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仁科
摘 要:如今,電影的藝術性與商業性博弈日益顯現,電影強調具有藝術價值,就會面對慘狀的票房;電影要是具有很好的票房,那在藝術價值方面就會很欠缺,就會落入“俗”片的評價之中。兩者處于一種博弈斗爭之中,如何能有效地解決電影的藝術性和商業性的融合問題,是當前中國電影業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中國電影如何改變發展現狀,需要為之探索的方面。
關鍵詞:電影;藝術性;商業性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6-0077-02
一、引 言
中國電影業從建國初到現在已經有了相當大的發展和進步,然而面對當今社會和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精神文化需求增多,以及世界電影產業對我國民族電影的嚴峻挑戰、特別是美國好萊塢電影工廠對我國廣闊電影市場的覬覦,而本國電影發展緩慢,與其無論是在制作水平還是藝術水平都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導致本國觀眾的大量流失,特別是青年一代的觀眾,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好萊塢電影。因為中國電影在過去的大部分時間里是受國家控制,強調服務功能,更多表現的是把電影當作一種灌輸意識形態的工具,重點也放在了電影的藝術性表達方面,把時代的精神如何更好的藝術性表現出來,這成為了電影在創作整個過程中為之強調的根本。電影的商業效益,也是近十幾年發展起來,并越來越占據重要地位的一項產業,相比過去完全不強調電影的商業效益,票房多寡,除去部分電影有部門支持之外,更多電影被推向了市場化運作,商業性也凸顯其地位。而如今,電影的藝術性與商業性博弈也日益顯現,電影強調具有藝術價值,就會面對慘狀的票房;電影要是具有很好的票房,那在藝術價值方面就會很欠缺,就會落入“俗”片的評價之中。兩者始終處于一種博弈斗爭之中,如何能有效的解決電影的藝術性和商業性的融合問題,是當前中國電影業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中國電影如何改變發展現狀,需要為之探索的方面。
二、追求藝術性與商業性的結合
從電影的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出,電影藝術地位的提高并不是以否定或削弱電影的商業性為前提的。而是相反,二者始終處于同步發展的趨勢,電影的藝術性總是伴隨著電影商業性的需求而逐漸加強的[1]。而兩者其實是一起發展和進步的,是并行不悖的。美國好萊塢的許多經典的電影,都是融藝術性和商業性于一身,就很好的解決了電影的藝術性和商業性的融合問題。商業電影也同樣具有思想性和藝術性,而真正優秀的商業電影從來都是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統一。藝術電影也同樣需要一些商業元素來給其增添藝術效果,增強觀賞性,從而實現更好的藝術價值的同時也實現其商業價值。可以說一部成功的影片,其商業性和藝術性是相鋪相成的。這種商業性與藝術性的融合統一,要求電影的藝術性是建立在充分理解目標觀眾群的觀賞需要和市場需求的基礎上的整體藝術觀。如果沒有這種整體藝術觀,對藝術性上表現出來的缺陷不重視,到最后就一定會反過來影響影片在商業上的成功。從此可以看出電影的兩個屬性其實是息息相關的,任何其中的一個屬性有缺陷,都會影響電影整體價值的實現。
電影的藝術性和商業性的爭議,其實就是在于電影的價值有精神影響和經濟效益兩個方面的內容,使得電影的評價也主要從這兩個方面展開。首先,對于電影的生產者和發行人,肯定是以追求電影的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其次,對于觀眾、藝術家和導演們,電影的藝術性應該是他們的第一追求[2]。如果否定電影的經濟效益,則會使得電影的生產失去動力;而否定電影的藝術性和精神內容,則會失去觀眾。因為要想取得經濟效益和實現票房,就必須要有特色,要能吸引觀眾來作為前提,而真正能吸引觀眾的其實就是其藝術性,藝術性的提高無疑會更有利于電影的經濟效益的實現。從這方面來說,兩者不是對立的,更應該是統一的。在當今商業化語境下,如果只重視電影的商業性,只追求電影的高票房,忽略其藝術性,或者只注重電影的藝術性,一味地追求高雅,都不是電影發展的真正途徑。只有把兩者真正的統一起來,注重商業性和藝術性的融合,才能創作出真正的優秀影片,使得電影成為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統一體,在具有藝術價值的同時,也能實現經濟效益和票房收入,這樣的良性循環將會推動電影的健康、持續、良好的發展,對整個電影的發展將有重要的作用。
而在中國現階段,就是要真正的找到藝術性和商業性的結合之路。在充分發揮本民族文化資源優勢的同時,也要注重電影的商業化包裝。如果能夠創造性地利用中國的傳統文化資源,不僅包括題材方面的資源,而且也有價值觀、審美觀方面的資源。與此同時對中國的文化傳統進行合理的包裝、整合、輸出,并采用符合國際文化消費市場規律的策略,那么中國電影就能在充分占領本土市場的基礎上,又能在國際、海外市場上占據一個重要的位置。作為西方文化的一個不可或缺的互補品和文化參照,發揮東方文化的魅力,就有機會進入西方電影的主流消費市場,進而成為一支重要的外來力量。
而堅持以本身的文化特色為中心,發揮自身的優勢,其實就是要以我們國家文化資源和藝術資源為基礎,再此基礎上進行商業化的包裝,再來開展國際化營銷。其實就說明了一點,那就是我們國家電影要走出去,關鍵還是要開發電影的藝術性方面,再結合商業性的改造和包裝,以適合世界各國人民的審美需要和消費需求。也就是說要真正的處理好電影藝術性和商業性的結合問題,這也正是我們現在應該積極思考的。
三、調整電影產業政策
在中國,由于特殊的歷史原因和背景,使得電影這門藝術在中國主要發揮的是宣傳和教育的作用,強調為人民服務,為黨和國家服務。電影的創作主要強調其思想性和教育意義,而忽視電影的商業性和票房價值。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今天,電影產業作為一門新興產業,對社會和經濟的作用日漸突出,從美國文化產業對其GDP增長的貢獻就可以看出。所以我們國家應該轉變觀念,應同時重視電影的藝術性和商業性,發揮電影的宣傳作用的同時也發揮其商業作用。由于之前的各方面政策對電影的限制和控制比較的嚴格,比如每部電影都必須經過中國廣播電視電影總局的審核之后,才能進入影院和進行發行。可以說對電影產業限制很嚴,所以現在就應該盡量調整電影產業的相關政策,加強相關的政策支持,使得中國的電影能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從而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和應對國際市場的競爭。相信只有加強國家政策的支持,才能使中國電影更好的發展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四、注重導演和觀眾的培養
電影創作主要是導演發揮著主導的作用,電影能否成功也和導演有著莫大的關系。而加強新一代導演的培養,則對于中國電影的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現在,中國商業電影才剛剛起步,其中以馮小剛為代表,他的電影在票房上成績斐然,是內地較早意識到市場和觀眾力量的導演[3]。然而,其他的大部分導演則主要還是拍藝術電影為主,并且即使拍商業電影,但票房成績卻仍不理想。而電影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導演的創作水平,則與競爭的成敗直接相關,相信只有能使電影藝術性和商業性完美結合的導演,才能獲得更多的觀眾,實現更大的價值,更好的參與國際化競爭,也才能使得中國的民族電影進入國際市場來實現價值,所以加強我們國家新一代導演的培養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才能使得我國電影持續健康的發展。
隨著電影的創作水平提高了,作為觀眾也同樣需要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和審美水平。只有當觀眾具備了一定文化知識和影視賞析知識之后,才能更好的理解電影所要表達的思想、觀念以及電影的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也才能更好的欣賞和評析,從而為電影發展多提寶貴的意見,這樣才有利于電影的提高和進步。根據傳播學理論中的受眾定位理論,加強對特定受眾的培養,也能使受眾對一類電影或者是某些導演充滿興趣和熱愛之情,就能保證穩定的票房收入,也就能建立起相關的電影品牌或導演品牌。而如果能真正的建立品牌和發揮品牌效應,就能保持人們對本民族電影的喜愛,這對于面對國際電影的競爭,保證本國電影的持續發展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
五、結 語
為了中國電影的進步和國際化發展,就必須正確的處理好電影的商業性和藝術性的矛盾問題,積極把兩者統一起來,共同為電影創作和發展服務,從而創造出既能滿足國人們的審美需要,同時也能滿足世界其他地區人們的共同審美需要的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于一體的優秀作品,實現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的雙豐收,這樣中國電影才能更好的立足于世界電影之林,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和宣傳本民族的文化、藝術和民族精神的機會。當今,中國電影的發展,就是要正確認識電影藝術性和商業性的矛盾統一問題,走出一條中國電影發展的特色之路,中國電影就能獲得更好的發展,并在國際市場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參考文獻:
[1] 馮果.電影藝術性的確立[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
[2] 周留軍,王靖.中國電影的突圍之路——兼談藝術電影與商業電影的特點[J].電影評介,2008(7).
[3] 尹鴻,唐建英.馮小剛電影與電影商業美學[J].當代電影,2006(6).
[4] 尹鴻.全球化、好萊塢與民族電影[J].文藝研究,2000(6).
[5] 尹鴻.全球化背景下中國電影的國際化策略[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