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冰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和文化事業的飛速發展,優秀的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不斷涌現。主持人應該是一臺節目的“總導演”或“總指揮”,同時又是一臺節目的具體“操持”者,這種特殊的角色對其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即不但應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廣博的知識積累和嫻熟的業務技能,還應努力形成為廣大受眾所喜愛的獨特的個人風格。
【關鍵詞】廣播電視節目 主持人 綜合素質
廣播、電視,作為現代化的傳播媒介,已深深介入當代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隨著廣播、電視傳播事業的日益發展和普及,近些年來,我國許多電臺、電視臺都開辟了專欄、板塊節目,并設置了節目主持人,而廣大觀眾對節目主持人也由最初的新鮮好奇發展到評頭論足,并提出新的要求和期待,表現出明顯的好惡傾向。面對這種情況,從理論上對節目主持人及其基本素質進行探討就顯得尤為必要。
一、節目主持人的產生背景
據記載,1928年,荷蘭開設了世界上第一個短波電臺節目,其中有一個名為“歡樂的電臺”欄目,由艾迪·勒達茲主持,從此有了“主持人”這一稱謂。在我國,主持人和主持人節目的誕生僅有短短的二十多年時間,但迅速完成了從初創階段到發展階段的兩次飛躍。以曾為我國電視節目主持事業做出杰出貢獻的資深節目主持人趙忠祥、沈力等為代表,涌現了一大批璨若群星的“金話筒”;以央視的《焦點訪談》、《新聞調查》、央廣的《直播中國》《海陽現場秀》等欄目為代表,涌現了嚴格意義上的大批主持人節目。這些主持人和主持人節目得到廣大受眾的認同和歡迎,并在社會生活中顯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節目主持人的形象困境
有人對節目主持人做了如下定義:“在廣播或電視中,出場為聽眾或觀眾主持各種節目的人,叫做節目主持人。主持人不是表演者,也有別于新聞通訊和文章的播報者。主持人是以他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個性,直接面對聽眾或觀眾的人。主持人在節目中處于主導地位,它的主要職責是組織、串聯一次節目的各個部分,但也可以直接向觀眾或聽眾傳播信息。或解答問題,或介紹知識,或提供娛樂,總是以第一人稱‘我的口氣,與聽眾或觀眾交談。”①筆者認為,這個定義有三點值得重視,且對實際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首先,節目主持人不同于一般的舞臺或影視演員,這當中最大區別在于:演員要受制于導演和腳本,而節目主持人至少應該參與一次節目的立意、構思、采訪、制作,甚至要在其中拿主導意見,充當總指揮和總調度的角色,有時候,他們干脆自己拿出“腳本”。從這個意義上說,節目的主持人與導演以及腳本不是分離的,在許多情況下,這三者之間要有一定程度的統一。
其次,主持人與播音員或報幕員也有很大的區別。對于節目來說,主持人“當家作主”的內涵是明確的。顯然,傳統意義上的播音員、報幕員在節目中不具有這種“主導”地位。中央電視臺《新聞1+1》的白巖松、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的胡一虎、天津臺《非你莫屬》的張紹剛,就能夠給觀眾一種自主選擇與取舍的感覺。
第三,主持人還要以自己的身份、個性來面對受眾、吸引受眾、取信于受眾。“身份“是一個人作為社會系統的一員被要求扮演的角色。有學者指出:“人”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面具”,這就意味著每個人無時無處不是在有意無意地扮演著某個角色,或以某種身份出現②。一般來說,人們對節目主持人的期待是:真誠、熱情、大方、穩健、機敏、睿智。要滿足受眾的這種角色期待,節目主持人要有一個角色積累的過程。
三、節目主持人應具備的素質
個性即風格,它是節目主持人在把握某一類型節目形式和內容的基礎上,綜合素質的體現。那么,做一個受大眾歡迎的節目主持人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呢?
1、應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強烈的導向意識
這是面向全體新聞工作者的要求,主要包括黨性原則、政策理論水平和分析判斷能力。
黨性原則是無產階級新聞工作者要堅持的首要原則,也是節目主持人政治素質最重要的準則。堅持黨性原則,就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要堅持實事求是,以正面宣傳報道為主的方針,嚴守新聞宣傳紀律。吳郁老師曾經提出:“新聞評論節目主持人應當具有記者和播音員相結合的新聞素質和語言能力。而正義體現著一名優秀記者的品格。”③
一個優秀的節目主持人還應有較高的理論政策水平。著名播音員夏青老先生在世時經常強調新聞工作者應有一定的理論修養和政策水平。他每次外出回京后,第一件事就是學習當時下發的政策文件,研究、領會理論政策問題。
2、應具備廣博的知識積累,高雅的文化品位
一個有水平、優秀的節目主持人,一定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他的談吐往往具有一定的深度、縝密的邏輯結構、翔實豐富的史實和時事資料、新鮮獨特的見解,這就要求主持人要有廣博、完整、嚴謹的知識結構,對節目所涉及的學科具有一定廣度和深度的理解。因為廣播、電視傳播的內容非常豐富,而主持人面對的是各行各業、人數眾多、層次各異的受眾群體,他們提出的問題、關心的問題、涉及的問題也各不相同,因此,主持人必須有多種知識的儲備。
3、應具備嫻熟的業務技能,自如的主持角色
一名優秀的節目主持人必須具備記者的新聞敏感、膽識和頭腦;具備編輯的細膩、巧手與匠心;具備播音員的標準普通話、正確的發音和播音水平;具備電視節目制作人員的技術;具備評論員的分析判斷能力和理論政策水平。具體說來要強調以下幾個方面:
(1)要有明確的新聞意識。從央視的《焦點訪談》、《新聞調查》到鳳凰衛視的《新聞今日談》、央廣的《新聞縱橫》等節目,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目前節目主持人中最激烈的競爭是這些新聞類節目的競爭。要做一名合格的節目主持人,就要辨清新聞價值,找好新聞角度,熟練地掌握、運用新聞體裁,而不能被“導演”操縱,要有獨立的自我,成為真正的節目“主持”人。
(2)要有出眾的語言水平。合格的節目主持人,應該是一名語言大師。現在有些節目主持人語言功底不扎實,讀錯字、詞不達意、跑題以至于故弄玄虛、油腔滑調、詞匯貧乏、語句不連貫、語流不清晰、頻繁使用語氣詞如“嗯、啊、哈”等現象經常出現。更有甚者有意模仿港臺腔調,說話嗲聲嗲氣的現象在一些省市廣播電臺、電視臺中也時有出現,并冠之為貼近受眾、有親切感。這是對節目主持人和主持人節目的莫大誤解。漢語是世界各種語言中最豐富多彩的語言,作為一名節目主持人應該成為弘揚民族語言、維護祖國語言文字健康和純潔的楷模。
(3)要有敏捷的應變能力。主持人應善于交流、思維敏捷、遇事不亂、能用幽默俏皮的語言化解某些突發的意想不到的場面。
(4)要具備鮮明的個人風格。個人風格是指藝術家個人的特色,是獨有的,與眾不同的。主持人的風格主要指他的言談舉止、氣質、閱歷、經驗、觀念、愛好、興趣、修養、特長等等。主持人的這種個性與風格應體現在不同類型的節目當中并與之融為一體。如:新聞節目,主持人應較為嚴肅、莊重;少兒節目,應當活潑,具有童真童趣;文藝節目,則應是充滿歡快與輕松。總而言之,節目主持人不能千人一面,眾口一詞,而應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風格各具,異彩紛呈。
(5)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節目主持人應該在最大限度上參與節目的策劃,包括立意、構思、采集素材、撰寫或簡或繁的腳本、形象設計,當然包括參與播出。可以說,參與節目策劃的程度深淺是衡量節目主持人成熟度的重要標志。”④主持人在節目中處于中心地位,對節目的全過程負責,同時又是以社會為背景和舞臺進行節目組織的,不但自己要設計好節目,還要組織一批人協同合作。
(6)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節目主持人應該具備必要的心態,把自己的心理錘煉成節目的熔爐,與節目融入同一時間和空間。進入演播室,就能將自我意識、心理狀態調整到節目中去,與節目所要求的氛圍、情緒達到高度一致。
(7)要具備嚴格的自律意識。主持人應自覺遵守《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主持人集組織、采訪、編輯、制作于一身,主持人既是外勤記者,又是內勤編輯。主持人外出采訪,既是執行采訪任務,同時也代表著所在新聞單位的形象。因此,主持人應該時時嚴于律己,自覺地把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反映群眾呼聲視為自己的職責,盡心盡力地為黨和政府為人民大眾做好宣傳輿論工作。
綜上所述,在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廣播、電視事業得到越來越飛速的發展,聽眾和觀眾的欣賞水準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廣大節目主持人在層出不窮、豐富多彩的節目中提供高層次、高品位、高水準的主持,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進社會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①《新聞工作手冊》,新華出版社,1985:630
②科瑟:《社會學思想名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406
③吳郁:《主持人語言藝術》,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1999,10
④陸澄,《主持人與主持人節目策劃》,《中國廣播電視學刊》,1998(10)
(作者單位:中國寧波網)
責編:劉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