些“興奮點”后進行消除,從而可以改善早搏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