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煥松等



對于在2012年仍然掙扎在嚴峻經濟形勢重負之下的整個歐洲而言,如何應對不斷減少的防務預算仍是其主題。
幾大要聞越來越引人關注。北約“智能防御”和歐盟的集中共享計劃作為試圖阻止歐洲軍事能力可能大幅下降的手段之一而引起各國關注;迫在眉睫地從阿富汗撤軍也越來越引人關注,歐洲幾個主要國家決定加快退出這場沖突。
西方與俄羅斯在彈道導彈防御上的對峙仍在僵持之中。與此同時,歐洲各國之間邊境(包括敘利亞和納戈爾諾一卡拉巴赫地區)沖突的幽靈將給邁向2013年的歐洲帶來許多挑戰。
阿富汗仍然主導著歐洲防務,因為大多數歐洲國家仍在阿富汗駐軍,2014年結束國際安全援助部隊使命一直是許多國家領導人和國防部長關注的一個重要命題。與此同時,對金融問題的憂慮已經影響到防務預算,導致一些主要裝備采購被取消或削減。
對英國而言至關重要的是,國防部2012年5月宣布,在其采購預算中已關閉了一個資金無法落實的總額達380億英鎊(約610美元)的“黑洞”。削減經費和項目使得英國解決了預算不足的問題,盡管這種努力是痛苦的,但卻普遍獲得好評。
在過去幾年,歐洲各國國防部長的地位一直岌岌可危,2012年也不例外。捷克共和國、愛沙尼亞、法國、格魯吉亞、希臘、挪威、荷蘭、羅馬尼亞、俄羅斯以及塞爾維亞等國的國防部長都進行了更換,而包括英國在內的幾個國家則更換了國防部一些高級官員的職位。
在土耳其,敘利亞沖突迅速升級,繼續導致普遍擔憂,使土耳其將越來越多的軍隊部署到敘利亞邊境以防止沖突蔓延到土耳其境內。局勢在去年11月發展到高峰,當時安卡拉當局正式要求北約將雷聲公司“愛國者”防御導彈部署到土耳其,以保護其不受敘利亞可能發動的導彈襲擊:這一舉措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海灣戰爭中使用過。隨后,北約于12月4日批準了這一部署要求。
總之,2012年對土耳其來說是動蕩的一年,庫爾德人民黨在南部和東部叛亂的內戰大幅升級。土耳其政府為取得對軍隊的政治權而做的努力在9月達到了頂峰,給數百名現役和退役軍人因參與所謂的“大錘行動”軍事政變定了罪。但政府采取的上述行動是極具爭議的。
由于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仍對有爭議的納戈爾諾一卡拉巴赫地區問題爭執不休,沖突從未遠離高加索地區。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的局勢因一系列邊境沖突而惡化,甚至險些再度爆發戰爭。
與此同時,在南奧塞梯戰爭結束僅僅4年之后,11月格魯吉亞新任總理畢齊納·伊萬尼舍維里與總統米哈伊爾·薩卡什維利之間的政治斗爭是否會讓國家陷入動蕩又成了一個問題。
在法國,總統領導班子的更換使政治氣候發生了顯著變化。最引人注目的是,法國到2012年底從阿富汗撤軍的承諾以11月宣布法國已正式結束在阿富汗的作戰行動而兌現,這一承諾一度預示著對法國匆忙撤軍的擔憂。
空軍
歐洲大陸在無人機能力上仍遠遠落后于美國和以色列。歐洲主要防務企業沒有一家能提供中空長航時無人機在國內銷售或外銷,而許多國家級項目似乎也都沒有頭緒,這種狀況進入2013年也幾乎看不到任何改善的跡象。
法國和德國現有無人機的數量十分有限,而且近期內能力大幅提高不太可能。英國仍將湊合著用租賃的以色列埃爾比特“競技神”450無人機,在以色列,此類無人機已“墜毀”11架。英國擁有一半主權的“守望者”戰術無人機項目,由法國泰勒斯公司主導并以“競技神”450為基礎,項目已經拖延了一年,幾乎不大可能在2014年從阿富汗撤軍之前按時部署到阿富汗。
除無人機以外,歐洲國家2012年在空軍項目合作領域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最引人注目的是,北約領導人于5月芝加哥會議簽署了一項價值17億美元的北約“聯盟地面監視”項目。經過20年籌備,14個國家,即保加利亞、捷克共和國、愛沙尼亞、德國、意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挪威、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美國和波蘭(2009年5月一度退出,2012年9月重新加入北約“聯盟地面監視”項目),將在意大利西西里島西諾雷利空軍基地啟用首批5架40批次RQ-4“全球鷹”高空長航時無人機。
與此同時,2012年11月北約“戰略空運能力重型空運聯隊”宣布達到全面作戰能力,歐洲11個國家(保加利亞、愛沙尼亞、芬蘭、匈牙利、立陶宛、荷蘭,挪威、波蘭、羅馬尼亞、斯洛文尼亞和瑞典)同美國共同使用3架波音C-17A環球霸王Ⅲ戰略運輸機。
然而,滿足歐洲戰略空運需求的主要平臺仍將是空客軍用機公司的A400M歐洲軍用運輸機,該運輸平臺在2012年取得了很大進展。A400M運輸機于5月獲得歐盟航空安全局的初始機型認證,盡管該機使用的歐洲渦槳國際公司的TP400-D6渦輪發動機因軸承磨損和變速箱問題備受質疑。7月,英國法恩伯勒航展上A400M運輸機被正式命名為“宇宙神”,但8月又傳出新消息,交付首家客戶法國的首批2架生產型飛機因發動機問題推遲交貨。
2012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閃電Ⅱ”聯合攻擊戰斗機項目則在歐洲進展順利。英國訂購的第一架生產型F-35聯合攻擊戰斗機于2012年8月進行了首飛。荷蘭則于2012年4月正式“接受”了其首架生產型F-35A聯合攻擊戰斗機,盡管荷蘭政府4月垮臺之后的政權過渡期內,荷蘭議會投票要求國家7月退出聯合攻擊戰斗機項目。
挪威2012年6月訂購了2架F-35聯合攻擊戰斗機,其計劃最終采購52架常規起降型F-35A聯合攻擊戰斗機。對挪威參與聯合攻擊戰斗機項目至關重要的是,挪威還獲得美國批準,支持將挪威康斯堡防御與宇航公司的聯合攻擊導彈集成到F-35聯合攻擊戰斗機上。估計挪威將在F-35聯合攻擊戰斗機項目上投入600億挪威克朗(約100億美元)。
在丹麥,F-35的命運仍籠罩著不確定性,自2010年以來,該國更換老式F-16戰斗機的計劃一直被擱置。盡管丹麥已經以3級會員的身份在聯合攻擊戰斗機項目中投入了2.1億美元,但迄今尚未簽署訂單。面對F-35聯合攻擊戰斗機潛在成本問題,國內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其他潛在的選擇,如波音公司的F/A-18E/F、瑞典飛機公司的JAS-39“鷹獅”、法國達索飛機公司的“臺風”等戰斗機均在考慮之列。丹麥國防部于2012年11月30日宣布將重新開始競標,最終決定將于2015年年中做出。
瑞典飛機公司的“鷹獅”戰斗機在2012年有喜有憂。重要的是,“鷹獅”下一代E/F型戰斗機的未來得到了保證,瑞典發出了60~80架這種機型的訂單,瑞士下了22架的訂單,使“鷹獅”E型戰斗機的訂單總數高達100架。匈牙利仍在尋求與瑞典飛機公司就14架“鷹獅”C/D型戰斗機租賃條款重新談判,盡管雙方已敲定將租期延長至2026年。與此同時,該公司未能就捷克共和國延長租借14架“鷹獅”戰斗機一事達成協議。2012年12月4日,捷克共和國國防部宣布收到了該公司調低“鷹獅”戰斗機租金10%的修訂報價,有效期至2013年第一季度末。
法國達索飛機公司的“陣風”戰斗機度過了重要的一年,該款飛機在印度戰斗機采購項目中顯然成為了贏家,但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卻未能獲得青睞。
然而,對這種戰斗機未來前景更具重大意義的是,2012年10月公布了法國空軍已接收其首架達到戰備狀態的“陣風”式戰斗機,其裝備了泰勒斯公司的“雙平面電子掃描雷達”型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這標志著在法國,“陣風”作為首款配備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的歐洲戰斗機,擊敗“鷹獅”和“臺風”而奪標。
在巴爾干半島各國,采購新型作戰飛機的努力在2012年也未取得進展。保加利亞替換其裝備的米高揚公司米格-21Bis/UM“魚窩”戰斗機和蘇25K/UBK“蛙足”戰斗機的計劃仍在繼續,2012年10月,保加利亞消息來源稱,該國可能將批準4億美元預算用于更換戰機的計劃,并考慮比利時、德國、意大利、荷蘭、挪威、葡萄牙和美國的戰斗機,瑞典的JAS-39“鷹獅”戰斗機也在考慮之列。
與此同時,羅馬尼亞為替換其米格21“槍騎兵”戰斗機的努力仍在繼續,但目前尚未宣布簽署合同,盡管該國于2012年5月對荷蘭和葡萄牙的競標進行了評估,8月與葡萄牙進行了惟一供方談判。
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兩國都在嘗試購買更新換代的戰斗機,兩國對新戰機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因為它們的米格21戰斗機很快接近服役年限了,但同時卻受到資金短缺和歐盟指責其非公開招標的阻礙。
波蘭是歐洲為數不多的幾個經濟較繁榮的國家之一,仍能維持不斷上漲的國防支出乃至更快膨脹的防務野心。波蘭于2012年3月發布招標,需要26架中型多用途直升機,以替換其米-8/14/17直升機。該項目后來需求猛增,至9月總共達70架直升機,總價80億波蘭茲羅提(約25億美元)。滿足其需求的有西科斯基公司的S-70i“黑鷹”直升機、阿古斯塔一韋斯特蘭公司的AWl49直升機,以及歐洲直升機公司的EC725“野貓”直升機。波蘭空軍7月還宣布將增加訂購5架空客軍用公司的C295M戰術運輸機,使該機型總數最終達到16架。
此外,波蘭還接受了其8月訂購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C-130E“大力神”運輸機的最后一批交貨。10月,波蘭決定撤銷其2010年簽訂的以色列航空公司“航空之星”無人機合同,并計劃在2013年招標采購中空長航時無人機。
陸軍
整個歐洲的地面系統度過了極其平靜的一年,如同去年6月在巴黎舉行的同樣平靜的歐洲薩托利防務展所展示的那樣。
在英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牽頭的“勇士能力維持項目”取得進展,3月通過系統需求審查,5月通過統一基線審查和系統設計審查,正在等待正式批準系統體系結構審查。與此同時,通用動力公司英國分公司牽頭的“偵察特種車輛”項目6月從試驗臺下線,但該項目仍然沒有來自英國國防部的生產訂單,雖然已納入英國國防部《2012年項目審查》經費計劃的核心裝備項目。
從更廣泛的角度看,英國將繼續改革其地面部隊,7月已宣布大幅裁減英國陸軍。英國陸軍部隊將按計劃裁減總共約17個營的編制或轉為預備役部隊,以達到《2010年戰略防務與安全審查》提出的陸軍裁減2萬人的要求。
不過,英國陸軍系統的市場并非全都如此黯淡。利用國防部預算平衡工作(2012年5月完成)之后挪出的資金,英國最后確定簽署合同,追加采購100輛通用動力地面系統公司的“獵狐犬”輕型防護巡邏車?!矮C狐犬”輕型防護巡邏車于5月首次部署至阿富汗,其后又兩次追加后續訂單,8月追加25輛,11月追加51輛。
2012年1月,英國宇航公司的BvSl0鉸接式全地形車與新加坡技術動力公司的“野豬”全地形車在競標中勝出,贏得瑞典替換其部分陳舊By206全地形車的競標。瑞典將出資7億瑞典克朗(1億美元)采購48輛BvS10MKIIB全地形車,此外,還計劃分3次分期付款采購127輛BvS10全地形車。
法國也于2012年10月接收了53輛BvS10全地形車的交貨。此外,法國還將在近期接受法國陸軍的200輛4×4小型防護型車3號,即輕型戰術多用途防護車的最后一批交貨,而追加的100輛小型防護型車的后續合同據認為會因預算壓力而被取消。
挪威陸軍與英國BAE系統公司簽訂60億挪威克朗(約10億美元)的合同,訂購了144輛新造和翻新的CV90步兵戰車。按照總價16億美元的項目計劃,挪威將裝備一支146輛升級或新造CV90步兵戰車的車隊,計劃還包括部分無人駕駛空中和地面運載工具的采購及其訓練、后勤、零配件供應。
2012年10月,葡萄牙取消了其與通用動力公司歐洲地面系統部簽訂的“游騎兵Ⅱ”8×8裝甲車輛合同余部,意即計劃的260輛裝甲車中有94輛不再向葡萄牙陸軍和海軍交貨。出于削減經費的考慮可能是導致葡萄牙做出這項決定的部分原因,而供貨方將會提出訴訟,聲稱取消合同余額的決定是錯誤的。
德國國防部6月宣布,其已將訂購的405輛“美洲獅”裝甲步兵戰車減少了55輛,這一舉動目的在于節省3.14億歐元(3.912億美元)的經費。
2012年項目削減的另一厄運降臨在斯洛文尼亞的帕特里亞8×8“模塊化裝甲車”的訂單上。帕特里亞公司9月宣布,已與斯洛文尼亞陸軍達成協議,將模塊化裝甲車交貨減少至目前的30輛。這一舉動是對2006年12月簽訂的135輛模塊化裝甲車初始合同的大幅削減,盡管多次推遲交貨及預算問題已明確表明自2010年3月以來項目遇到了麻煩。
捷克共和國則計劃采購一批新防地雷反伏擊車輛,以替換舊庫存。該國計劃發布招標30輛防地雷反伏擊車輛,價值1O億捷克克朗(約5030萬美元),計劃2014年開始交貨。
丹麥擬定獲得多達450輛新型車取代其M113系列履帶式車輛,8月已向8家承包商發布招標。引人注目的是,丹麥尚未最終確定其替代M113系列的車輛是履帶式還是輪式,現已選定4輛履帶式和4輛輪式車輛競標。
2012年5月,俄羅斯開始評估意大利伊維柯奧托“半人馬座”105mm(8×8)反坦克自行火炮/重型裝甲車和“弗萊恰”(8×8)裝甲步兵戰車。盡管俄羅斯2012年取消了其先前的開放購買國外平臺的政策。就向俄羅斯出口武器平臺而言,意大利在歐洲國家中是最成功的,依維柯公司的“輕型多用途車”已經獲得了來自俄羅斯的大量訂單。不過,據認為,意大利和法國過去的成功多半是建立在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與意大利前總理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和法國前總統尼古拉·薩科齊的私人關系上。尚不清楚的是,意大利和法國新領導人是否能夠在2013年重新建立起這種友好關系,以及如果能夠的話又是否有助于他們的國家向俄羅斯成功出口武器。
波蘭2012年在不斷增加的防務預算的振奮之下,表現出勃勃雄心,聲稱其最終計劃采購300~500輛主戰坦克和1000~1500輛履帶式步兵戰車,替換其老式的蘇式主戰坦克和步兵戰車。波蘭計劃于2014年全面啟動這些計劃,以期在2018年獲得首批交貨。2012年8月,波蘭陸軍著手談判,計劃在目前已訂購的635輛裝甲運兵車的基礎之上再增加205輛xC-360P“狼獾”8×8裝甲人員輸送車。在整個2012年,波蘭還不斷披露其雄心勃勃采購地對空導彈的計劃,而且將這些導彈的服役時間定在2017年。
2012年11月,土耳其奧托卡爾公司交付了“阿爾泰”主戰坦克樣車,這是土耳其聲望最高的國產防務項目之一,盡管庫爾德人民政黨反叛武裝的暴力活動不斷加劇和存在著敘利亞沖突蔓延至土耳其境內的威脅。
海軍
法國于2012年1月接受了其第3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從而完成了法國為此款攻擊艦所下的訂單。
2012年4月,荷蘭皇家海軍正式接受了第一艘荷蘭級P840近海巡邏艦,最終一共將有4艘巡邏艦進入荷蘭服役。對荷蘭皇家海軍而言,另一項至關重要的發展是,泰勒斯公司荷蘭分公司6月被授予合同,為荷蘭皇家海軍的“七省”級護衛艦優化“靈巧-L”三維搜索雷達。這就意味著,荷蘭皇家海軍將成為歐洲第一支具有彈道導彈防御系統能力的海軍(據認為計劃從2017年開始啟動)。
對俄羅斯而言,歐洲部署彈道導彈防御系統仍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北約在部署導彈防御系統方面取得的最大進展是在海軍方面。除了對荷蘭皇家海軍的“七省”級護衛艦進行升級外,西班牙和美國于2012年10月最終同意修訂合作協議,從2013年開始在西班牙南部港口羅塔部署美國海軍的4艘裝備“宙斯盾”導彈的驅逐艦。
德國也在2012年5月透露,將可能把具有彈道導彈防御系統能力的雷聲公司SM-3“標準導彈3”裝備在其124型護衛艦上。而德國的5艘“不倫瑞克”級(K-130)輕型護衛艦在整個2012年一直被技術問題所困擾。
對丹麥來說,隨著丹麥皇家海軍第一艘“艾弗維特費爾特”級護衛艦正式服役達到了一個重要里程碑。另外兩艘護衛艦也即將進入丹麥海軍服役。
2012年3月,波蘭宣布將取消其621工程“加夫龍Ⅱ”(MekoA100)級多用途輕型護衛艦項目,該項目一直在縮減,從最初計劃的6艘縮減至1艘,外加1艘備選。波蘭總理唐納德·圖斯克在宣布這一決定時說:“維持這個工程已經沒有意義”,可是就在半年之后,波蘭改變了這一決定,9月決定完成船體,建造成巡邏艦艇。
隨著俄羅斯根據其大規模的國防復興計劃繼續對國防建設加大投入,俄羅斯海軍的未來能力將大大得到加強。2012年3月,俄羅斯海軍的北方艦隊接受了交貨的第一艘現代化增程“伊柳辛”IL-38“5月”號海上飛機,其裝備有“諾韋拉”反潛戰/反艦戰作戰任務系統,與此同時,俄羅斯聯合造船集團5月獲得了一項被長期拖延的合同,制造5艘“博雷依”級(955工程)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
瑞典也于2012年9月接受了其首艘“非常時期”改進型“維斯比”級輕型護衛艦,而瑞典皇家海軍所有5艘“維斯比”級輕型護衛艦計劃將在2014年前完成升級。
9月,克羅地亞宣布,打算為其武裝部隊購買5艘海岸巡邏艦,替換老式的“米爾納河”級(140式)海岸巡邏艦。
芬蘭海軍10月訂購了12艘新型U700(“水貓”M19AMC型)級高速運輸船,共耗資3400萬歐元(約4400萬美元)。
英國皇家海軍下一代“繼承者”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計劃2012年取得重大進展,盡管政府堅持認為該計劃尚未獲得完全批準。5月,英國國防部授予英國航空航天系統公司、巴布科克公司和羅爾斯·羅伊斯公司3.5億英鎊(5.54億美元)的合同,對該級潛艇進行預先設計和工程研制。接著在6月,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又獲得11億英鎊的合同,為“繼承者”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和“機敏”級核動力攻擊潛艇研制反應堆堆芯,10月又獲得3.53億英鎊合同,完成“繼承者”潛艇的設計定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