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奇
摘 要 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人口規模大,經濟發展水平高,資源匱乏是北京由來已久的問題,然而近年來北京環境問題也不時凸現出來,越來越成為學者詬病北京的焦點。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是體現地域均衡發展的前提,因此本文通過研究2001—2010年北京市統計數據,得出北京市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性變化的情況,并在此基礎上為北京市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均衡發展提出了一些思考建議。
關鍵詞 協調性 均衡度 系統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目標是實現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其中人口與經濟、人口與資源環境以及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一環。因此正確了解北京市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的發展現狀是實現北京市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均衡發展的前提。為了準確把握北京市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的關系,文章通過構建人口指標體系、經濟指標體系和資源環境指標體系,運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進一步剖析了北京市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之間的協調水平。
一、北京市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性評價指標體系
對于北京市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度量的前提是選取一套可以反映北京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狀況的指標,在選取的同時考慮到指標的普遍性、可操作性以及準確性等原則,本文選取了15個原始統計指標來反映北京市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的現狀(表1)。
二、主成分分析方法
主成分分析方法是多元統計分析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方法,利用降維的思想,由研究原始變量相關矩陣或協方差矩陣的內部依賴關系出發,把一些具有錯綜復雜關系的多個變量歸結為少數幾個綜合因子的一種多元統計分析方法。
主成分分析模型:
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協調度評價包含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三個子系統的協調發展水平評價,其中每一個子系統又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因此其綜合發展水平值由各因子綜合復合得到。求系統的綜合發展水平值需要對原始數據進行一些預處理,首先對原始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然后通過SPSS軟件對處理后的標準化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從而得到我們需要的綜合發展水平值,在綜合發展水平值的基礎上,探討了北京市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水平。
三、北京市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評價的實證分析
根據主成分分析方法求得的三個系統的綜合得分水平作為2001—2010年北京市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發展的現狀水平。
由表2可以看出,2001年到2010年北京市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綜合發展水平總體上呈現了一種U型的狀態,其中2005年和2006年是轉折的年份,各個系統綜合發展水平在這兩個年份墜落低谷。人口系統的綜合發展水平從2001年的10.519一直跌落到2005年的0.001,2005年之后人口系統的綜合發展水平值又開始緩慢上升,2010年的綜合發展水平值雖說達到了7.561的水平,但依然低于2001年的10.519的水平。經濟綜合發展水平指數從2001年的9.071下降到2006年的0.037,2006年之后經濟綜合發展水平以較快的速度迅速達到了2010的13.663的水平,遠高于2001年的9.071的水平值。資源環境系統在2005年墜入谷底,2005年之后資源環境狀況有所改善,綜合發展水平值也開始緩慢上升,2010年達到6.242的水平,但依然低于2001年的8.782的綜合水平值。
通過對2001年到2010年北京市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綜合發展水平值的分析,發現北京市在21世紀的頭10年中,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呈現了一種從山峰到溝壑,從溝壑到山峰的U型發展狀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京市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的發展狀況。
為了進一步分析北京市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的發展態勢以及三者之間的協調情況,進一步計算得出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三者協調發展指數(表3)。
根據表3可以分析得到,2001年到2010的10年間人口與經濟的協調性呈現明顯的波動狀態2002年到2006年人口與經濟的協調性逐步提高,但提高的水平依然很低,2006之后人口與經濟的發展協調性逐步下降,但2010年人口與經濟的協調性水平又有了很大的提高,說明經濟發展的同時,越來越要求有適宜經濟發展的適度人口;人口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呈現了一種U型狀態,從2001年的0.829下降到2005年0.340,到達這個10年的谷底,2006年之后在人口增加的同時也注意到了資源環境對人口的影響,因此人口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指數從2006年的0.391持續增長到2010的1.012的水平,這一水平超了同期的2001年的協調發展水平,說明人口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狀況有了極大的改善;經濟與資源環境在2001年到2010年的10年間也呈現出一種先波動下降后波動上升的狀態,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指數從2001年的0.610下降到2006年的0.161,2006年之后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指數從最低的0.161逐步協調增長到2010的0.652,這說明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資源環境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關注,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注意到了節約資源與環境保護起頭并舉;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三系統的關系,呈現的狀況與人口與資源環境、經濟與資源環境的相似,先是從2001年的0.569下降到2005年0.242,2005年之后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三系統的協調發展指數從最低的0.242持續上升至2010年的0.707的水平,說明近些年來,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狀況在不斷的改善。
從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三系統的協調發展情況來看,2001年到2010年的10年時期中,資源環境在北京市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人口增長的初期不注重資源環境的保護,導致人口與資源環境的失調;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踐踏了大量的資源環境,導致資源更加短缺、環境狀況惡劣。因此只有重視了人口增長過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源環境問題,北京市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才能積極的協調發展。
四、協調北京市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發展過程中政策建議
當前外來人口不斷擁入北京,給北京造成巨大的人口承載壓力,人口超載壓力帶來的一系列的資源環境問題始終是北京的頑疾。為了應對未來的人口壓力,緩解北京市人口超載的局面,促進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本文針對人口、經濟以及資源環境中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議。
第一,合理調控人口,促使人口增長與北京市脆弱的資源環境相適應。
北京人口增長的規模非常迅速,城市脆弱的自然條件很難趕上人口的快速增長和變化情況。從今后人口發展的動態上分析,北京市人口持續增長是未來必然的趨勢,關鍵是要能夠合理調控人口,避免人口大規模的集中城市中心區域,應該從源頭上調控人口的增長。調整北京市產業結構,北京市作為全國的最發達城市之一,完全有必要加速轉變當前的產業結構,這樣可以從經濟的源頭調控外來人口的流入,減少對外來勞動力的需求,加強對已經在京外來流動人口的宏觀管理和微觀服務,這樣才可以促進人口增長與資源環境相適應。
第二,積極發展新型經濟模式,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經濟發展水平體現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北京作為我國首都,經濟發展水平之高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是從首都的功能上講,不能過于強調北京的經濟功能和地位。為了有效的解決這個矛盾,北京就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這樣才能保證北京的發展地位,又不會因經濟功能的強大而導致人口過度的聚集。
第三,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改善北京人居環境。資源環境問題是當下北京急待緩解的問題,資源匱乏是北京市作為首都與生俱來的薄弱一環,歷經多少年多少代的奮斗終于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資源匱乏的矛盾,但節約資源是北京亙古不變的硬道理。近年來環境問題的凸顯更是讓北京苦惱,所以需要加大北京環境保護力度,提倡清潔生活、低碳生活、綠色生活。
基金項目: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科技創新資助項目——首都經濟圈人口、經濟、資源環境協調評價定量研究
參考文獻:
[1]童玉芬等著.首都人口與環境關系—理論與實證研究[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2(8).
[2]李華,申穩穩,俞書偉.關于山東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度評價[J].東岳論叢,2008(3).
[3]李均智,駱華松,何沁璇.云南人口與經濟、資源環境協調度評價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1(1).
[4]楊靜,孫文生.河北省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評價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1(21).
[5]李勝芬,劉斐.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探析[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2(1).
[6]羅建玲,王青.資源、環境與經濟的協調度測定[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
(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