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al E. Belicove

“大數據”,顧名思義,指數據總量巨大,類型多樣且信息傳播速度快的數據庫體系。那么“大數據”到底有多大?IBM曾做過統計,世界上90%的可用數據,僅用過去兩年時間便產生了。
數據之所以變得越發龐大,主要源自機器的介入。從智能手機和自動傳感器到每一次鼠標點擊和鍵盤輸入,在這些簡便無聲的數據收集過程當中,每天會處理大約2.5EB的數據。
如何處理好這些數據,從中獲得有意義的結論和幫助,已經成為許多公司尤其是科技領域的初創公司非常重視的事情。他們借此整合公司多樣的數據子集來助其開發項目。因此,《Entrepreneur》雜志特別請到來自圣馬特奧,開發大數據分析軟件的公司Guavus的創始人兼執行總裁Anukool Lakhina與讀者一起分享,如何有效利用大數據。
大數據最厲害之處在哪里?
當然是“得知當下狀況”,也就是對即時數據的掌握。如果你的業務能夠從數據收集中預見到發展前景,你通常能很快地將所獲得信息及時分類并做出明智的決策,最終采取及時準確的行動。或者也可以說你研究數據后所看到的再也不是過去發生的事,而是此刻正在發生的事。這能讓你準確把握市場動向,快速改進服務,降低成本,節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公司發展就會出現更多的機會。
如何得到這些數據?
首先,整理出已有的數據,再看你想要獲得什么樣的數據。這需要你動用幾乎所有服務性軟件(比如Salesforce一類的CRM系統)、Excel表格、合伙人相關信息、銷售單據,以及其他任何可用來收集信息的設備與設備上的內容。
之后,將這些數據聯系整合到一起。這樣有利于做出更及時、更有說服力的決定。做這項工作最簡單的方法是從一個具體問題開始。比如你想在每周二開展促銷活動,設立這個目標后,你就要收集所有數據來策劃這個項目。一旦你理清并且整合好這些數據——包括線上銷售額、社交媒體上的宣傳數量等,你的業務反應周期就能很快縮短。
具體舉個實例?
比如一個獨立咖啡店老板整合了各種資源和線下數據,包括用戶的飲品習慣、地理定位、信用卡消費記錄等。這些數據就能幫助咖啡廳提升自身的個性化定制市場,增加促銷機會。如那些送小孩上學后經常來咖啡廳喝一杯的母親,就可以在課外時間享受到免費獲得一杯兒童裝熱巧克力的優惠。
處理大數據有哪些必備工具?
在很多情況下你和員工已經多多少少使用過大數據工具了,例如用戶信用度統計、銷售記錄、網絡分析以及CRM數據庫。關鍵是如何能夠在一個簡單易懂的應用中將這些數據聯系起來,讓所有人都能夠看懂和利用這些數據,改變曾經只有數據專家才能夠看懂的局面。
譯 | Cross 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