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頭和創業公司的關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和諧”——我們說的是2013年的中國。阿里買公司,百度搶公司,騰訊繼續通過資本運作改善自己山寨大王的形象。投資與并購,正在成為中國互聯網巨頭的新戰略。這對創業者們當然是好消息。在經歷了被山寨、被挖人的“行業主旋律”之后,“屌絲們”終于有機會可以在談判桌上與“高富帥”談判了。
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巨頭們也不是慈善家。巨頭的錢該不該拿?應該怎么拿?拿完之后有哪些陷阱?對于那些準備“賣身”的創業者而言,這些問題既關乎公司的未來命運,也關系團隊的現實利益。餡餅與陷
阱同在。
繼2011年11月刊《創業邦》推出“賣掉公司”專題之后,本期我們再次關注這個涉及眾多創業者切身利益的問題。我們相信,在新的產業變局下,這個話題有了更多的討論價值。這個專題中,既有剛剛痛心賣掉公司的創業者,也有已經經歷過整合之痛的過來人。或許,他們今天的經驗與教訓,就是你明天與巨頭談判的隨身小抄。
2013年4月,傳阿里正式收購友盟,交易價格8000萬美元。
同時丁丁網獲得阿里增持,并將在產品端與支付寶打通。
5月,高德宣布阿里以2.94億美元入股,成為第一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