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是網絡化教學的基本理念,也是“網絡安全”課程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以“網絡安全”課程網絡化教學研究為出發點,以教學平臺建設為核心,探討“網絡安全”課程網絡化教學的設計與實施。
關鍵詞:網絡安全;網絡化教學;一體化教學體系
作者簡介:廉龍穎(1981-),女,遼寧莊河人,黑龍江科技學院計算機學院,講師。(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7)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高教學會“十二五”教研課題(課題編號:HGJXH C110918)、黑龍江科技學院青年才俊資助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5-0092-02
網絡化教學已成為各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趨勢,它具有突破時空的限制和實現資源共享的基本特點,能夠實現以學習者為主體的主動式學習和協作式學習。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搭建學習、實踐、測試、交流、管理等教學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合作性和創造性。網絡化教學正逐漸被教學群體廣泛認同,在使用量的橫向上和應用水平的縱向上,均潛在著不可估量的發展空間。
“網絡安全”課程是計算機專業的主干課程。本課程幾乎涉及網絡應用技術的各個層面,如計算機系統安全、網絡硬件安全、網絡服務器安全、網絡應用軟件安全和網絡數據安全,是學生從事網絡管理工作應具備的核心能力之一。黑龍江科技學院“網絡安全”課程由理論課和實驗課兩部分組成,理論課36學時,實驗課12學時,共計48學時,學生僅僅依靠課堂上的學習,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因此,在“網絡安全”課程教學中采用面對面教學與網絡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嘗試把“網絡安全”課程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彰顯網絡安全教學的最大效益。
一、網絡化教學研究過程
“網絡安全”課程組將網絡化教學應用于“網絡安全”課程的過程如圖1所示,分為四個階段:研究、建設、實施、改進。“網絡安全”課程網絡化教學過程是一個循環的研究過程,通過教師對“網絡安全”課程教學平臺建設的研究,提出教學平臺建設方案,并自主設計和開發“網絡安全”教學平臺,通過對網絡化教學的具體實施,總結出這一教學方式存在的不足并進行進一步的改進。
二、“網絡安全”課程教學平臺建設研究
在“網絡安全”課程網絡化教學研究中,通過教學平臺的建設,實現提供完善的教學功能和友好方便的教學服務,是網絡化教學的重要基礎。平臺設計重點體現“網絡安全”課程“三優三強”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優化教學方案、優化教學內容和優化教學方法,以及學生綜合素質強、創新能力強、實踐能力強的教學體系。教學平臺以該課程的專題式教學資源作為設計思想,以課程理論內容和實驗項目作為設計范例,目標是建立基于網絡的“網絡安全”課程學習平臺,學生可以利用校園網或互聯網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驗內容的實踐,不受課堂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選擇性和擴展性學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網絡安全知識。
“網絡安全”教學平臺主要實現在線課程、教學信息、師生交互等功能,也可以看作是一個由教師、學生、教學資源與教學環境四者之間持續相互作用的在線學習管理系統。網絡教學平臺的主要特征是:教學個性化、實踐網絡化、學習自主化、活動協作化和管理自動化。如圖2所示,“網絡安全”教學平臺分別構建了課程學習平臺、實驗強化平臺、練習自測平臺、互動交流平臺以及管理監控平臺,實現了課程內容的在線自學、實驗內容的小組協作、練習測試的自我考核、學生教師的雙向交流以及對教學質量的有效監控的功能。
三、網絡化教學實施過程研究
網絡化教學不能理解為只是一種網絡教學平臺建設,更不能只是把教科書等教學資源搬到網絡上,而應該是在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基礎之上,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充分利用網絡化教學對現行教學體系進行全方位改造,從而大大提高“網絡安全”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研究如何將面對面教學與網絡教學進行有機結合,真正提高“網絡安全”課程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解決網絡安全問題的能力,是“網絡安全”課程網絡化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
1.建立一體化教學體系
為更好地將面對面教學與網絡教學有機結合,本校采用“課堂教學精講、網絡教學精練”的方式構建“網絡安全”課程一體化教學體系。
課堂教學包括理論課教學和實驗課教學兩部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全方位篩選,選擇“網絡安全”重點知識設計成教學專題,并且為每一個教學專題設計一個實踐演示項目,例如計算機病毒專題、Unicode漏洞專題、SQL注入攻擊專題等,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對這些專題內容進行精講。
網絡教學包括理論自學、實踐自練和練習自測三部分。在理論自學部分,自學內容不僅包括課堂教學內容,還適當地選擇課堂教學中沒有涉及的網絡安全知識,例如無線網絡安全、數字簽名等,這些教學內容作為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由網絡教學來承載。在實踐自練部分,練習內容由課堂演示項目和實驗課項目兩部分組成,學生可以利用教學平臺對這些實驗項目進行多次強化練習。在練習自測部分,練習和自測內容都選自網絡安全工程師認證考試試題庫,學生通過練習和自測,不僅可以鞏固和復習課程內容,同時可以為將來參加網絡安全工程師認證考試打下堅實的基礎。
2.改革教學方式
全面實施網絡教學,需要更新教學理念。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革,鼓勵學生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在傳統面對面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但學生與學生之間是存在個體差異的,不能保證每名學生都可以在課堂上理解和掌握所有教學內容。但在網絡教學中,學生將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會更加自由和輕松。課堂教學內容掌握較好的學生,可以選擇更深一些的網絡安全知識來進行網絡自學;而對課堂內容還沒有完全掌握的學生,可以選擇課堂內容來進行網絡復習。
3.改革考核方式
在考核方式上,本校摒棄了“期末一張試卷決定學生成績”的考核方式,不再把教師的單方評價奉為標準,而是提倡學生進行互評和自評。具體考核方式是:教師對學生成績評定占40%,小組同學間的互評成績占30%,學生對自己網絡自學成績評定占30%。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多角度全面客觀地考查學生對網絡安全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主體意識,最終激發其自主學習動機。[1]
4.改革交流互動方式
網絡教學應該以交流互動為核心,構建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的教與學的網絡學習環境。傳統課堂的交流互動包括課堂提問、課上討論以及課后答疑等方式,這些互動方式存在教條化、模式化的缺點,而網絡教學可以大大拓寬交流互動途徑。網絡教學中的互動不僅僅局限于“學生和教師”、“教師和教師”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的在線交流和互動,還包括學生與教學資源、教師與教學環境等方面的互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調整教學行為,學生可以下載或上傳教學資源,這些互動方式可以真正實現師生之間的交流,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體意識。
四、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本校通過對“網絡安全”課程網絡化教學的具體實施,發現網絡化教學存在學生網絡自學情況差異較大、個別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通過管理監控平臺的數據統計,74%的學生能夠保證網絡自學課時,而且能夠經常在線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19%的學生網絡自學課時較少;7%的學生從來沒有登錄過網絡自學平臺。因此,本校在下一步“網絡安全”課程網絡化教學研究中,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來調查學生不參與網絡自學的原因,根據了解的情況,安排教師采用個別化輔導形式,鼓勵和推進網絡教學,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親身體驗網絡化學習。
五、總結
本校利用校園網開展“網絡安全”課程網絡教學,豐富并補充了傳統的面對面教學形式,為學生營造了多維交互的在線學習環境。實踐證明,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網絡安全”課程網絡化教學可以非常明顯地提升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增強學生小組協作學習的自主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課堂教學的遺漏和不足,使“網絡安全”課程教學更加系統,更加完善。[2]在此研究基礎上,還需要進一步分析網絡化教學在“網絡安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探討如何充分發揮網絡化教學的特點和優勢,通過網絡化教學在教育中的應用體現和提升其價值。
參考文獻:
[1]黃磊,楊九民,李文昊.基于免費網絡服務的高校混合式學習模式構建——以“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1,(8):
103-108.
[2]李航,劉儒德.基于網絡平臺的英語協作寫作模式效果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1,(7):67-77.
(責任編輯:宋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