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詩?邱添
摘要:增強配網可靠性是保障電網安全運行的必要措施,以泉州電業局市轄供電區域為例,進一步分析如何提高設備完好水平,加強設備狀態檢修力度,增強事故處理能力,降低故障發生率,減少故障停電區域,從根本上提高配電網的供電可靠性。
關鍵詞:配網供電;網絡規劃;可靠性;PDCA
作者簡介:胡詩(1988-),女,福建泉州人,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泉州電業局,助理工程師;邱添(1988-),男,浙江金華人,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泉州電業局,助理工程師。(福建 泉州 362000)
中圖分類號:TM7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5-0182-02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近年來,國家對城網改造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城市電網尤其是110kV及以上的高壓城市主電網系統得到了較好的改善。但是由于對城市低壓配網投入資金相對不足,導致部分地區終端客戶的電能質量改善不明顯。因此,提高配網供電可靠性不僅僅是電力企業發展的自身需要,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需求。
一、泉州市轄電網網絡現狀
泉州市轄供電區無10kV及以上、110kV及以下并網電廠統調和非統調電廠。截至2011年底,泉州市轄供電區占地面積683.94km,最大負荷為1065MW,全年的售電量為54.85億kWh。按供電區域可分為3個片區:豐澤供電區、清濛供電區、洛江供電區。
2011年泉州市規劃區共有7座220kV變電站,共14臺主變,變電總容量為2760MVA。220kV電網基本形成以500kV泉州變、大園變和南埔電廠為供電電源的環形、鏈式或輻射結構。110kV變電站均按終端變運行,電網接線以雙回路輻射供電和雙側電源手拉手供電為主,兼有單電源“T”接和雙側電源“T”接輻射等形式,僅有溪林變為單臺主變,但有2回線路,不存在單線單變供電情況。
目前,泉州市轄區內10kV以下線路共計449條,總長度2950km;電纜長度1477.9km、纜化率達50%。但泉州市轄區線路配變裝接容量大于12MVA的線路有34條,存在重載問題的有47回;低壓供電距離超過500m的配變臺區共有160臺,分布于清濛和洛江,其中有9臺配變存在供電問題;中壓配電線路部分重載、線路聯絡高但線路轉供能力有限;市轄區內共有39個臺區存在低電壓問題(主要分布洛江供電區羅馬虹三鎮),其產生低電壓的主要原因為供電半徑過長。在對市轄區內春節負荷薄弱環節的調研中發現因春節期間用戶用電負荷突增,35kV羅溪變重載(負載率達88%)。
針對網絡結構有待優化的問題,在近兩年內,泉州局在配網省控和核準項目上累計申報并完成工程項目數量717個,總投資約62350萬元,其目的就是用于網架建設和提高配網安全運行水平。
二、提高配網供電可靠性的技術措施
要提高配電網絡系統供電可靠性應根據實際運行情況,不但要考慮到技術上的必要性和可靠性,還要考慮到經濟上的可行性和實用性,使其達到合理的運行水平。
1.合理配置配電網無功補償設施
無功補償應根據“全面規劃、合理布局、分級補償、就地平衡”的原則進行配置,避免遠距離輸送無功電力的情況,各電壓等級系統與下一集系統之間不應有較大的無功電力交換。在實施方式上,分散就地補償與變電站幾種補償相結合,電網補償與用戶補償相結合,高壓補償與低壓補償相結合;在目標上,調壓與降損相結合,滿足電網安全、經濟運行的需要。
中低壓配電網的無功補償以配電變壓器低壓側集中補償為主,并合理選擇配電變壓器的變比以避免電壓過高而使電容器無法投入運行的情況。配電變壓器的無功補償容量可按變壓器最大負載率75%、負荷自然功率因數0.85考慮,補償到變壓器最大負荷時其高壓側功率因數不低于95或按照變壓器容量的20%~40%進行配置。
在供電距離遠、功率因數低的10kV架空線路上可適當安裝柱上高壓電容器,其容量應根據線路長度以及輸送功率來計算確定,一般按線路上配電變壓器總容量的7%~10%配置,且不應在低谷負荷時向系統倒送無功。
2.加強鄉鎮片區電網與主網聯系
在規劃項目庫中,要進一步實現鄉鎮110kV、35kV變電站的覆蓋率,加強鄉鎮片區電網與主網的聯絡相關性。若無變電站覆蓋的鄉鎮,應實現至少雙回10kV線路供電。在城網改造項目中,需逐步安裝分段開關和聯絡開關,其目的在于使負荷線路合理分段,并在迎峰度夏時節,使調控中心能夠合理調度配網線路負荷分配。
3.增加電源布點并縮短供電半徑
在改造變電站增加主變容量的同時,可依據本地負荷情況,合理建設開閉所,并可將對開閉所的智能改造列入工程項目計劃。通過增加電源布點以及開閉所的數量,可將過去輻射狀線路逐年進行全面分段、分支,降低每條線路所帶用戶數量和負荷量,達到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目的。
4.纜化下地降低10kV線路跳閘率
泉州市轄地區低壓線路大部分是之前農網改造時建設的,由于歷史建設標準較低,近年改造不夠徹底,目前仍有大部分10kV、0.4kV線路為裸導線且存在線徑小、線路布局不夠合理等問題。此外,架空線路走廊緊張等情況也嚴重制約了配電網絡結構優化。因此,通過纜化下地不僅節約了線路走廊空間,改造了導線輸電質量,還大大降低了10kV線路跳閘率。
5.推廣應用新技術,提高設備狀態診斷監測水平
配電網設備是向企業、居民等客戶供電的最終環節,在供電網絡中起著重要作用。與此同時,用戶對停電的敏感度不斷提升,這就對供電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傳統模式下配電網設備檢修以定期檢修、預防性試驗為主。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海西建設進程的加速,泉州局售電量已連續13年全省排名第一,配電網規模也隨之擴大,傳統檢修模式與供電可靠性、運檢人員緊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現有的人力物力難以滿足配電網設備的維護需求。
泉州局已在官橋變、永和變、惠安變、玉葉變、清濛變、羅塘變全站安裝了SPM型變電設備在線監測與故障診斷系統,可實現對變電站電氣設備的狀態的在線監測,進行數據采集、實時顯示、診斷分析、故障報警、參數設置等。從已積累的數據和經驗來看,該系統運行穩定狀況良好。通過與停電試驗、帶電試驗等多種手段得到的試驗數據比較,在線監測得到的數據準確、穩定和可靠,能夠真實地反映設備的絕緣狀況以及健康水平。該系統可實現對電網、變電站、電氣設備在線監測的系統化和智能化,利用該系統專業人員能夠實時、直觀地了解和掌握電氣設備的運行情況,并每天記錄設備的在線監測情況,對于有異常狀況的電氣設備密切監視,對于重要設備的可疑情況還可以通過視頻會議的形式與省公司專家進行交流、分析原因,及時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事故的發生。
三、提高配網供電可靠性的管理措施
要使配網可靠性指標保持并穩步提高,除了具備堅強的網絡結構外,還必須有一套嚴格細致的管理機制,才能使配電網安全可靠運行。
1.利用PDCA落實全過程管理
首先,要實行目標管理,每年通過生技部總結上一年度指標情況,分析預測出下一年度目標值。在提出影響完成指標的難點后討論解決措施,然后制定出可靠性工作計劃,將可靠性指標落實到每個單位、每條線路,再經各單位分解到各臺設備、各個班組,分而治之。
其次,要定期開展可靠性分析,將每月10kV線路的停電情況和各基層單位可靠性管理情況進行通報,準確找出影響可靠性的各種因素,為今后完成指定目標所采取的措施提供決策依據,便于指導生產并服務于生產。
2.完善配網設備基礎資料與數據管理
在參加新設備投產交接驗收時應具備與網絡結構相關的原始資料,對不符合規范要求的設備投產交接信息原始資料要提出書面報告。設備運維過程原始信息記錄應按規范填寫,并按要求歸檔管理。設備資料臺賬數據應正確有效,賬、卡、物一致。配網設備運維標準制度要按照省公司和本單位、本專業受控目錄的要求,動態維護、及時更新信息記錄。
3.統一輸變配電停電計劃
統一全網輸變配電的停電,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停電和控制臨時檢修的次數。主要內容是要嚴格規范停電管理制度,對全線停電工作,最好由生產、農電、設計、用電等部門共同參加,深入現場、制定方案,將城網改造、設備檢修、用戶申請等統一協調,共同完成。實行一次停電多家配合的辦法,最大限度減少對用戶的停電次數,實現一條龍作業。
四、結束語
在不斷壯大的配電網結構中,只有不斷采用新科技、新技術才能保證配網供電可靠性的穩步提高。當下,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不斷完善,電力系統正朝著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今后,配電網10kV饋線自動化工程的實現,將大大縮短10kV線路手拉手聯絡、分支切除等工作的操作時間,為進一步提高配網供電可靠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還應積極對工作人員技術素質進行培訓,提高工作人員處理事故的水平;加強對用戶的安全管理,指導用戶安全用電;大力加強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全社會對公共設施的保護意識。可以預測,隨著科技的進步、管理措施的落實到位建設堅強配網滿足社會需求將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泉州電業局.泉州市區2013年-2017年配網滾動規劃(2012)[Z].
[2]丁勇,李再華.德國配電網運行管理經驗及其啟示[J].南方電網技術,2008,2(5):47-50.
[3]王毅峰.淺談配電網規劃建設遇到的難題和對策[J].大科技,
2012,(15):123-124.
[4]張功林,林韓,等.配網發展若干問題探討[J].電力與電工,2009,
29(4):8-9.
(責任編輯:孫晴)