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30年合資合作的“磨合”后,對中國已有更加全面和深入了解的跨國車企在中國開始了新一輪的戰略調整:從產能布局、運營模式,到本土化進程……涉及到汽車產業的方方面面,其力度甚至比中國本土企業更為激進。
與以往相比,本輪戰略調整呈現出幾個更加鮮明的特征:首先,明顯加快的本地化進程,對于跨國車企來說,更深程度的本土化改進與多維度的全方位投入,已不再是選擇而成為必需;其次,更加注重對于中國市場的研究,跨國車企甚至開始研究中國“80后”的需求為其量身訂制產品;第三,品牌宣傳和營銷力度明顯加大;此外,跨國車企繼續在擴張中國產能,其投資的重點也明顯向二三線城市和中西部地區轉移,而這些地方曾經是中國本土企業的“領地”。
在全球經濟復蘇前景尚不確定、中國經濟仍能保持較高增速的背景下,中國汽車市場仍將保持增長,前景依然被看好,這對任何一個企業都非常具有吸引力,換句話說,不重視中國市場的企業生存將遇到困難。與此同時,跨國車企在中國的競爭環境已經發生變化,節能環保法規日趨加嚴、交通擁堵日益嚴重從而導致的限購擴大、中國品牌企業的競爭力的不斷提高,這些都預示著競爭將愈發激烈。
一方面是市場的誘惑,另一方面是競爭的激烈,調整在華策略、深耕中國市場是跨國車企的必然選擇。
雖然跨國車企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中國市場,他們到中國的目的也很明確——賺錢,但跨國車企的發展也在某種程度上帶動著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與狼共舞”中,中國本土汽車企業在不斷發展、壯大,與跨國車企相比天然地更熟悉中國的政策、人文環境,也更能夠適應復雜而多變的中國市場。面對跨國車企咄咄逼人的戰略調整,中國車企將如何應對?從這個意義上說,觀察和分析“跨國車企的中國戰略”,研究其發展路徑、戰略思路和市場策略,對于中國車企不乏借鑒意義。這在兩者即將短兵相接的當下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