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真法師
仆,在古代是駕馬車的人。對于車子而言,仆是管理者,駕馭者;對于乘車的人而言,他是服務者、奉獻者。為人民駕好車、“不輸爾載”,這不是一種大愛嗎?
李焯芬教授在香港《菩提》月刊他的《大城市·小故事》專欄中,為我們說了一個精彩的故事。
2009年初,中國紅十字會準備招聘一位高級管理人員,由于待遇不菲,應聘的人很多,僅招聘信息公布的當天,網上報名已達2700多人。
經過嚴格的初試與復試后,只有三人進入了最后的面試。這次面試,由中國紅十字會秘書長親自主持。
面試開試后,在問答與搶答等環節,三位青年才俊,思維敏捷,沉著大方,見解獨到,可謂一時俊杰,難分伯仲,聽到精彩處,連主考的秘書長,也頻頻點頭,表示贊賞。
到了最后一道考題,先播放一段新聞錄像:一位年輕貌美的姑娘,飄著馬尾辮,正在穿過馬路,突然,一輛大貨車疾速沖過來,眼看慘劇就要發生,她旁邊一個男青年飛身撲過來,推開姑娘,自已卻倒在血泊中。
秘書長接著問:“這是1999年發生在山東濟南的一場真實的交通事故?,F在請你們根據錄像中所見的畫面,來判斷一下,這位男青年與那位姑娘是什么關系呢?”
第一位想了想說:“他們是情侶關系。你看,他們倆的上衣,分明是一套情侶裝嘛。”
第二位回答說:“他們是兄妹關系。我注意到他們的鼻梁上都有一道明顯的皺紋。現代醫學證明,鼻梁上的皺紋都是遺傳因素造成的?!?/p>
秘書長笑了:“你真細心啊,這么微小的細節您都注意到了。”他把目光投向第三位應試者。
第三位說:“很抱歉,我實在找不到任何可靠的線索。但我認為,他們不過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而已。我寧愿相信:在這危急關頭,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會挺身而出,不一定是情侶或兄妹才能這樣去做?!?/p>
聽了這個回答,秘書長走過來,用力握住第三位應試者的手,真誠地說:“歡迎您的加入。”
李焯芬教授點題說:其實,這是一道心理測驗題。目的是測試應考者在關鍵時刻,他心里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李焯芬教授分析說:愛情動人,親情溫馨,但說到底,這都是小我,而相信陌生人之間也有見義勇為、無私奉獻的人,這當然是心有大愛的人。中國紅十字會,是一個公益組織,社會救助團體,它最需要的正是心有大愛的工作人員。
李焯芬教授說得好:所謂愛心,是對自己以外的生命的一種關愛,一種保護,一份奉獻,包括對人,對動物,對小花小草等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只關心自己,只為自己著想,那不是愛心,而是自私。佛教提倡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道教提倡的“齊同慈愛,異骨成親”;基督教提倡的“愛人如己”;我們領導人提倡的以德治國,和諧社會,其實都是大愛。
我想借用李焯芬教授所說的這個故事,來印證“人民公仆”的公,不就是人間的大愛嗎?大公無私,公而忘私,先公后私,包括毛澤東主席生前所說“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都是一種大愛。是對別人的愛,對大眾的愛,對社會的愛,對國家民族集體整體的愛。中國傳統文化中,自古就有“官為民仆”的文化基因。
仆字何解?仆,在古代是駕馬車的人?!对娊洝ば⊙拧ふ隆罚骸皩翌櫊柶停惠敔栞d?!薄墩撜Z·子路》篇:“子適衛,冉有仆?!鼻罢哒f:請照顧好為您駕車的人,他就不會失落所載之物,不打折扣地完成為你運載的任務了。后者說,我的老師孔子前往衛國去,他的學生冉有為他駕車。對于車子而言,仆是管理者、駕馭者;對于乘車的人而言,他是服務者、奉獻者。為人民駕好車,為人民奉獻自己的管理與勤勞,“不輸爾載”,這不是一種大愛嗎?如果連一點愛心也沒有,還能成為公仆,成為駕好車子的駕車者、運載者、前進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